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远大,地方偏僻,行为端正,又能重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从此来看,称王是可以的。”
2、做人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更应当做到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不仅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要在无人监督、一人独处的时候,依然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工作也与一个样。
3、 10岁的闵损,死了娘亲。但很快,闵损就有了后娘。没几年,闵损就多了两个弟弟,是后娘和爹生的。爹高兴,每天合不拢嘴。后娘更高兴,整天围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转。
4、 于是,子路、摊主和买主三人一同去找孔子。见到孔子后,子路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然后请老师主持公道。
5、所谓“预”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未雨绸缪的重要;;所谓“恕”就是包容与豁达,恕可以让家庭祥和,也可让社会和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需要我们多多遵循恕道。(关于孔子的小故事30字)。
6、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说:践行君子之道很不容易,很可能会遇到艰难困苦啊。心中有道的君子即便遇到绝境,依然坚守底线、恪守本分;而心中没有道德约束的小人,遇到这种困境,可能就会丧失底线、为非作歹了。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谓孔子自己一生品格的真实的写照。(关于孔子的小故事30字)。
8、孔子回答说:“自己问心无愧,那么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9、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10、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11、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12、“这是为什么?”颜徵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
13、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
14、 书刻完了,鲁班说:“孔子好是好,就是不爱劳动,种田做工的事都不行,因此,我不太赞成他!”颜回说:“孔子学问很高,他每天讲学,根本没空做工……”鲁班说:“孔子学问高,我刻个字他若认得,我也拜他为师。”颜回说:“已经没有竹板了,你就说怎么动凿子就行,说不定我都认得!”鲁班说:“竖凿六下横凿九下。”颜回听了目瞪口呆,想了半天也没答出来,就去请教孔子。
15、 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虽然平时默不作声,但颜回是最能贯彻孔子思想,最认真对待学习的人。别人可能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以及外界的干扰而困苦,而颜回则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7、 古时候,字都刻在竹板上,颜回读了许多书,也学会了作文章,很想帮助老师着书立说,但他书刻得太慢,就请来当时有名的木匠鲁班替他刻。鲁班手艺高超,他一边听颜回念,一边用凿子刻,又快又好,不一会儿就把竹板都刻完了。
18、子贡说与孔子,孔子笑着说:“说我长得像古代圣贤,不像吧。丧家之狗,倒是很像的。”
19、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20、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21、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 孟懿子和 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 苌弘。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22、孔子乘着马车周游列国,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里面不动。孔子坐车行到跟前就问:“你看见马车来了,为什么不躲开呀?”
23、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24、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25、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6、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礼乐崩坏,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候,到处崇尚强权,追逐功利,极尽攻伐竞争之能事。导致天下,一派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景象。为了救“争斗”之弊,所以,孔子带着他的一帮弟子,奔走各国,到处传播,仁心仁政的种子。尽管他知道,在他的有生之年,很难看到它们开花结果。尽管他知道,以他一介布衣儒士的身份,很难扭转乾坤。但其不屈不饶的济世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民心志,却使他更显,真儒气概。
27、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28、 子贡问孔子说:“去世的人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呢?”孔子回答说:“如果我说去世的人有知觉,恐怕有些孝子贤孙会采用过于隆重的礼节去安葬先人,不惜损害自己及家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我说去世的人没有知觉,恐怕又有些不孝子孙甚至会遗弃亲人而不妥善安葬;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啊。徒弟呀,你想知道去世的人到底有没有知觉,这不是现在应该急着解决的事,以后你达到相应的境界,自然也就会明白了。”
29、当项橐得知面前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时,决定出一道题,考一考这位博学者。项橐问:“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30、 一“教”一“学”可谓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琴艺求精。
31、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周初 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 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 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 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 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 夏邑县),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 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 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32、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3、所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个中三昧,非亲身体会,怎可言清?
34、如果不去培养内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过错,培养了道德,名声自然就会树立起来,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35、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鬭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36、 就是讲,颜回饮食生活极其简陋,甚至于是困苦落魄,遇到这种情况,别人都忧愁烦闷,而他依然乐在其中,不断精进。
37、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两者同等重要。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是一样的。”
38、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39、“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40、 子路很不服气,迫不及待地问孔子:“先生,明明是四八可您刚才为何评判说是我错了呢?”孔子没有正面回答他的疑问,却反问道:“你觉得对错重要还是那位买主的性命重要?”子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性命重要。”
41、 中国传统文化是天道圣人所传,讲究“一正压百邪”、“身正不招邪”,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取那些不义之财,不做那些违背天地良心之事;不仗着手中的权力欺负弱小无辜,不利用手中的财富损害他人尊严;敬天爱人,光明磊落,才不失为我们正确的人生之路。
42、陈侯问:“周朝建造灵台,也杀人吧?”孔子说:“文王建庙堂,老百姓像儿子给父亲干活似的都来了,哪用杀人呢!”
43、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44、 综观今时,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45、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6、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47、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48、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49、 闵损说:娘,我感觉你今天打我没什么劲啊,你是不是病了,娘?
50、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
51、 就这样,孔子反复弹奏而一丝不苟,不断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乐曲的内涵——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乐曲。而师襄也知道孔子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深知他学什么都要习焉不察,学而不厌和执着的追求,故采用启发式的循循善诱,使孔子发挥主动精神,能在实践(弹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进取。
52、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53、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4、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55、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56、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
57、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导,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鲁国人,会很多了。”
58、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59、孔子的人生修养永远都是年轻的,他的这种为学的精神,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如果真能做到孔子那样的发愤、乐学,又何愁学识不长、德业不广、事业不成呢?进步永不停息,境界需要超越。
60、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61、 在众人的夸赞中,闵损长大了,遂拜师孔门。孔丘很得意,全国有名的这个大孝子也成了我的学生了呀。孔丘常常在梦中笑醒。
62、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63、司马牛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64、孔子摇摇头,说:“实在惭愧,我答不出来。”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65、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66、出生于1983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军事经济学院,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课程。他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曾被评为学院优秀公开课。曾在华中师范大学、军事经济学院、武汉图书馆、汤湖图书馆举办多场讲座,受到读者好评。2015年进入湖北省委d史研究室工作,承担湖北d史网的部分栏目编辑工作。曾以晴川论史为笔名在今日头条撰写历史类文章300余篇,累计点击率超过3500万次。
67、 父亲没黑没白地在地里忙活,后娘在家带孩子,间或也做些纺织之类的女工。天渐冷了,爹见女人备了三个孩子的布料,心里很踏实。谁说后娘只疼自己的亲骨肉?
68、子路、子贡进屋。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
69、 颜回退在后面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难道只有你没有愿望和志向吗?”颜回回答说:“文与武两方面的事,他们两人已经都说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