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的言行都是真理,他天生如此,永远为了这原因而陷入种种戏剧化的局面中。在任何情形下,一切旁观者都很想知道亨利将要持什么态度,将要说什么话;他并不使人失望,每逢一个急变总运用一种别致的判断力。(梭罗的一生)。
2、想象如小鸟一样自由,像大海一般浩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3、放暑假之后在家很少出去,外面炎热的天气也让我畏惧,但人毕竟耐受不住寂寞,很快我就被无聊所围困。无聊的人终于捧起了那本自认为无聊的书,散漫的翻阅了起来。但就是那朴实的文字,一下子向展现了我北美丰富多彩且富有野性的画面。我的心跳开始加速,这正是我几年前读《鲁滨逊漂流记》是的感觉,似乎自给自足的生活从一开始就能勾起我探索的欲望。但让我吃惊的是这是本生活随笔,是作者梭罗所亲身经历的,这似乎使我产生了某种嫉妒的心理。
4、瓦尔登湖上冬去春来,河水的流逝,松脂的芳香,鸟雀的啼鸣,带给我们无限的神往……
5、有时候我们买了大量的服装,可是一个季节下来,常穿的不过那四件,剩下的不过是躺在衣柜的角落里落灰,有的甚至连吊牌都没有剪掉。(梭罗的一生)。
6、1845年,他在瓦尔登湖畔修建了一间小木屋,独自生活了两年,边劳动边研究。这种行为对他来说很天然、很适宜。了解他的人不会责备他有做作之嫌。他的思想比他的行为更加与周围人不同。
7、摘自《一生的读书计划》,克里夫顿·费迪曼 约翰·S.梅杰著,译林出版社
8、小熊亨利的原型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呢——自然主义者、《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梭罗。
9、他与动物接近,使人想起汤麦斯·福勒关于养蜂家柏特勒的记录,“不是他告诉蜜蜂许多话,就是蜜蜂告诉他许多话。”蛇盘在他腿上;鱼游到他手中,他把它们从水里拿出来;他抓住山拨鼠的尾巴,把它从洞里拉出来;他保护狐狸不被猎人伤害。我们这自然学家绝对慷慨;他什么都不瞒人:他肯带你到苍鹭常去的地方,甚至于到他最珍视的植物学的沼泽那里——也许他知道你永远不会再找到那地方,然而无论如何,他是愿意冒这个险的。从来没有任何大学要给他一张文凭,或是要请他去做教授;没有一个学院请他做它的特约撰述员,它的考察家,或是仅只做它的一个会员。也许这些饱学的团体怕被他讽刺。然而,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深知大自然的秘密与天才;这种知识的综合,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广大更严正。
10、艺术灵感和天赋在指引着他的观点、交谈、学习、工作和一生。
11、诗人们有时候也有同样的发现,这种感觉偶然也给予他们一种间歇性的光明,作为他们作品的装饰,然而在他,这却是一种永不休息的洞察力;他或许有些缺点或是性情上的障碍,可能投下暗影,然而他永远服从那神圣的启示。
12、“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13、寻觅内心的平和与从容,如何感受寂寞中的快乐,如何从杂乱的人际网中脱身,重新审视自己,也许从《瓦尔登湖》中,你会得到启发……
14、“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15、“关于取暖。至简及朴素的生活,取暖的方式其实简单不过。然而,生活中一切极简主义多少都沾染了奢靡的气息。关于简与奢,有时候是一场悖论。可能,我只是入世太深,尚未足够平静而已。
16、他喜欢描写那条河的作风,将它说成一个法定的生物,而他的叙述总是非常精确,永远以他观察到的事实作为根据。他对于这一个地段的池塘也和这条河一样地熟悉。别人调查这些,最重要的工具是显微镜与酒精,而他有一种工具,对于他还更重要——那本来是一种兴致,他自己纵容自己,渐渐为这思想所支配,就连在最严肃的场合也表现出这种思想,那就是:赞美他自己的城市与近郊,说它是最宜于观察自然界的地点。
17、在他看来,根本无所谓大小。池塘是一个小海洋;大西洋是一个大的华尔敦池塘。每一件小事实,他都引证宇宙的定律。虽然他的原意是要公正,他似乎有一种思想萦绕于心,以为当代的科学自命它是完美的,而他刚正发现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忽略了某一点,没有鉴别某一种植物种类,没有描写它的种子,或是数它的花萼。
18、大多数美国人都以为,梭罗是个粗蛮的自我教育的遁世者,其实他受过很正规的科班教育,曾是哈佛大学的学霸,大学期间接触到爱默生的《论自然》,备受启发。毕业人后梭罗回到了家乡康科德镇开始教书,因为恋爱失败再加上哥哥意外去世,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不久后28岁的梭罗决定独自一人搬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外的瓦尔登湖畔生活。
