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孔子一人而窥中国文化,善,以苏格拉底一人以窥西方文化,善,以孔子苏格拉底之差异一窥中西文化之差异,甚善。
2、这还是那些所谓代表人类头脑与良知的人们,那些普通的人们更简单地自认正确,于是每天每时每刻,世界上产生无数千奇百怪的错误与罪恶。
3、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一个民众法院以361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服毒自杀。
4、毕竟,孔子之后,中国再无能超越孔子的思想家,而苏格拉底死后,有一代比一代进步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5、“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无奈地说:(对苏格拉底的评价)。
6、随着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亚历山大的远征,希腊文化才向地中海世界开始广泛传播,才有了著名的“希腊化时期”。
7、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认识自己,不敢承认自己无知。
8、苏格拉底所说的“是不是善意”,我理解是指我们说话、表达个人意见或传递信息一定要以善意作为该行为的基点。在此,善意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是指信息传递者应首先站在接受信息者的立场,权衡传递该信息是否有益于信息接受者,符合其最高利益或使其受益。这一方面的善意一般是以体现社会性动物利他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是传递让接受者直接受益的信息。例如,某间医院最近开展慈善医疗活动,免费为该地区有先心病的患儿做手术治疗。某人在获悉这个信息之后确认其真实性之后,立刻告知家有此类患儿的邻居,让长期为筹集手术费用而苦恼的邻居获得救助。另一种形式则是传递让信息接受者止损的信息。如告知接受者面临现实风险的信息就属于这类善意行为。某人在发现邻居家于台风来临前敞开门窗外出,立即告知该邻居自己所知的台风信息,让邻居有机会返回家中关闭易损门窗。这样的信息传递也就具有极大的善意。这样的善意符合“于人有益,于己无害”的原则,是所有人类社会形态的道德所褒扬的行为。
9、其实地缘不仅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还能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
10、而论据,最好是各方都明确接受且无法辩驳的客观事实。
11、这个故事警醒着人们,如果你想活出自我,向往成功,就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
12、杨绛既不了解古希腊,也不了解柏拉图,英文阅读理解也令人堪忧。她并不能胜任《斐多》一书的翻译。
1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对苏格拉底的评价)。
14、(0).见人民网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悼念杨绛?”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526/c87423-283827html
15、少一些恶意和抱怨,多一些能量和温暖,心里慢慢阳光了。
16、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继续了《斐多》的话题,展开说明了讲故事和讲知识讲道理(哲学论证)两者之间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理想国》里把讲故事感染人的教育归为了“最低等级的教育”,把讲道理说服人的教育归为“最高等级的教育”。这也和《斐多》中寓言和故事是“常见的教育”,讲道理是“价值最高的教育”的观点相符合。
17、苏格拉底经过艰苦跋涉的寻找和苦思,恍然大悟。
18、莱波维兹(DavidLeibowitz)著蒋明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平装|231pp|201503|00
19、不管人们对义和团做怎样的评价,“刀枪不入”愚昧透顶!
20、苏格拉底以牛虻自喻,而把雅典比作一匹又大又肥、丧失活力的骏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不断去叮咬骏马,使它保持清醒。
21、一代哲人永远地离开了,助手后悔自责地过完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