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 dào yì zhī jiāo
2、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3、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4、(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5、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6、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7、大雅君子:大雅是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形容人品德高尚。
8、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宝珠。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宝珠,而是将其一同葬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传为美谈。
9、(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10、《百家讲坛》20220101中华成语(品德篇)
11、(畏威怀德)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12、(出自):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13、成语释义:超出当代,不同凡俗。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
14、(成语出处)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15、(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16、晋代有两个家境贫穷却勤学上进的人。一个叫李胤,在夏天以小口袋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另一个叫孙康,在冬天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于是,人们以囊萤映雪形容刻苦学习。
17、堂堂正正(tángtángzhèngzhèng),形容强大严整。光明磊落,正直。
18、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们家德高望重,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19、一天一个成语25——弹冠相庆冠读一声,多为贬义,以后用成语可不敢乱用哦
20、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21、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2、忠肝义胆 (解释):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23、成语释义: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25、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26、(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27、高风亮节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āofēngliàngjié,意思是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28、(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29、释义:崇拜得像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盲目尊重。
30、年高德劭(nián gāo dé shào):年纪大,品德好。
31、《百家讲坛》20220113中华成语(品德篇)
3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和传统智慧,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向来就重视品德教育,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成语典故。
33、(品貌非凡):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34、《百家讲坛》20220105中华成语(品德篇)
35、《百家讲坛》20220107中华成语(品德篇)
36、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但两人依然是好朋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37、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38、 第七集: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本集彭兰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四个关于报恩的著名成语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成语是:一饭千金、寸草生晖、报本反始和结草衔环。本集彭教授指出:在我们现代社会,报恩尤其需要延续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当中,发扬这种品德,会让我们的社会无比的安康幸福。
39、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40、(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1、 第十六集: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追求知识的行为过程。如果人生是一场漫长且艰苦的路程,那么学习就是人生的灯塔、宽阔的大道,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使其能够照亮前方的黑暗道路。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无止境,它伴随着我们一生。本集彭教授通过成语典故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古人为我们做出的好的示范以及他们令人感怀的求学故事。
42、(敬老怜贫)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43、(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44、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5、(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46、(大人君子):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47、《百家讲坛》20220102中华成语(品德篇)
4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49、德言容功:déyánrónggōng,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50、(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到所学的道理时,就落实到行动中去;用不到的时候,就收藏在身上,只有我和你有这样的可能吧。
51、(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52、(出自):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53、清正廉洁(qīngzhèngliánjié):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襟怀坦荡,公正无私的人。
54、(萧敷艾荣):萧、艾:艾蒿,蒿草;敷、荣:开花。指蒿草长得很茂盛。比喻才能低下,品行卑劣的人一时得势。比喻小人得志。
55、(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56、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之理,略知一二。
57、 第十一集:“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源远流长传承数千年而从未断绝。古人对孝文化是高度重视的,而随着文明的发展演进,孝顺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延伸。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在心;有“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的幸福圆满。本集彭教授讲述了表达孝顺的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孝德是人性的光辉,有孝的世界才有关爱,孝的延续是人类繁衍所必须的重要品德。
58、(无德而称)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指德高不可言状。
59、才德兼备:cáidéjiānbèi,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60、(方正不苟):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61、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62、 第三集:自律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自律的人内心自有一份理想和信念,这令他们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令他们在困境中逆风前行。彭兰玉教授讲述了古代一些自律的为官者背后的故事,他们在做人做事上有大智慧,面对利益与权势时,能够抵抗诱惑、坚守自我。本集彭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四个关于自律的成语:拔葵去织、别无长物、一琴一鹤、两袖清风,她还传授我们理解自律的方法,做到智慧的自律。
63、(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64、(清清白白):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65、(施仁布德)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66、第四章:“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仲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仲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67、(解释)把身体献给国家。 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68、(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69、(出自):《韩诗外传》卷三:“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70、(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71、(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72、(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亦作“用舍行藏”。
73、(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74、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75、砥节厉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76、(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77、(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8、(声华行实):垢:声誉;华:显耀;行:品行;实:朴实。形容声望很高,品行朴实。
79、(出处)“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80、(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81、引咎自责 (解释):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自):《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82、勇敢 (全拼): (yǒnggǎn) (释义): 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机智~|~作战。 (例句)他只好勇敢地面对这种局面。
83、(年高德卲)年纪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84、(知人则哲):指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谓之明智。
85、成语释义: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