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2、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引用;(9)摹状貌等。
4、(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5、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6、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排比句的作用答题格式)。
7、(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8、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情感。
9、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10、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11、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感情或特点。
1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13、反问: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14、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15、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6、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17、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18、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9、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20、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2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2、(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23、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24、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25、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