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柴描写了什么的景色
1、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
2、《赠汪伦》:被忽悠也乐意的李白
3、杨璟悦|江西上饶逸夫小学二年级
4、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小朋友们,《鹿柴》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大意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应道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6、不是,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7、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8、试着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9、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0、译文: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1、返fǎn景yǐnɡ入rù深shēn林lín,
12、薛晨琳|陕西铜川金谟小学二年级
13、辋川,位于现陕西西安蓝田县。此图源自《关中胜迹图志》,作者为清代学者毕沅。
14、从诗的表面看去,诗人所着力描摹的,无非是山林的幽静。所谓“空山不见人”,正见林之幽深;“但闻人语响”句,则空谷足音,有声之中更衬托出山林之空旷寂静。末二句则写日将西垂而夕晖反照于青苔之上,有光有色,似静似动。前二句为总写山林幽静印象,后二句则选取透入林中的一缕夕晖与林中常见的青苔,以特写镜头深化山林幽静的主题。
15、李白|还说一路顺风?教你点高大上的!
16、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
17、《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8、其实秦观看到的《辋川图》不是原画,因为这幅画据说是王维画在一所寺庙墙壁上的,后来寺庙被毁画也不见踪影。
19、《鹿柴》是王维的代表作,他用20个字描述出一个心灵家园。通过他的描述,让人感受到阵阵清凉,丝丝惬意,淡淡深情。
20、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他俩约定,不能光顾着玩,看一个风景就得写一首诗,就这样每人各写了二十首。
二、鹿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的情景
1、开火车读。(课件出示5)
2、王维的选择是——盖个别墅休假去!
3、小朋友,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不是很美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律动一起学习这首古诗吧!
4、③返影:夕阳反照。影:一作“景”,影本字。
5、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扩展资料: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6、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7、有画面感,有代入感,可以与王维产生共情。
8、一起来读诗写诗画诗吧!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冬季
10、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空山不见人”,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11、王维在终南山盖了一座园子,起名为“辋川别业”。
12、据说他初到长安的时候,除了写诗,还会参加贵族宴会演奏古琴助兴。
13、《别董大》|朋友,我为你打call
14、②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幽静
15、在描写鹿柴时,他也摒弃了鹿这个具象的东西,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用声音、色彩来呈现鹿生活的环境,使得作品空灵而又有意境。
16、返()景()照()鹿()
17、复照青苔上,又映照在一片片青苔上面。青苔是长在潮湿的地面或者石头上的绿色的苔藓,是这样的:
18、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扩展资料:前二句写幽静,因声传神;后二句写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会因朝夕晦暝、风雨因时而变化。此诗则选取傍晚时分的景色作为描写对象。
19、这首诗描绘的是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鹿柴》(作者)王维(朝代)唐译文对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0、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鹿柴描写了什么的景象
1、鹿柴这首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采用了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及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的写作手法.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常被文人用来描绘黄昏时山林的景象.
2、教师简介:罗颖,郴州市涌泉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践行着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多次在北湖区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奖,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多次被评为“爱星教师”。
3、赵思衡|山西榆次经纬小学二年级
4、指“鹿”,引到学生说出字的结构,给“鹿”组词。
5、“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6、但:______。闻:__。返景:__。
7、()作者在诗中(A.看到了人B.只听到说话声C.没看到人,也没听到说话声)。
8、鹿柴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9、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杨万里好酒,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肆。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人家开的酒店名。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
10、鹿柴:王维辋川别墅的一景。“柴”,同“寨”。
11、《咏柳》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柳树发芽的景象,《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春天柳树的描写,歌颂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勃勃生机。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出了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2、“但闻人语响”这一句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鸟语虫鸣,风声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非常丰富多彩。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13、《早发白帝城》|欢迎搭乘李白特快号
14、《枫桥夜泊》|一口钟的喜乐与哀怨
15、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6、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王维当然不是为了描写先声夺人的场面。
17、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18、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19、hinhtx(hi你好同学首字母)
2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鹿柴描写了什么景物
1、听课请加入徐子曰学习群5群2182396可直接交流。
2、练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激励评价)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王维似乎很喜欢用空山这个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指杳无人迹,静寂深幽。但你从诗中,看不到孤独和愁绪,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的静美,读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5、复fù照zhào青qīnɡ苔tái上shànɡ
6、①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7、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8、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9、介绍完了作者的状况,我们再来看这首詩:
10、《鹿柴》(作者)王维(朝代)唐
11、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12、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13、有钱有时间了以后做点什么好呢?
14、牛敬霏|山西和顺县东关示范小学二年级
15、两首《鹿柴》,读一读感受裴迪和王维的诗风。麏麚(jūnjiā),泛指鹿类动物。
16、作者对声音,色彩,动与静的把握,写出了风景如画的山中情景,也是在其著名的山水詩中尤其著名的一首。
1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
19、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20、在这里“柴”读zhài,是山寨的意思。
五、鹿柴描写了什么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1、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他这么描写旨在突出山中林木苍郁,清冷寂静。草木繁茂,才会看不到人影。周围清净,哪怕有一点儿声音也会听见。
3、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4、品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课件出示6)
5、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鹿柴作者:王维 (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但闻人语响,只是偶尔能够听到一两声人说话的声音。“但”的意思要注意,是“只”的意思。人的声音一出现,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
7、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8、朗诵|王珠霖北京人大附小二年级
9、王维作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音乐家,对色彩和声音都十分敏感,所以他会注意到空山中的人语声,会观察到夕阳照在青苔上的颜色变化。
10、这首诗描绘的是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11、描写了四川的景色:写大地:被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写山河:它的一片秀丽景象写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春风吹送着它们发出的芳香写土地:冻土融化,土地变得湿润写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写鸳鸯: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1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春季
13、所以说,王维在诗、书、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个全方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