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2、时间回不到最初,地点转不到曾经,于回望中我们常常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显示了自己的心情。只是曾经的一切即使美好,就算依恋,都是过去。任你怎样呼唤,怎样牵念,始终都是过去。人生永远回不到过去,牵念无益,依恋无趣。与其念念不忘,不如彻底舍去,走好现今,就是对过去最好的回忆。(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3、2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4、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5、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7、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寂寞,是成功必经的一段路。耐得住一时的寂寞,才能守得一世的幸福。每一朵花的开放,都会经历一段默默的守望;每一粒果的成熟,都要忍受一段青涩的等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曾有过一段寂寞的岁月,一段连自己想起来都会心酸流泪的岁月。寂寞的日子,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储蓄。
9、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10、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11、5)凡夫就是追求神奇怪诞,所以才会心乱。因为心乱,才会求助。实在说,修心很简单——要断贪。人的寿命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得来一趟人间,应问自己是否为人生发挥潜能,而不是一味地求享受和求长寿。
12、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13、28)净心是远离痛苦最好的方式。我们若能守护六种感官,不让欲望去影响我们的心,心不造作行为,痛苦便无从升起。
14、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5、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6、十恶冤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然。从善至善。非神授与也。今复不信者。从后转复剧矣。
17、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9、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2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22、沙门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23、美国“算命婆”,比袁天罡还厉害,临终前是怎样预言中国的?
24、3)譬如狮子,百兽之主。为小虫吼,则为众所笑。若在虎狼猛兽中奋迅大吼,则为智人所可。——金埴《不下带编》
25、红尘万丈,困却多少芸芸众生,仁心虽小,我佛也能慈悲无量。情之一字,犹如太平洋,人人怀揣各种美好梦想,自愿坠入汪洋,有的欢快畅游,有的疲惫不堪,有的痛苦煎熬,有的被水淹没,有的岸边清凉。故此,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26、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27、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28、王阳明心学第7讲心外无物:生命境界的无限圆融
29、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33、2)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令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怜悯民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34、 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35、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37、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38、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9、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0、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41、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2、20)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要追随优秀的人,跟他们一起行动,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随着黄道的星辰循环游走。这就是真实。关于佛教中的经典语录1)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
43、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44、(12):(人生禅语)垫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远的。老老实实,是展现自我的最好方式。人对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形成习惯,尤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时,更是如此。人人都在追求富贵,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许多东西,他们应该就会把用于获取财富的精力,用来挣脱财富的束缚。
45、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6、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47、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48、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49、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50、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51、魅力是什么?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庄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52、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53、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4、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55、1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56、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57、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58、能人带孙子,真后悔没早点看到!(看醒了很多人!)
59、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0、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61、18)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62、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避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饼往。
63、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4、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65、净土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6、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67、梵音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8、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7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71、(1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72、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73、(15):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7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7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7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77、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78、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0、14)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8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2、幻灭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佛家经典语录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83、佛性没有文字可以描述它,没有例子可以指出它;轮回没有使他更坏,涅槃没有使他更好;它未曾生,它未曾死;它未曾解脱,也未曾迷糊;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灭;它毫无限制,它不属于任何类别。
84、7)人心散乱有二: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即糊里糊涂,空度时日,懈怠懒惰,不思进取。浮动即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沉浮动荡,无法安静。
85、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86、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8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88、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8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90、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