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出自):刘向·战国《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望洋兴叹比喻什么)。
4、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6、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7、海神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
8、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北海之神)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望洋兴叹比喻什么)。
9、望洋:仰视的样子。兴:产生。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亦作“望洋而叹”。
10、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11、有个人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但是有个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12、(译文):于是他,河伯才改变了他的脸,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3、①《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眼前的高楼洋房、豪华轿车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
15、《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6、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到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
17、发动你们的小脑瓜好好想想这是形容什么呢?可以在评论区把猜出的答案写出来哦,我们会在第二天公布答案哦!
18、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19、(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0、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意思是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21、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22、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23、《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4、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5、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今为渤海),那才真叫大呢。”
26、《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27、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8、③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