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2、有一次曾和著名的朗诵艺术家徐涛(他总是谦逊地称自己为“朗诵爱好者”)同台演出,他表演的就是这首再别康桥,对于他最后那句“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果断决绝的处理方式,我、还有其他的一些朗诵者当时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实,现在透过诗句来看那一场离别,我们不难发现那其中“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决绝。所以,我只能感叹徐涛对诗文“力透纸背”式的理解,还是相当体现朗诵者的功力的,尽管,这次我还是把最后一句处理得由心颤到声颤。
3、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男人伪装坚强,只是害怕女人会发现他软弱。女人伪装幸福,只是害怕男人发现她伤心。
5、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7、Evensummerinsectsheapsilenceforme
8、AsquietlyasIcamehere;
9、美梦“揉碎在浮藻间”,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诗人追忆往昔美好的“理想”,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
10、不妨先交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宁硖石一户殷实的人家,父亲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是远近闻名的首富。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很早就在家塾、开智学堂读书,从而打下了古文学根底。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结识各种社会名流并拜梁启超为师,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而且通过涉猎中外文学,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在美国两年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狄更生介绍和推荐,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诗人志摩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广泛地涉猎了世界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开始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再加上他在这里认识了林徽因,与林徽因的恋爱使得他异常兴奋,开始大量作诗。
11、而事实上,“我”又不能纵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离去。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写出了一种包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之情。(徐志摩再别康桥图片)。
1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ao)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3、《回娘家》还能这样唱,竟然有金色维也纳的感觉,帅爆了!听的耳朵要怀孕啦~
1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摘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15、Justtopoleaboatupstream
16、Swaysleisurelyunderthewater;
17、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8、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9、Swaysleisurelyunderthewater;
20、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21、林徽因徐志摩-兰花/立轴设色纸本34×35cm
22、▼“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摘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23、[3]原黎.徐志摩的剑桥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24、夕阳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时候,对着你在的那个城市,说了一声: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听得到。
25、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6、《再别康桥》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27、西湖的断桥因为雪更因为白娘子和许仙成为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美好,而徐志摩的康桥,因为别后与万千人的再见,而让那原本绝望的离别把我们感动得心甘情愿。
28、徐志摩出身于富商之家,2016年求学京津,在老师梁启超的引荐下,2018年留学美国,他向往的浸淫着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博爱的理想与文化。这期间,她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并且还登报广告。他获美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为了追随罗素又赶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当旁听生。真是奇缘一一在这里,他偶遇以前就认识、刚16岁、来剑桥游学的林徽因。他苦追林才女,追得绯闻满天飞。后来,小林同学与小梁同学订婚,双双到美留学。失恋的志摩诗人,转追老同学的妻子陆小曼。再后来,为了要去给林徽因在京作学术演讲献花,半途飞机失事身亡。
29、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0、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1、鲁侠客 新潮流诵读艺术团主播。医学专业,医疗行业管理,英语六级。爱好诗歌、文学评论、朗读。曾参加北京首届国际城市文学诗歌朗诵大会;曾获得山东省首届双语朗读大赛二等奖。
3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淡然的姿态,淡然的告别:“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歌开篇连用三次“轻轻的”来表达一种淡然的姿态,如一个“熟悉的客人”,此时志摩已经不是康桥的学子,不再是康桥的一员,而只是一个故人,来到故土,以“轻轻的,不愿打扰对方”的姿态再次踏入这片故土。为什么是“轻轻的”?大概是因为内心包含着对康桥的深情吧,愈是爱恋,愈是深情,愈不愿惊扰对方,不愿惊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不愿惊动这里的任何人。他只是深情凝望,凝望康桥,凝望康桥的美。
33、Thatpoolundertheshadeofelmtrees
34、此时此刻,康桥美景无不在志摩心中荡漾,电影镜头再来个特写:“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水清见底,“软泥”、“油油的”可见水草生长环境之优越,生长之茂盛、富有生机。“招摇”一词无不展现青荇之柔姿,也暗示志摩之凝视、柔情。青荇仿佛知道诗人的心意,与诗人“招摇”对话呢。诗人的深情与谁诉?诗人的深情如何寄托?一切化为那深情的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是去做大树,而只愿做一条普通的渺小的平凡的水草,只愿做康桥的一员,永远在康桥!此时,诗人明明知道自己是康桥的“客”,自己已不再属于康桥,却将对康桥积聚已久的浓浓的深深的眷恋,凝成一句平凡的低微的呼唤: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深情也莫过于此。
35、引领汉诗新潮流,树立诗歌风向标。让世界倾听汉语言时代最真切的声音。
36、徐千雅翩跹吟唱《九儿》这段《红高粱》歌舞,太完美!我给满分~
37、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扩展资料: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38、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39、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0、女与牛郎,清浅一水隔,相对两无言,盈盈复脉脉。
41、Towherethegreengrassismoreverd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