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2、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3、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4、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这里体现的是真正的生命价值。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这是一份对家国的牵挂。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6、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8、《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9、 这恐是“投桃报李”最早的出典了。不过,从最初的含义看,是宣扬人受于恩惠,当思图报,更要加倍报答。料想《卫风·木瓜》中本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在饥渴难耐之时,受到另一人的惠赠,当场赠与他木瓜或者桃李之类的鲜果以解渴或者止饥。但受惠之人并非就此忘记这滴水之恩,而是报之以涌泉——随身拿出贵重的物什相赠:琼琚、琼瑶、琼玖(美玉,可见诗中行乞者并非贫寒之民),并当面解释——这不是报酬,即货币意义上的商品交换,而是相结交,即社会学、人伦意义上的情感留念,似有人生知己相见恨晚之意。
10、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11、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世界上,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和等级差异,尊重每一个职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孙中山做到了。
12、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中国古代感恩故事)。
13、结草衔环一词实际包含着两个出自《左传》的古代报恩故事。
14、这两个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李密的《陈情表》里就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5、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法国思想家)
16、这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豫让的故事。韩赵魏三家灭智氏,门下的豫让为给智伯报仇,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为了报答知己之情和知遇之恩,慨然面对死亡,悲壮又令人动容。
17、“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18、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
19、“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20、感恩节(ThanksgivingDay),是西方传统节日,是西方合家欢聚的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
21、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22、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23、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鸟,常被视作不吉利的象征。但乌鸦却具备一种为人称道的美德——敬老爱老,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24、李宣倜当即吩咐:“那好,从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8吊钱来,马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了为止。”对于贫病交加的梅家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梅兰芳的祖母大为感激。
25、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26、李宣倜却在汪伪“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沦为“汉奸”,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他蜗居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无依无靠,晚景凄凉。
27、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28、小羊羔喝奶的时候是跪着的,这是一种感恩的举动;乌鸦老了之后不能自己捕食,小乌鸦就会把衔来的食物反哺给老乌鸦吃,用来感戴上一代的养育之恩。动物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更该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呢?
29、出自《弟子规·泛爱众》。比喻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如果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请求他人的谅解。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耿耿于怀这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糟蹋自己,何苦来呢?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的心情多舒服啊!
30、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假寐。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杨、游,故一惊:“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31、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32、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李群玉《病起别主人》
33、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34、❖报朋友之恩,叫做“义”,陶渊明诗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35、关于知遇之恩的历史故事很多,举不胜举。流传至今的如俞伯牙与钟子期、刘备与诸葛亮、韩信与漂母等等。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的关于知遇之恩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当属嬴渠梁与商鞅。他们君臣二人即有君臣之情又有朋友之义,二人的天作之合才是知遇之恩的典范千古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