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好句摘抄网
菜单
句子大全 伤感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美文句子 励志句子 网名大全

朱熹的诗作(简短48句)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1:14 点击:59次
好句摘抄网 > 句子大全 > > 朱熹的诗作(简短48句)

朱熹的诗作

1、根据记载和诗作、文告可知,朱熹簿同安时,工作是尽职的,兼学事是得力的。诗云:“且适平生意,无令双鬓斑。”(《西郊纵步》)实属难得。他深得友朋亲近和学生拥载,但“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实是有感于内,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表明了他对学问提出了新的追求。

2、(1)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5页。

3、在这里,不论是“观象于天”还是“观法于地”,其背后的哲学诉求都是相通的,都是以关联性的思维向外部世界寻求可以达成共识的社会法则,以实现理性的沟通。这其中“观象于天”、“远取诸物”的哲学探寻主要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审美来实现,而“观法于地”、“近取诸身”的内外关联则主要以理性认知的方式、通过哲学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具有文学性的文学作品在其产生之初便从根源上被纳入了沟通天人的哲学框架,成为了“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有效手段,也为早在《诗经》就出现的诗歌写作关注外部世界的“感兴”传统提供了哲学阐释。在那之后的中国古代诗歌永恒地展现着怎样看待外部世界、怎样处理天人关系的主题。

4、目前据有关专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由于当时权臣蒲寿庚的作乱,林起鳌未能随南宋小朝廷南下泉州;同时,在兵荒马乱年代,安全回到家乡平阳盖竹,可能性极小。进退两难中,林起鳌只得就地隐避于福建长乐洽屿村(福建长乐《洽屿林氏宗谱》),一方面躲避元朝追杀,另一方面也等待南去皇帝的归来。结果,而这一隐避,就是漫长的700多年。林起鳌就这样成了洽屿村林氏的开基始祖。

5、 (46)李春青:《魏晋清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7、《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宋·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8、朱熹(1130-1200),字元晦(huì),又字仲晦,号晦庵(ān),晚称晦翁,徽州婺(wù)源(今江西省婺源)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是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是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朱熹的诗作语言简洁,朴实无华中富有哲理。

9、罗源县城公交路线:罗源东门桥站乘坐7路公交,终点站海洋世界下,每人2元。 

10、《春日》描写春天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明末黄道周在罗汉峰题匾“南岩第一”,主要是指以石狮岩为主的七首岩。该匾毁于“文革”期间。明张燮曾居石狮岩、虎硿岩之右方稍远处的万石岩蝙蝠洞之口,称霏云居。石狮岩等佛寺于清乾隆元年(1736)重建,原建有观音阁、超然阁、怀德楼、敬善堂、捧日亭等,今俱废。宋明清以降,名人骚客,登石狮岩多有诗作咏叹,如清蔡世远。但历明清《漳州府志》《龙溪县志》中,均不见刊载朱熹《登罗汉峰》此诗,清光绪《漳州府志》仅录朱熹的《送王季山赴龙溪》诗。张燮的《张燮集》也不见咏唱罗汉峰之诗作。宋时,除了惟石狮岩最胜外,很有可能罗汉峰在七首岩诸山中并不出众。现罗汉峰山貌已变,众游人也是均到石狮岩游览。

12、盖竹村前有条新桥河,源自盖竹山北麓狼峰山下章溪,蜿蜒流经盖竹村后,流入鳌江。在新桥河和鳌江之间这块冲积平原,是东向温州府、北去临安府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游人、商客常常在此歇脚、备货,渐成兴旺的商埠。因为商埠多是经营麻、布、锦等纺织品,因而这个商埠便被称之麻埠。

13、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4、朱熹青年时期在泉州生活了四年时间,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名知识分子,表现出其抱负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求道和吏事的冲突,上进和遭遇的抵触。他是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从泉南诗作中体现出其活生生的思想和情绪。在宦居泉州以前,家学和刘、胡三先生的照料、教育,使他诸子百家、理学佛道、诗辞兵法无所不读,因而有广泛而渊博的根基,官满以后,从学于李延平,使他真正受到理学的启蒙,酝酿着自成闽学体系的思想跃进。因此在泉南四年时间,是一个接受理学思想的准备阶段,而在同安兼管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他立苏颂祠以树“典范”,选秀民充弟子员,一时如许升、王力行等人从学者众多,他访求当时同安名士如柯翰、徐应中、王宾等人,相与论学,泉南自唐欧阳詹以来,人材辈出,当时名士又如傅自得、陈知柔,李伯玉等人相与谈经论义、联诗和唱,这个条件,使他初学所得,有一个演习检讨的机会。朱熹在郡城候批书而读《孟子》有得,这件事给他的印象和影响,也是终身难忘的。因此,朱熹对泉州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古泉州有许多他讲学的地方,如同安、石井、温陵等,有他众多的挚友、弟子和流传着他的学派支脉,因而古泉州把朱熹奉为曾经受到他“过化”的地方,这也是朱熹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所决定的。

