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遗怀》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4、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只有摒弃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内心的宁静清澈;挫磨掉锐气、锋芒和棱角,融入光明的万象,混同于大地尘土,至大也是至微:这就叫做玄妙的同化,微妙大统一的法门。所以没法亲近他,也没法疏远他;没法给他好处,也没法损害他;没法抬高他,也没法贬低他。所以他才真正成为天下最可贵的。(美言不信上一句)。
5、(礼记·杂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每一种笑,都是生活的礼物;每一个爱笑的人,都值得相识——快手
7、(解释):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美言不信上一句)。
8、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9、(礼记·礼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11、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2、(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1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5、那么什么是“信言”的“信”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自身里面找到答案(备注:我说的一体式解经也可以叫“以经解经”,用道德经作一个比喻,就是以道德经解释道德经),这就是第21章经文“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冥兮窈兮,其中有信”里的“信”字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备注:我们也可以参阅《庄子大宗师》里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这句经文里的“信”字,很显然说的是指道(自然)在时空之下,或者说在我们的物质世界里,对天地万物的“诚信、信实、守信”。这种道之信实是通过自然规律(法则)表现出来的,也同样包括自然界里的有规律的现象。例如唐代诗人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里的“信”所说的潮涨潮落;浙江钱塘江农历八月十五的潮汐。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有台湾兰屿岛达悟族人和飞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年3~7月间飞鱼会随着黑潮而来,带给兰屿达悟族人莫大的丰收;还有我们学地理课里的“信风”,都是指道(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守信。既然人类作为万物的最高级的生灵,那么体现在我们自然界背后里的来自道(自然)的守信,都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所以“悟族人相信飞鱼是上帝的赐予,格外珍惜这项天然资源,甚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和禁忌,也随着飞鱼洄游的生态来制订”。这种道(自然)的对于我们人类的信实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多到不胜枚举。所以“信言”的“信”就基本上可以解释为“可相信的”,“可信靠的”的意思,合起来解释就是“可相信(信靠)的道理”,“真(实)的道理”的意思。用道德经里的格式来说简而言之就是“正言”(备注:道德经第78章有“正言若反”),或者说“真言”。这里无论是用“正言”,还有“真言”,其实说的是就是后来的道之理的简省道理两字的同义(备注:在我国传统里,相比我们日常所说的道理,我们把宏观上的道理就叫做大道理),同样等同于我国近代翻译西方的真理两字之义。
16、做人学会谦卑,只有空杯子才能盛满水,也只有把自己姿态放低才能学到东西。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9、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20、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腾讯微博
21、本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本章采用了与九章、十章、十五章、二十章、三十三章、四十五章、六十四章、七十六章相类似的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
22、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原诺华集团中国区总裁徐海瑛为我们推荐了《道德经》这本书,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
23、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哀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24、(论语·子罕)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古代认为女人同样伟大,阴阳是平等演化的,只是特性不同而已。正如古人所教:“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现代社会我们总是特别强调男女平等,好像男女在各方面都要平等。
26、(解释):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81章。
2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3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值得推荐的国学语句值得推荐的国学语句(篇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36、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7、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
38、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39、每个人的条件、禀赋、机遇都不相同,人生之路也各有方向。但无论这条路怎么走,你都要在适应环境中发挥自身特点。求“同”,你才能保证你的人生的社会性,这是基础;存“异”,你才能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人生之路,这是方向。求同存异,走出了人生的千差万别,体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
4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1、哪有乐观从天而降,只有在乎挺身而出——可口可乐
42、4——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5——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43、阴阳,天地间最大的学问。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你可以用它去阐释任何事情,一切无不以阴阳为准则。
44、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
45、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6、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7、我三叔能言善辨,正理反理在他嘴里皆是理。能入耳,真好听,有一次,我把他家的椅子损坏了,他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于是我把我家的破椅子摔了,招来的是母亲的一顿打骂,说我是败家子!
48、非愚则诬 诬良为盗 盗名暗世 世俗之见 见兔顾犬 犬马之诚诚心实意 意在笔先 先代所美 美言不信 信口开喝 喝西北风风言醋语 语笑喧呼 呼之欲出 出师无名 名不虚传 传道受业业业矜矜 矜愚饰智 智昏菽麦 麦秀两歧 歧路徘徊 徊肠伤气气急败丧 丧胆亡魂 魂消魄丧 丧身失节 节外生枝 枝辞蔓语语短情长 长往远引 引过自责 责备求全 全军覆没 没齿难忘忘恩负义 义海恩山 山崩川竭 竭力虔心 心口相应 应刃而解解民倒悬 悬石程书 书声琅琅 琅琅上口 口快心直 直言不讳讳莫高深 深图远算 算无遗策 策顽磨钝 钝学累功 功盖天下下阪走丸 丸泥封关 关山迢递 递兴递废 废书而叹 叹为观止止于至善 善有善报 报李投桃 桃弧棘矢 矢心不二 二仙传道道远知骥 骥服盐车 车怠马烦 烦文缛礼 礼仪之邦 邦家之光光前绝后 后拥前呼 呼天叫地 地狱变相 相得无间 间不容瞬瞬息千变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