19、先辈们虽然已经走过,但那只是他们的人生之路,对我来说没有丝毫帮助。
20、——梭罗的友伴们并且可以记得他那谴责性的沉默,那种锐利的、不可抗拒的言辞,击碎对方的一切抗辩。
21、「我向湖边走去,」他说,「但是当人们都如此卑贱时大自然的美丽又有何意义?我们走向湖边,想要从湖水的平静中看到我们内心的宁静;但我们的内心并不宁静,所以我们不再走向湖边。」对于他的部分听众来说,毁掉一个公民散步时的内心宁静似乎并不足以成为反对奴隶制的最有力的论据。但梭罗坦言,他失去了最值得珍贵的东西,也是他最引以自豪无论什么也不能将它夺走的东西,那就是他内心的宁静,它来自于这样的内心确信:在一个原本善良美好的世界,正义之士不应当被坏人的恶行所摇撼。尽管他未能构想出新的立场,但他旧有的立场在逻辑上似乎已不够充分。
22、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23、“对,继续,跟上……”“嗡……”断了,“老师,我放弃算了,我不练这首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我永远也学不会毕业,永远也达不到我的目标。”“如果这是你想要的,那么你自己决定。”我心花怒放,忙选了一首简单的乐谱,弹起来还真是得心应手,可是我却投入不进去,没有挑战,刺激的感觉,只觉索然无味,曲子暗沉,枯燥,没有生气,我享受不到任何的乐趣,因为我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24、百里香与玛菊伦花还没有酿成蜜。但是,他如果缺少抒情的精美与技巧上的优点,如果他没有诗人的气质,他从不缺乏那启发诗歌的思想,这表示他的天才胜过他的才能。他知道幻想的价值,它能够提高人生,安慰人生;他喜欢将每一个思想都化为一种象征。
25、当然,这习惯未免使朋友们对他的友爱稍稍冷淡下来;虽然他的同伴最后总会相信他没有任何恶意,也没有说谎,然而他这习惯确是妨害谈话。所以,他虽然是这样纯洁无邪的一个人,他竟没有一个平等的友伴与他要好。他有一个朋友说,“我爱亨利,但是我无法喜欢他;我决不会想到挽着他的手臂,正如我决不会想去挽着一棵榆树的枝子一样。”然而,他虽然是隐士与禁欲主义者,他真正的喜欢同情,他热心地稚气地投身到他所喜爱的年轻人的集团中,他喜欢叙述他在田野间与河边的经验,那形形色色无数的故事,给他们作为消遣——也只有他能供给他们这样好的娱乐:他永远愿意领导他们去采浆果野餐,或是去寻找栗子与葡萄。
26、一个人,对物质的欲望越是简单,他的内心就越是丰盈和富有。
27、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28、他说,“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价昂而自傲;我因为我的晚餐价廉而自傲。”在餐桌上有人问他爱吃哪一样菜,他回答,“离我最近的一碗。”他不喜欢酒的滋味,终身没有一样恶习惯。他说,“我模糊地记得我未成年的时候吸干百合花梗做的烟,似乎有点快感。这样东西我那时候通常总预备着一些。我从来没吸过比这更有害的东西。”
29、梭罗不仅是新英格兰演说的倾听者,以及演说魅力的欣赏者,同时对那些吸引他的文学经典他也是热情细心的阅读者。而他最景仰的一些作家则竭尽所能远离了朴实亲切的风格。例如,从《瓦尔登湖》的最后一章中,我们一再听到十七世纪华丽雕饰风格大师托马斯·布朗先生的回声,这位先生喜好词彩绚丽乃至于自己创造了一部分词汇,梭罗的下面这些句子甚至思想的确都是借鉴自布朗先生的:「非洲何所意味?西方又代表什么?我们内在的世界在地图上不还是一片空白吗?」(「WhatdoesAfrica-whatdoestheWeststandfor?Isnotourowninteriorwhiteonthechart?」——内心的探索比起外在的追逐更为重要,是梭罗「因小以见大」思想的体现。即重要的是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而非单纯的外在追逐与征服。)《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记》中的如下段落,在韵律和风神上与布朗的风格更为接近:「名望本身不过是墓志铭。像虚假的墓志一样迟来的名望,仿佛就是真的一样。但他们仅只是清教徒润饰过的真的墓志。」(「Fameitselfisbutaepitaph;aslateasfalse,astrue.ButtheyareonlytrueepitaphswhichOldMortalityretouches.」——讽刺挖苦的语言,出之以简练幽默的笔触,风格润饰,刻意求工,于此可见一斑。)(假作真时真亦假)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爱默生在悼词中引用的如下句子所表现的朴实亲切的文风:「一些间接证据是如此具有说服力,就像你在牛奶中发现了一条鳟鱼。」