15、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6、    由此,笔者认为,朱熹的两次“中和之悟”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把作为涵养对象的“性”和“情”带入了工夫论,从而进入了中国哲学的核心话语体系。情感也由此获得了本体意义。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七情是人心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不同表现,这也正契合了中国传统文论中谈到的“感兴”的创作原理。这些被兴发的情感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他们可能受到引导,或者回归善之发见的四端,或者走向危险沉溺的境地。所以在理学家沟通天人的努力中,情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正因为个人的情感正处在外在世界与被赋予了天理的内在人性之间,并且与这两者都息息相关,那么它自然就进入了美学的范畴。正如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所理解的,美学靠感性获取知识。在狭义上,它将每一种特殊的对美的体验的内在含混表现出来。它有别于理智,但与其并无高下之分。(29)因此,专注抒发情感的诗歌自然成为了在理学思想体系中必须得到正视和解释的问题。

17、宋理宗以后,地位不断被抬高的朱熹,遵循着自然发展规律,由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同样有他的欢乐和苦恼,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同样有他的偏见和矛盾。朱熹任泉州同安主薄时(公元1153-1157年),从诗作可以看到其青年时期思想的一个侧面。

18、我觉得朱熹老师的一首诗写得特别好,有点意思:

19、    的确,朱熹早期的出入佛老因为后来思想的转变在他自己的记录中并不详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记载,且多是一笔带过,比如《朱子语类》中有记载:“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11)更多的细节隐藏在诗歌当中。然而,把诗歌内容当做管窥朱熹思想世界的窗口或当做书信、语类等记载的佐证并不是本文采取的研究思路,因为这样的探讨还远不够发掘朱熹诗歌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实质意义。而如果反过来只是用哲学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思想话语门庭的改换来解释诗歌风格和结构的转变也未免简单机械,并不能真正发掘哲学与文学文本深层的互动关系,从而解释朱熹一生对待作诗的态度始终矛盾重重的原因。如果能够同时从哲学与文学两个角度来理解诗歌,一方面将其看做诗意地表达天人关系的哲学探索,找到诗歌审美在哲学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另一方面着眼于还原诗歌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语境,将诗歌自身的表达模式和社会功能纳入考虑,则可以彻底地摆脱传统的印象式诗歌批评,跨学科地深入了解专注审美体验的文学创作在理学思想话语的形成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朱熹一生写诗的矛盾纠结,更能厘清诗与思的逻辑冲突,为宋代诗歌提供全新的阅读视角。

20、(18)(清)张懋建修、赖翰颙总辑:《长泰县志》卷之十一《艺文志》,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8年,第218页。

21、(9)(明)陈洪谟修、周瑛纂:《大明漳州府志》卷七《山川志•长泰县》,明正德八年﹙1513﹚版,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49页。

22、解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23、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24、朱熹长泰之行的几首诗一反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底到安溪之行所作之诗那种低沉、凄凉的景色、思乡之情。与之相比,长泰之行总体上是较为轻松愉快的,透露更多的是向慕佛道生活的心境。在面山亭,朱熹认为“仙人吴门子,岁晚当来还”,希冀“长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这里还是向往较为平和的心态。而在双髻峰,则进了一步,显得有所急切,故云“断肠云间双髻仙”。登上罗汉峰之后,朱熹更表达了恨不得添上双飞的翅膀,如老道飞升,直飞到海上仙山之巅,脱离尘境的急切心情。这与朱熹在同安主簿任上的思想倾向是相吻合的。清洪力行说:“‘恣窥临’发题,‘登’字是一篇主意。下文曰‘旷望’,曰‘远瞰’,曰‘更穷’、曰‘豁见’,皆是极力形容‘恣窥临’。至末忽转一‘恨’字作结,尤出意外。‘更登奇尽处,天际一仙家’句与意俱未尽,唐人论诗尾之最超格也。而此结神妙过之。”(3)

25、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26、(12)(元)脱脱等:《陈敏传》,见《宋史》卷四〇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2183页。

27、(16)上诸诗引自(清)张懋建修、赖翰颙总辑:《长泰县志》卷十一《艺文志》,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8年,第256―258页;《长泰县志》附录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年,第1099-1100页。

