1、《石壕吏》场景绘画。图片来源:杜甫草堂博物馆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3、1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6、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恒轻敌一作:常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更何一作:无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7、○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穿金甲:磨透铁甲。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8、李世民在《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中记述了自己平定边疆的丰功伟绩,一句“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更是将自己的武功与汉将窦宪大破匈奴刻石于燕然相提并论。(描写战争激烈的诗句)。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时的战争诗歌中边塞诗开始减少,而反映中原地区连年战乱的作品开始明显增加,这体现出了文学反应现实的基本规律。
10、这首诗,作为战争题材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11、唐朝是一个崇尚边功的朝代,普通百姓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官宦子弟也好,他们都有一个战场立功封侯的梦想。皇帝乐于开疆拓土,于是“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结局却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2、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群胡:指安史叛军。
1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14、长期身处行伍的李世民对这种接连不断的胜利自然是感慨万千,在621年班师返回长安时,他在五言诗《还陕述怀》中写道:
15、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16、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18、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19、儒:读书人。打仗时须用长枪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
20、749年,唐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大军攻破吐蕃战略要地石堡城(今青海湖东部),当地民众有感哥舒翰的功绩并且创作了《哥舒歌》表达对其的赞美,其中“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生动突出了大将守边的英明威武。
21、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2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23、行人:出发的士兵。○唐·杜甫《兵车行》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军声,军队作战喊杀声。
24、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25、中国从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开始,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篇就层出不穷。
2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27、《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28、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29、第一幅:将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与敌人进行紧张激烈地搏斗。
3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31、最后,让我们再来轻轻地默诵一遍这首诗,让诗中女主人公做了千年的美梦延续下去吧。
32、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33、1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34、女主人公好不容易在梦中和远方的丈夫相会,却被树上黄莺鸟的叫声吵醒,气得她把黄莺鸟打跑了。
35、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36、释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声连天,一场激战后,边塞上战士们用鲜血染成象胭脂一样的红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半掩着红旗来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浓重,天气寒冷,连鼓声都沉闷,为了报答君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知遇之恩,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奋战捐躯。
37、广义来说,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战争。蚂蚁和黑猩猩等等生物都有战争行为。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之通常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才会使用的方法,由于其造成生命的消失,在现代人类社会不被认可。
3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9、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4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44、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4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6、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临洮县。
47、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48、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士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49、1)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____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50、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5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53、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4、2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6、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57、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58、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59、800年至820年左右,唐宪宗李纯先后发兵平定了现今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的节度使叛乱,唐朝一度出现名义统一的相对和平时期,史称“元和中兴”。
60、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61、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62、有的赞诵从军将士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凉州词》)。
63、2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4、诗中前两句写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十字之中以三个地名相连,前写远望前方、后写回望故乡。既描绘出一派苍凉壮阔的边塞之景,有暗含孤寂艰苦、悲壮自豪等等复杂的情感。
6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6、陈陶,一个生卒年不详,并不为人熟悉的诗人,屡试不第,终身布衣,长期在岭南隐居。他可能没有到过边塞,更不可能目睹过战争场面。但我们可以断定,他是一个具有浓重人文情怀的人,他尊重生命价值,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他把史实、想象和生活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憎恨情绪,对人民产生深切的同情。这种艺术效果,如果仅仅凭借才气,是做不到的。
6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68、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69、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70、赏析: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明确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