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灯笼上门台——越来越高明;一蹬比一蹬高,一蹬比一蹬亮
2、渐渐地天已经黑了,朱元璋走到一个胡同里的时候,正巧一个院落里面出来一个女子往门外泼脏水,一下泼正到了朱元璋的身上。那女子一见觉得不好意思,就赶紧过来赔礼。可二人一打照面,朱元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个女人是自己多年没见的姐姐。
3、解释分析:这是一句逻辑推理型歇后语,来源于北方农村有个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当舅舅的要给外甥送一个灯笼,从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第一个本命年结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循环,以此表达长辈的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4、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篇2外甥打灯笼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5、蓝田又新建一免费景区对外开放玉山峒峪河景区欢迎您
6、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十字街口告示---众所周知大年三十吃肉---还用你说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心里开个窗户---明白了天明下雪---明白水晶棺材---透明手心里的虱子---明摆着的事石灰窑里装电灯---更加明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电灯照雪---明明白白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豆腐煮猪血---黑白分明苍蝇落在饭碗里---黑白分明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浅碟子装水---一眼看到底单眼看老婆---一目了然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的泥周文王请姜太公---尽找明白人浊水里放明矾---看得见底玻璃菩萨---明神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萤火虫的屁股---亮通通的蜈蚣吃萤火虫---心里明白
7、风倒八遍,不用掐算。燕子钻天,雨下满湾。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8、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试想一下,一根旗杆立了几百年了,自然在上面是没有了旗帜的,所以不是老光棍是什么呢?
9、 八月十五枣上屋。秋耕宜早,春耕宜晚。麦耩黄泉谷露糠,
10、歇后语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小时候很多人估计也学过不少的歇后语,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竹篮打水——一场空,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等。这些歇后语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总结出来的,它们都普遍言简意赅,幽默搞笑,并且还具有警人喻世的作用。
11、 毕竟,人们有了时代的新语言,有了时代的新语汇。
12、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利用找舅与照旧的谐音。
13、这个歇后语的出处,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关。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
14、 涝天锄刃有火。扫帚响,粪堆长。秋天弯弯腰,
15、 要是向前推四五十年,只要你一说“出门戴口罩”,别人会怎么理解并应答?
16、朱元璋用手一指李文忠手里挑着的灯笼说道:“我朱元璋对灯发誓,如果将来有一天我做了皇帝,就封李文忠为:一:天王,二:地王,·····的十王千岁。”听到朱元璋封李文忠十王千岁之后,朱元璋的姐夫微笑一下,死去了。
17、旧时的灯笼多为纸糊,里面用竹篾编成的框架,外面糊上一层透明的塑料纸,这些塑料纸多为红色,小南瓜一样大小的灯笼,底部立有横撑,上面站着一根蜡烛,灯笼顶部用铁丝握成牛梭子状,用一根棍子挑着,这种小灯笼还有一个很萌的名字——“红果蛋”。红果蛋像是娃娃们的笑脸,在夜色的乡村里,似乎能照亮一个民族的古老童话。
18、 小两口打仗不记仇。省着省着,窟窿等着。龙生龙,凤生凤,
19、 秋分麦子正宜时。伏里有雨好种田。麦子不怕草,
20、蚊子放屁——小气喝酱油放屁——闲的厕所点灯——找死(屎)癞蛤蟆掀门帘儿
21、大门外面挂灯笼————给人照明;给众人照亮的
22、这句歇后语实在是太生动了,唱戏的如果在台子上抽筋了,那肯定是下不了台。下次你也可以这样对别人说说,看看有谁知道!
23、 三卯出来白瞪眼。辰在正南,起来过年。早上烧,晚上浇。夜晚东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