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语录适合浅读,深读请参考《曾国藩家书》持续更新更多经典......
2、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3、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4、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曾国藩
5、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6、曾国藩这段话,放在现在的社会真是莫大的讽刺。
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8、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精髓,让我们一起携手,为了文化复兴、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子女成材而努力。
9、意思是说:家族保持简朴,就能够兴旺发达,人保持勤劳,就能够健康;家族能够勤劳俭朴,那么生活就永远不会贫贱!可以说,这十六个字的中心内涵就是“勤”和“俭”!
10、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曾国藩笔记》。
11、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2、几个弟弟道理上明白,但实际行动起来,总是差强人意。如国潢懒散,国荃浮躁,国华受不得挫折,国葆缺乏自制。对此,曾国藩谆谆教导诸弟一要立志有恒,二要专心致志。曾国藩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择学择师均一一参与意见,支持弟弟们赴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几个弟弟都曾到京城曾国藩身边读书。曾国藩除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又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诸弟通过读书,明晓事理,修身齐家。曾国藩鼓励并重视诸弟对自己的批评。
13、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14、入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家书》。
15、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17、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好句好段摘抄《曾国藩家书》好句好段摘抄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亮其心。即直话亦不妨多说,但不可以讦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曾国藩家书》。
18、曾国藩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人能够成功,一个家族能够延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富有时不能放荡,贫穷的时候不能堕落,始终如一地保持勤俭本色,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永续流传下去。
19、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0、“家运之兴在于和睦、孝道、勤俭,居屋莫太宏丽。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联姻不必富室名门,蔬竹鱼猪四事须时时讲究,对子侄辈应教之以礼。”
21、(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22、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致吴竹书》
23、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网整理)《曾国藩日记》。
24、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25、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26、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曾国藩家书》
27、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8、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9、曾麟书育有四女五子,曾国藩为老上有一姐,下有三妹四弟,因最小的妹妹早夭,实际兄弟姐妹八人。曾国藩在兄弟五人中居长,对几个弟弟,他恪尽兄长之责,认为这是在尽孝道,若不能教弟成名,自己则为大不孝了。曾国藩将进修德业视为教弟的根本。
30、曾国藩最后说道,交朋友这样,做事情不也这样吗?认真做事情就是对事情的敬重感。你糊弄事情,那最后事情也会糊弄你。
31、人生在世知足常乐,相夫教子以和为贵,做人做事以礼为尚。
32、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33、家族的兴旺在于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勤俭节约,住的房子也不用太过奢华宏伟。
34、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35、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3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7、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
38、其实曾国藩对为人处世这一点说的很直接明白,简单的说就是和政治官员不要牵扯诉讼(你懂得),对待朋友商人要以礼相待,多赞美别人。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不值得我们交给孩子去学习吗?
39、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40、因为不敬,最后朋友反目成仇的大有;因为不敬,家庭破碎的大有。敬并非客套,并非假惺惺的敬重,而是发自内心地保持敬重。
4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4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4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4、"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45、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4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47、我们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不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家属的教育非常严格。曾国藩在清朝政府中是权位最重的一个汉人,但他在位20多年,除了自家的老屋外,从没在省里建过一所房屋,也没买过一寸地。他曾亲手创立了两淮盐票,这种盐票的面值两百两银子,利息却非常高,每年的利息就是四千两银子。
48、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49、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5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54、《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5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56、(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57、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58、凡人做一事,便领全剧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59、《大学》的纲要有三:彰明德行、教民向善、达到至高境界,都是我本分内的事情。如果读书不能附会到自身上去,说这三项和我自身一点也不相关,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呢?即使能够写文章诗歌,自称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也只能算认识字的放猪仔罢了!怎么说他是明白道理有价值的人呢?朝廷根据考试时做的文章来选拔读书人,也说他们能代表圣贤著书立说,一定能明白圣贤的道理,推行圣贤的方法,可以做官管理百姓,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了。
60、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6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6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63、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曾国藩家书》。
64、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家训里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5、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曾国藩家书》。
66、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67、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68、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69、(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70、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7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72、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
73、几个弟弟在曾国藩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为符合儒家标准的人。曾国荃成为统帅湘军的封疆大吏,曾国潢在家乡操持家务、族务、地方事务,成为有影响力的地方精英,曾国华、曾国葆先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阵亡。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曾国藩家书家训摘抄50条
74、这句话意思是天下最正义的人士就能打败或者是征服天下最邪恶的人,脚踏实地,勤奋的人最终要比那些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投机取巧的人更有成就。
75、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曾国藩家书》。
76、他对于治家教子要求的都是很简单,房子不必太大、婚姻也不必非得选择名门望族,教育孩子要多教礼节礼数。
77、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曾国藩书信》。
7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
79、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则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
80、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曾国藩家书》。
8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曾国藩
82、锐气悄悄地损失,这是最为兵家所忌讳的。用兵没有什么别的技巧,只是常保持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士气就够了。
8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