30、本书取材于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一个片段,用对比的方式刻画了一位向往自然生活的小熊亨利的形象。亨利和朋友要去菲奇堡看风景,亨利宁愿徒步前往,他的朋友选择工作赚钱买车票,他们比赛谁先到达。接下来的画面是对比着呈现:亨利的朋友替人砍柴、打扫、拔杂草、粉刷、搬书柜……最后赚够车费搭上了拥挤的火车;而亨利一路上渡河、做手杖、采集标本、欣赏石头、爬树看风景、坐竹筏……当亨利的朋友气喘吁吁地在目的地等亨利的时候,亨利提着一桶黑莓慢悠悠地走来。
31、亨利的朋友挥挥手,说:“好好享受你的徒步。”亨利向菲奇堡出发。他也回头挥挥手,说:“好好享受你的工作。
32、在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一直都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领悟生命的真谛,而不是金钱和地位。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告诉世人不要被繁杂的琐事而困扰,,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33、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道:"《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梭罗,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34、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35、甚至早在1846年,当他居住在瓦尔登湖畔时,他就已经是一个「良知反对者(conscientiousobjector)」,对政府权威纯粹施以嘲弄的笔触和漫画似的讽刺。有许多年他拒缴「人头税」(虽然他缴纳其它税),理由是该笔税赋专为政府利益而设,未经其同意。他的拒税行为开始并未引起注意,直到他被逮捕——这或许是由于新近爆发的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使局势变得紧张所致——他同一个放火烧毁谷仓的人一起被关进了康科德村监狱。家中女性亲属未经他同意缴纳了税款,他随即于次日被释放。他不无嘲讽地写道:「这就是我的 『狱中全史』。」他当时的态度迥别于许多当代激进人士,并没有坚持坐牢。如果社会允许他离群独处,他会十分愿意就此引去。
36、读过《瓦尔登湖》,我更加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让人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这就是内心的超越。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大自然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纯洁和恩惠,也给了我们热爱自然、创造生活的勇气与智慧。尽管生活得像蚂蚁一样简单卑微,我们都必须勇于坚强地面对生活,不要逃避谁,不要谩骂谁,因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阳光会同时落在大家的窗子上,同样灿烂,所有人面前的积雪,也都一样会在春天融化。
37、同样的目的地,有的人只在乎有没有到达那里,有的人更在意沿途的美丽。不同的选择让每个人经历截然不同的生命风景。
38、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太需要精简自己的生活,因为越简单越幸福,越简单越富有。
39、他的天才如果仅只是沉思性的,他是适于这种生活的;但是他这样精力旺盛,又有实际的能力,他仿佛天生应当创造大事业,应当发号施令;他失去了他稀有的行动力,我觉得非常遗憾,因此,我不得不认为他没有壮志是他的一个缺点。他因为缺少壮志,他不为整个的美国设计一切,而做了一个采浆果远足队的首领。
40、有一天,亨利谈到一篇演说,他说凡是听众爱听的都是坏的。我说,“谁不愿意写出一篇任何人都能读的作品,像《鲁滨逊飘流记》?如果看见自己的文字不是充实的,缺少一种人人都喜欢的正确的物质主义的处理方法,谁不感觉惋惜?”亨利当然反对,夸耀着那些只有少数人欣赏的较好的演说。
41、对儿童来说,童年有大把时间。不妨慢慢走,像梭罗一样,去品尝野黑莓的美妙滋味吧~
42、鲢鱼是一种柔软的鱼,滋味像煮熟的皮纸加上盐。
43、我们虽然不应该把这种做翻案文章的心理变本加厉,可是我们至少应该指出梭罗的诗作中充满了意象,有一股天然的劲道和不假借人工修饰的美。就好像我们中国古时的文人画家一样,梭罗并不是一个以工笔见胜的画匠,可是他胸怀中自有山水,寥寥几笔,随手画来,便有一种扫清俗气的风度。技术上虽未必完美,可是格调却是高的。又像中国古时的忠臣良将,例如岳飞和文天祥,平日就有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凌云壮志,根本无意于为文,可是等到机会来临,随意写来,便是千古至文,令人心折。我们至少可以说梭罗的诗比当时人所想象要高明得多,如果他没有接受爱默森的劝告而继续从事诗的创作的话,他可能有很高的成就。不过照诗论诗,那么有很多人一定也会同意爱默森对梭罗的按语:“黄金是有了,可是并不是纯金,里面还有渣淀。鲜花是采来了,可是还没有酿成蜜。”