28、“一雨散林表,清阴生广庭。喜兹新秋夜,起向高斋行。烦歊获暂祛,凉氛集华缨。沉沉远林气,惬此端居情。节物坐如此,抚世襟方盈。归当息华念,超遥悟无生。”青年时的朱熹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抒端居之乐、归隐之情。当年忽而一阵秋风,带来悄然无声的秋雨,淅淅沥沥、层层凉凉,落在林间,落在庭院,也落在专注于学禅问道的朱熹心房。多年之后,经历世事沧桑,步入暮年的他,早已心素如简。秋风、秋雨于他,也许就只是“天凉好个秋”吧。

29、    然而,笔者认为,在整个理学体系中,未发与已发之间的逻辑窒碍、天命之性与感发之情之间的实际缝隙是从来没有真正被弥合的。程氏兄弟试图用《尚书》中的十六字箴言描述天理、人欲之间的这段缝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阙中”,(《尚书·大禹谟》)但实际上越发证明了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含混难辨。朱熹说:“天理人欲之分,只争些子,故周先生只管说‘几’字;然辨之又不可不早,故橫渠每说‘豫’字。”(31)在朱熹看来,在天理发见为人欲之端倪的“几”是至关重要的,而首要之事就是辨识端倪,并且戒惧警醒,不使它被不恰当的欲望引入歧途。所谓“正当于几微毫厘处做工夫”朱熹所说的几微毫厘之处实际上与二程引用《尚书》十六字箴言不谋而合,更说明了一个简单的“几”字在道心、人心之间所处的重要地位: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度空间,贯通着天理与人欲、心性与情感。

30、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31、但是,金元鼎和宋代词人韩元吉却有多首诗歌唱和,并一直保持着联系。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物。北宋时韩元吉一家先后迁至邵武、建安(今建瓯)。绍兴二十八年(1158),韩元吉任建安知县,用广而赋啬,颇有政声。淳熙元年(1174)知建宁府,修纂《建宁府志》48卷。韩元吉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嫁给了吕祖谦。韩元吉曾两知婺州。他与金元鼎的和诗,如《答金元鼎喜雨》二首、《题金元鼎至乐堂》《次韵金元鼎新年七十》二首。从唱和诗中可知金元鼎“清时忍退休”,“赋归已久同元亭”,在浙江金华老家建有至乐堂。据推算,金元鼎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时为三十岁,则出生于政和八年(1118),约淳熙十四年(1187)时“七十古稀有”。韩元吉还称:“独怜病守孤吟赏,犹幸诗翁数往来。”(29)称金元鼎为诗翁,但不见金元鼎诗歌。

32、(24)朱熹:《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朱子全书》,第23册,第3130-3131页。

33、(1)《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见《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59页。

34、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35、元明清各朝,闽民迁平人日记载仍不绝于史其中有避王朝更替之乱,避倭寇之乱和清初“迁界”等等:清末开埠后,亦有闽民来平经商占籍。大量闽民迁平阳,闽民大量迁入,增补了平阳户籍,提供了大批劳动人手,并成为老平阳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平阳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闽民及其后裔,共同推动着平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平阳这块历史上曾是地广人稀的东南沃土得到开发与利用,并共同创造出今天鳌江流域的繁荣与昌盛。直到今天,苍南和平阳说闽南话的人口达100万之多。

36、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37、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38、《南安县志·艺文志》所载傅自得《金溪泛舟序》云:“绍兴丙子八月十一日,携酒幞被谒朱元晦于九日山。向晚,幅巾黎杖,相与彷徉于金溪渡头,唤舟共载,信流而行。老蟾徐上,四无纤云,两岸古木森然,微风摇动,龙蛇布地,溪光山色,随月照耀;远近上下,更相辉映,殆非尘世境界。朱子曰:‘乐哉,斯游乎!’举杯引满,击楫而歌《楚辞·九章》,声调壮大,潜鱼为之惊跃,栖鸟起而飞鸣。余亦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以和之。每至会心处,辄递起相献酬。时常饮酒,率不过三杯皆醉。至是,则釂连十余觥,而月愈好,舟愈逸,饮愈豪,酒且尽,舣舟岸侧,命老兵贷钱酒家保,亟挈一榼(音:科)来,解维复去,洗盏更酌。少焉,斗转参横,风作浪涌,余曰:‘乐不可极,将安之耶?’鼓棹而还,会宿于东峰道场。明日,朱子赋诗以纪一时之胜。次韵为谢,殊恨笔力衰退,无杰句以称清游也。”傅诗《九日泛舟同朱元晦》云:“秋月天然白,溪流镜样平。唤船共胜尝,把盏话平生。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时合韵同,相互为证。《此则内容系泉州师专林振礼同志提供,仅此致谢。)

