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书《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臧否人物的故事,现摘录几则如下:
2、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4、感悟:在生活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拿着稳定的工资,过着稳定的生活,然后安于现状,结果意志不断消磨,早早地丧失了当年的锐气。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承受生活变动,不断地接受挫折冲击,才能变得更强大!
5、(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6、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 孔子也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视其所以”,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指的是一个人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察其所安”,指的是一个人平常为人处事安于什么。按照这三条标准考察一个人,他怎么可能隐藏得了呢?
11、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12、(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喻先生:“ 在中国文化里,‘利者,义之和也’,现在也有人表述为‘义者,利之和也’,中国文化试图将义、利统一起来,这种观点如何推演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索的问题”
15、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6、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8、君子将弓箭拉开,却不将箭射出去。指君子善于引导。
19、简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所吃过的苦,往往是成正比的,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练,很难变成真正的强者。
20、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2、(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2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4、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25、大意: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样不能一起得到,那么只好舍弃生命而救义。
2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7、感悟: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了追求真理,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之所以这样,就是真理在引导他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心得分享:中国人向来喜欢从自然界中寻找人生哲理和智慧。且自古以来反复强调: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一个人的格局、境界一定和经历有关,也和人的视角和所处的地位有关。孔子登上东山,发现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发现天下都变小了。人啊,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才不会鼠目寸光。在企业组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产品,员工总是觉得价格太贵了,质量不好,卖不出去;可是领导总是觉得我们的产品质量最棒也最好卖。做员工时,打印文件时从来不会考虑节省纸张,做老板后,才知道能双面打印尽量双面打印。做员工时,中午午休时,从来不会自觉的去关了灯;做老板后,中午午休时,一定会去关灯。。。。这些种种的行为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角度问题。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假如入一个员工,思考问题说话做事时,站在经理的角度,那么他就有资格成为经理候选人了。假如一个经理,思维模式是总监式的,那么他就有资格成为总监职位候选人了。”因为人最难调整的是思维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按照思维惯性在生活和工作。每天琢磨的都是眼前“一亩三分地”这类的芝麻蒜皮的小事。
30、“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31、结语:《孟子》一书,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语言风格雄伟气魄,很多地方读来让人血脉通畅。我以上的心得分享仅仅是海水之一瓢、鸿雁之一羽。文中的心得体会或许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大方之家雅正。
32、沈先生:“在东、西方世界里,这样的问题,都给出了答案:西方就是《圣经》里的马太效应;东方在《道德经》里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33、(感悟)兼听则明,兼信则暗。不迷信权威,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更明白的看待这个世界。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3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7、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8、简评:谦虚恭敬的人,觉得不会去侮辱别人;一个生活俭朴的人,绝对不会去掠夺别人的东西。
3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1、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42、感悟:人生短短数十载,不求功名利禄,只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更无愧于心。
43、“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
44、孟子的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做到“正大光明”。这又和他的修炼“浩然之气”一脉相承了。这样的境界做得到的又有几个人呢?一个人,如果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敢对所有人拍着胸脯说:“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地,平生无愧于人。”那么,这个人算的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临终前,弟子们问老师还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我想他做到了孟子论述的心地坦荡了。
4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46、将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的顶上,他会比高楼还要高。
47、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4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5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52、简评:心才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所以修心的人,才可以治理天下;不知道修心,只知道修身的人,只能被别人来治理。
53、孟子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领导者发火的标准:一发火,下属更忠诚公司;一发火,下属更佩服你;一发火,团队凝聚力更强;一发火,工作绩效提升了。。。那么你就尽情的发火吧。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55、所以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儒家也反复强调:要去爱别人,先学会爱自己。过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有力量,才有感染力。
5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