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的本义是“知道”。因为“知道”,所以产生了“懂得、了解、理解”等义项。比如:“人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2、知是会意字。左边是个“矢”字,即“箭”,右边是一个“口”。为《说文解字》作注的段玉裁说:“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完璧归赵)。
3、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4、我的钢镚儿都快烧了一小时了,咋还没烧起来呢
5、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6、对于秦来说,南有强邻楚国,北有强邻赵国,处在两强夹击之下,战略思想稍有不当,就会给国家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齐国离自己稍远,不相为邻,相互的威胁不是太大。
7、我们班的"破坏王"今天借了我的书去看,我提心吊胆地一整天都盯着他,生怕他把我的书弄坏了,幸好,他放学时终于完璧归赵了。
8、每次我借爸爸手机发短信后,都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手机完璧归赵,不然可别想再借我老爸手机了!
9、赵武灵王知道自己中途改立太子的行为有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儿子赵何坐稳国君宝座,赵武灵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决定放弃终身制,自己提前从国君的位置上退休。这样做目的就是让赵何提前即位,自己还可以扶上马再送一程。
10、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11、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一块举世无双的绝世宝物和氏壁,秦昭王知道了以后写信派人送给赵惠文王,信中说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他的和氏壁。赵惠文王明白诡计多端的秦昭王换城用意是假,实际上是想把宝玉夺走,可是赵惠文王又怕秦昭王以这个为理由发兵来攻打赵国。就在举棋不定的时侯蔺相如表示愿意带和氏壁去出使秦国。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向秦昭王献上了和氏壁,秦昭王看了以后又给妃子和大臣们看,始终对美玉赞不绝口但就是不提换城池的事情。蔺相如这时说道:“美玉虽好但还是有一个小斑点,让我来拿给大王看看吧。”秦昭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壁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壁后开诚布公地说:“大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壁,可我看大王根本没有这个意思,现在玉在我这里,如果大王要强夺的话我就跟和氏壁一起撞到这柱子上。”秦昭王怕玉被破坏马上叫人画了十五座城池给蔺相如看,蔺相如又说:“大王如果是诚心诚意的换玉,那么请大王在五天以后用正规的仪式来换城割玉。”秦昭王当时答应了,蔺相如回到驿站后便与随从乔装打扮一番带着和氏壁悄无声息的.回到了赵国,因为他知道秦昭王是不会用城池来换和氏壁的。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完壁归赵。
12、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13、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14、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15、完璧归赵,读音wánbìguīzhào。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
16、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完璧归赵)。
17、我的表弟叫赵鹏,我拿了他的小汽车玩。哎呀,一不小心把汽车的头给弄掉了。我只有使出自己的绝招用502胶水把头给粘上去后就完璧归赵了。
18、我们经常说战国七雄,其实在完璧归赵发生的那个年代,当时的实力较强的是秦、楚、赵、齐四国。
19、在这样的背景下,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必然要摸一摸北部强邻赵国的家底,实际感受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真实态度。
20、卞和失望地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琢磨一下,发现它果然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21、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原文是“完璧归赵”。)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22、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23、(翻译):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24、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孝成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25、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26、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十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27、小白:好叭,不说了。我现在血压有点高,让我先躺会儿。。。
28、今天我们继续成语故事朗读,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要用勇气去面对,用智力去争取。暑期来临,少儿口才班即将开班,欢迎家长朋友们点击下面链接了解:)
29、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30、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1、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32、回想3月26日20时许,布女士还是一脸愁容的跑进江口派出所,称其于3月26日下午15时30分许,不小心弄丢一个单肩包,里面有4600多元现金、银行卡、行驶证等贵重物品。几个小时过去了,不知道包还能不能找到,她急得团团转,六神无主的她寄希望于江口派出所,希望警方能够为她找回自己的丢失的单肩包,挽回损失。
33、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34、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大国外交折冲樽俎的魅影。
35、支持妞爸,可以将今天的故事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学习。
36、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37、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38、(精彩段子)当我盗窃时,心里想着妻子和女儿
39、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40、小白:真钱用火烧过以后,灰是白色的,假钱用火烧了以后灰是黑色的。我把今天刚领的两千多都烧了,果然是白色的,好开心呐!要不你也试试?
41、星期天,我向老爸借他的MP3用用。老爸对我说:你如果不完璧归赵,信不信我打烂你的屁股!吓得我出了身冷汗。
42、去菜市场买菜,挑好了马铃薯刚放秤上,突然又不想要了。于是就对老板说:“马铃薯别秤。”老板看了我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马铃薯,别称土豆、洋芋、地蛋子。”
43、是会意字。中间是一个“犬”字,四边是“口”。《说文解字》解释:“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意思是:器物很多,需要用狗看守。“器”字的本义即器具。
44、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在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
45、显然,这是秦王给赵王出的一道政治思考题,明眼人一看就应该知道这其实是在挑逗赵国,为的就是考验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政治态度。
46、后来秦王想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但是此时就算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与赵国交恶,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该故事展现了蔺相如超高的谈判技巧,同时完璧归赵也多用来比喻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47、后来,秦国没有再提起过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事情,和氏璧也就一直存放在赵惠文王的宫殿里。
48、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49、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50、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
51、完璧归赵主要讲述的为蔺相如才德兼备的故事。
52、由此,他已能充分断定,赵国内心对于秦国充满了恐惧,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已经是纸老虎。
53、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54、殊不知,秦昭襄王才是秦国与赵国“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回合较量中真正的操盘手和胜利者。蔺相如只是他玩弄于掌股之上的棋子。
55、如果你赵国不予理睬,说明赵国底气比较足,实力比较强,领导人斗争意志比较坚定,那秦国就应该对赵国避让三分了。
56、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57、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58、(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59、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60、赵惠文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外界了解不多。
61、(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62、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63、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64、(完璧归赵的意思):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玉器;赵:赵国。指蔺相如将和氏壁完好无损地自秦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无缺地归还原主。
65、(原文)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66、有各种各样状况报告,因为策展人员担心他们引以为傲的珍品不能完璧归赵。
67、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68、(释 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69、◆蔺相如: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70、成语“大器晚成”中的“器”就是这个字的本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它喻指有大才的人要经长期磨炼,因而取得成就往往较晚,或者作为对长期不得志人的安慰话。
71、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
72、秦昭王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半个多世纪,开疆拓土,锐意进取,一直致力于扩大秦国的版图,从来都是他占领别人的城池,却没有他将自己的城池拱手相送的先例。
73、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之后,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之后没过多久,秦国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的石城。
74、赵武灵王最早立的太子是赵章而不是赵何,只是因为赵武灵王喜欢赵何的母亲,就把本来没有资格做太子的赵何改立为太子。
75、赵国当时的国王是赵惠文王赵何,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很有魄力的国王,他曾以“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
76、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77、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78、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79、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国攻打赵国,斩杀了两万赵国士兵。
80、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