39、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0、寄情山水之作,虽然另有一番情趣,但使人有一种超脱飘逸之感,荒蹊岚阴、悲风寒水也屡见,诸如《登罗汉峰》想到“恨无双飞翼,诣往蓬山岑。”佛道影响之深,总是不时要流露出来的。此外,还有一些吟咏梅花、草木的诗作,本文就不再抄录了。

41、    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性决定了诗歌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话语,并且由于具体地面对外在世界、个人情感和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而更为直观,所处理的问题也因为涉及到哲学系统的方方面面而更为完整。可这样一套完整的探索却没有给我们提供太多的解决方案,而是更多地在文学领域因循着世代传承的表达模式。当然,这远不意味着我们要像当代盛行的文学研究方式那样,从当代通行的深受形式研究影响且日趋窄化的文学评判标准出发来关注、甚至挖掘理学家诗歌的纯文学特性,而是应该回归历史语境,重新梳理古代诗歌文本在遣词用句和内部结构上的历史传承以及社会流通和哲学论辩所必可不少的表达逻辑。因为在历史与社会两个方面的自成体系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复杂性、尤其是身处激荡的时代论辩的理学家作诗的困境之所在。

42、(18)(清)张懋建修、赖翰颙总辑:《长泰县志》卷七《秩官志》,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8年,第107页。

43、(4)《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部丛刊初编缩本。

44、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世称朱子,别称考亭、紫阳。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也是宋代著名诗人。据郭齐先生统计,现存的朱熹诗歌745篇,计1200多首。(3)幼年时,朱熹随父亲朱松在泉州晋江安海生活了3年。绍兴二十三年(1153)七月,24岁时的青年朱熹首次出任泉州同安主簿,至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月离任后回到崇安五夫里。在闽南计四年四个月。朱熹20岁前后至闽南同安主簿任职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共写诗150余篇。朱熹的闽南诗歌创作题材众多,主要是山水游历诗、唱酬交游诗、咏物诗,也有一些禅诗和道诗。朱熹自编的诗集《牧斋净稿》收录了绍兴二十一年(1151)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诗作总计111篇155首。(4)其中,赴同安任前所作诗有49篇67首,同安任上所作诗计有62篇88首。

45、(10)(清)张懋建修、赖翰颙总辑:《长泰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8年,第23页。

46、“横空敞新阁,高处绝炎氛。野迥长风入,天秋凉气分。凭栏生逸想,投迹远人群。终忆茅檐外,空山多白云。”(《登阁》)炎氛两字,用得满好,凉秋点出了炎氛,这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47、  《民国县志》卷地舆志三:“……盖竹山有黑白二岩对峙,又有华盖峰、醉翁岩。有潭曰盖竹潭,山下有李家井、漱玉泉,水极清冽,其上亦有龙湫。宋时林氏世居于此,一石在旷野中,镌“洞门钥匙”四字,盖即“古盖竹洞天”遗址也。” 

上一篇: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简短49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简短49句)
  • 2023精选99个一个伤感的高级昵称
  • 2023精选95个干净好听的昵称简短
  • 描写梅花的经典诗句大全(简短38句)
  • 游戏骂人的话顺口溜(简短48句)
  • 2023精选41个好听的qq昵称女两个字可爱
  • 2023精选116个好听的微信昵称女霸气高冷
  • 2023精选150个甜美可爱的微信昵称
  • 微信取名字好听的昵称(简短11句)
  • 描写景物的成语30个(简短89句)
  • 关于母亲的名言俗语(简短51句)
  • 2023精选97个qq取名字好听的昵称带符号
  • 2023精选131个有趣的微博昵称
  • 黯然失色造句的句子(简短38句)
  • 心里很压抑很烦的诗句(简短42句)
  • 2023精选73个超级伤感的qq昵称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简短40句)
  • 尽力而为造句(简短32句)
  • 影视剧经典搞笑幽默台词(简短13句)
  • 100个顶级思维小故事(简短26句)
  •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简短37句)
  • 人声鼎沸造句子10字(简短60句)
  • 哲理深刻的2字词语(简短58句)
  • 巴菲特投资语录103条(简短121句)
  • 最新句子大全

  • 朱熹的诗作(简短48句)
  • 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简短49句)
  • 班主任简短寄语小学(简短84句)
  • 玉宇琼楼造句(简短40句)
  • 用安土重迁造句(简短19句)
  • 送医生锦旗有什么忌讳(简短12句)
  • 班主任简短寄语八个字(简短37句)
  • 描写梅花的经典诗句大全(简短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