44、精致的房屋、衣服、有高级修养的人们的态度与谈话,他都不欣赏,他宁可要一个好印第安人,他认为这些优雅的品质妨碍谈话,他希望在最简单的立场上与他的友伴会见。他拒绝参加晚宴,因为那种场合,每一个人都妨碍另一个人,他遇见那些人,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益处。
45、梭罗的一生是恬静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尔登湖春日生机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天湖畔虫声嘤嘤的小道上,记录下秋日里的落英缤纷、天高气爽,描绘出冬季雪花坠落的轨迹和冰晶的形状??他就这样“活过每一个季节;呼吸空气,喝水,品尝水果,让自己感受它们对你的影响”。《瓦尔登湖》记载着他在小木屋中度过的每一个恬淡、安详而简单的日子,文字如美梦中的呼吸一般轻盈,淡淡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中的人们:“我虽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46、虽然他从未系统阐述过自己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但其思想要素都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他关于工资与成本的理论:事物的成本就是为换取其生存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他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我们认为必须获取的大多数舒适、精密和奢华,为之付出的生存代价远远超过了其应有的价值。他还提出过一种理论会使你联想起卡莱尔——他读过他的著作,甚至马克思——尽管他没有读过他的著作。「我不相信我们的工厂体系是人们仰给衣履的最佳模式——就我耳闻目睹所及,这些工厂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让人类穿得体面光鲜,御寒保暖,而是要让公司企业发财致富,赚取利润,这是毫无疑义的。」不过,他与大多数达到相同结论的人还是存在根本的区别。大多数人想改造社会,相信只要改造了社会就能改造人。梭罗与之相反,坚持改革首先要从个人开始,唯有人类恢复理智,社会才不致旁逸斜出,而勉符人类的期望。此外,他对他在瓦尔登湖畔栖居生活入木三分的描写,与人们自以为是孜孜矻矻的猥琐生活相比,尽显宇宙纵横风天马行空般的奔逸豪放。
47、别人告诉你不可能的事情,你要亲身试过再决定相不相信。
48、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譬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枝,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而不愿长期地受雇。
49、大家都苟活在人间,不必要非得去争去抢,只要活着就行,哪怕做牛做马活着也行。而对于人的衰老乃至死亡,大多数人是无法改变的,对于身边的政治、社会、人心也是无法改变的。绝望之后,又能怎么样呢?日渐固化的官僚体制根本就不是人们所能撼动的,也不能参与其中,只能被领导,被指挥,被愚弄。于是,有些人改变不了外界的人和事,就反观自身,走向自己的内心。
50、一个农夫一边耕耘,一边跟我说:“只吃素菜是不行的,因为素菜提供不了所有你骨骼成长所需的营养。”
51、“这个暑假带宝贝回老家了,让他好好的玩一个月。”
52、一个院子,分离开了两种世界。院子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戴着耳机,手指在泛着光亮的屏幕上来回滑动,麻木呆滞的神情与灰突突的楼房极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而院子内的一方小天地在高楼的夹缝中竟透入了一丝暖人心脾的阳光气息,像是最原始的村庄,生长在宁静的中午,院子里的老人以最安详的姿态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53、大多数他的同时代人都试图拒斥梭罗。梭罗之后的许多批评家们也孜孜于此。但他坚持要大家倾听——可以心怀仰慕,可以心怀愤激,也可以满怀愤怒——但无论如何仍然应当倾听。他是过去时代向我们发出的声音,尽管这个世界对他很少留意,但却从来不能够无视他。
54、昨天还是世人公认的真理,明天也许就是需要被抛弃的谬论。
