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翻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5、(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6、(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7、(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8、(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9、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0、(翻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1、? 正确规范握笔姿势一图看懂!现在知道还不晚(转给孩子)
12、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3、? 小学语文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句汇总,建议收藏!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7、(翻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8、(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9、(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1、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感悟:这句话是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尊敬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感悟:这句话是说孔子说自己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22、(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24、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第二》。
25、要评判一个人,你不能就事论人;如果真想要评判他,那就得人论人。--《漫长的告别》
26、理智能抵御痴想,判断会告诫热情。--《简爱》
27、凡事总有意外,面对差错,你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怪罪别人?
28、(翻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1、我们应当学会在朋友活着的时候讲交情,而不是等到他死了之后。--《了不起的盖茨比》
32、(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33、(翻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34、(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35、(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6、子日:“君子不器”。(《为政第二》)这句话是说君子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应当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它可以统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37、(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38、(原文)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雍也》)
39、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 孔子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评论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议论拿出来争论了了,过去了 就不要再追咎。”
40、(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4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2、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毛姆
4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44、(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45、如果你答应帮一个女人的忙,随便什么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经帮了她一个忙,她就不忙着帮你的忙了。--张爱玲
46、(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4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8、? 《人民日报》选出最难认的30个汉字,很多人只认识第一个,你呢?
4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0、(翻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51、?作文素材|108段满分作文精彩语段汇总,考试或摘抄用可太香了!
52、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论语》中的语句,不仅在语文课本中有,生活中也会经常被人引用,可见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在学生时期取得高分的素材,更会影响人的一生。
53、(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54、(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5、?超好用的小学拼音学习法,家长在家这样教真不比老师差!
56、(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57、(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8、(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59、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0、?让孩子爱上阅读的100种方法,暑假家长必备!
61、(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62、(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63、(翻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翻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65、(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7、翻译: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68、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69、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吃不下饭菜,整完都睡不着觉去思考问题,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还不如去学习。
70、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71、(翻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2、(翻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73、超过一定限度,所有的危险都一样。--《漫长的告别》
74、(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7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77、?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选择填空50题,测测你的知识储备!
78、君子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厌恶,就举荐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会随意否定一个人正确的言论。
79、(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80、知识不只是从书本上获得的,别人的经验或者品德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盲目学习他人的经验。
8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8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