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
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
4、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6、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者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名言100)。
8、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9、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塞万提斯
10、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1、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12、谦以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13、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14、谦虚的人,快来,让我拥抱你们!你们使生活温和动人……你们想不使任何人感到惭愧。--孟德斯鸠
15、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
16、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
17、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18、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0、10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2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安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22、(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3、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24、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25、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26、1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27、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28、整瓶不摇半瓶摇:比喻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知识浅薄的人才自以为了不起。
2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30、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31、无论谁,在他接受用部属的鲜血朋友的牺牲挣来的欢呼时,永远要记住谦卑。--艾森豪威尔决定结果的正是我们在处理表面上微不足道枯燥乏味,而且不用麻烦的细枝末节时所采取的谨慎小心的态度。--贝弗里奇
32、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3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4、教书育人,不是在于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有多少知识能够让大家熟练掌握达到精纯的地步。现代学校的教育大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只管把知识一股脑的塞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消化,最终导致消化不良,什么都是泛泛了解。
35、大约胸襟高,立志主,则命意自高。——清代作家方东树
36、“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3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38、 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39、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莫洛亚
40、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41、《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第一个阶段,需要广发的猎取,然后融会贯通,天理只有一个,多方求证,方可更快的体悟到天理。
42、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43、10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44、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4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46、我从来没有立志要做作家。——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47、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4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察处即是知。
5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51、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52、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53、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
54、▲阳明授学图,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跟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分不开关系
55、(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56、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7、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牛顿
58、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5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60、在“友谊”的机械装置上使用“礼貌”这种精炼油实为明智之举。——科利特
61、王阳明始终提倡“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也就是提倡广泛地去万事万物上学习存养天理的方法,才能求得至纯至精的天理。
62、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63、大意是:学习是需要名师来点化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领悟出来,这样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灵活运用。
64、九牛一毫莫自诩,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65、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66、1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67、Modestsolidreputation,cheng,shouldpreventthefraud.Astaken,avision,shouldpreventtherape.
68、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69、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70、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71、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72、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73、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74、《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75、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