55、我感谢高它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进入高三后,我整日忙碌着,人说在忙碌的时候,你会忽略一些细节,可我却在忙碌中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尽管母亲上班挺晚,可她却每天比我起得早一些,只为了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午饭、晚饭更是变着花样做,只想让我多吃一口。有时我心情不好,吃不下饭,她会以为是她菜做得不好,满怀歉意,整晚的表情都像做错事的孩子,让人心酸。父亲在我每次值日时,都会骑车送我,风雨无阻。我坐在车座上,望着父亲脑后的白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尽管他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却从不求回报。他们从不问我的成绩,我无论考得如何,他们都只鼓励我:努力过就够了。高三生活告诉我,家人永远将是我一生中最珍视的瑰宝。
56、这个过着半隐居生活的古怪北方佬,信奉朴素的个人主义,不信任国家,对7月4日(美国独立日)毫无特别感觉。但他不仅是美国作家中最“美国”的,同时具有最长远的生命力。这一点也不奇怪。
57、他的叙述总是非常精确,永远以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
58、而他的身体与精神配合得非常好,他能够用脚步测量距离,比别人用尺量得还准些。他说他夜里在树林中寻找路径,用脚比用眼睛强。他能够用眼睛估计一棵树的高度,非常准确;他能够像一个牲畜贩子一样地估计一条牛或是一只猪的重量。一只盒子里装着许多的散置着的铅笔,他可以迅速地用手将铅笔一把一把抓出来,每次恰正抓出一打之数。
59、车子不必太贵,只不过是个代步工具,是人开车,不是车开人,太贵的车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保养,有这些钱还不如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60、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61、精要目录 集成目录 微课 公共课 栏目精选
62、同样在这部日记中,比之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梭罗性格中的另一对矛盾。他既是一个清教徒,又是一个异教徒,其间冲突始终未能解决。他早年退出教会,对东方经典比对希伯来经典更多共鸣。他嘲笑基督教声称独占真理,有一次提到圣经时称其为「一本老书。」他心中的「神」(他当然不是无神论者)是神学家们所谓无处不在的而非先验的。亦即,「神」不是外在于大自然并与之相分离的,而是弥漫在全宇宙中的;它从此处被感受到,不是在教堂中,绝少在纸面讨论中,而主要是在与大自然的密切沟通中。可是他保留了强烈的新英格兰新教主义的气息。他怀疑所有的肉欲放纵,哪怕是平常所说的最天真无邪的那种——蔑视一切被认为是「舒适」的事物,吃最朴素的食物,赞赏用双手去工作,拒绝所有的酒精类饮料,据他说,酒精饮料会破坏他对水的味觉。性爱使他困惑,甚至有些惊吓。即便大自然中涉及到性与生殖的方面他也认为多少是令人厌恶的。虽然他拒绝大多数的传统道德,但他几乎始终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尽管他宣称的道德常常令传统道德论者深感震惊。
63、我们所阅读的,并非是褒贬“仁义道德”之流,而是真理。书中描写的全部是真实的大自然,与城市中灯红酒绿的嘈杂迥异,湖边的鸟兽虫鱼鸣叫的喧嚣更接近于自然的真理。更广义地来讲,作者竭力强调的心灵和精神上的宁静和探索,并非简单的远离世俗退居山林。有人渴望像他一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林。这显然不符合他的思想境界。真正的瓦尔登湖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作者以及每个人的心中,不是一成不变仅存在山林中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瓦尔登湖边始终是一位占住者。即使作者生活在一座大都市中,他同样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到内心的海洋中探索。
64、走出院子仿佛走出梦境,扑面而来的水泥颗粒和汽车尾气使我微微窒息,回头望了一眼小院,在给老人拉好院门的同时也在羡慕着。在时代的进步中,水泥高楼束缚了我们,钢铁金属捆绑了我们,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可我们又常常被他们束缚迷失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