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
1、为明·时大彬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时壶刻款是仿唐代欧阳询的书体,铁划银钩,笔力劲道,是鉴定时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2、 陶正由三古,茶经第二泉。
3、晚上就倒出来星星点点的梦乡。
4、释义:泉水加热,生成波涛,研碎的茶叶产生香气,从紫砂壶里飘出来。
5、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6、放在堂间桌子上的老茶壶
7、自古至今,紫砂手艺人均热衷于创作具有一定精神气节和信仰内涵的壶艺作品,综观经典佳作,其中很多紫砂壶不仅本身就具备丰富的象征寓意,也映射着创作者的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创作者不凡的心路历程。
8、线圆壶是一款经典器型,作为圆壶中的经典,被不断的效仿和演绎,圆壶一直是紫砂艺人所忠情的一种器型,而圆器又是由不同方向不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的是珠圆玉润,比例协调,隽永耐看。
9、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茶、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香茶需好器,好器衬香茶。好的茶汤要有好的器皿来搭配,那么细品之下茶之滋味我想必有不同。
10、从打样标准壶的确认,到过程中每一把壶从始至终的完成,都由赵美琴严格把关,制作精良。如略有偏差,绝非故意,反倒更是作者手制的痕迹存留。我们视作做壶者与用壶者穿越空间的交流。
11、二泉铭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
12、解码,一把紫砂茶壶的源流演变
13、茶,分为清香的叶和细嫩的芽;诗人喜欢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脱俗;烹茶时用精致的茶碾和细密的红纱茶筛;煎出柔和美丽的黄色,再小心的撇去茶末;
14、只要你肯迈步,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
15、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
16、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17、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18、 团圆双日月,刻画五文章。
19、茶叶,在水的浸润下舒缓的展开。如绿衣舞者,在音乐中渐入佳境。杯中的清汤散发出幽香,淡淡的却沁人心脾,我仿佛嗅中华文化的气息。
20、解读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不难发现精神气节是中国古今文人修身养性的标的、正义凛然的表征、不卑不亢的刻度。
二、夸赞紫砂壶的诗句
1、宜兴青瓷如碧玉雕琢,青翠而静穆,被西方陶艺家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
2、因此这把壶,名为“石瓢”
3、细看西施壶,线条光滑细腻、无一棱角,将华夏文化中对于女性柔美融圆的性格特征完美展现。同时,自上行下细细端详,仿佛古代帝皇的华盖,又如浩瀚无垠的苍穹。
4、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5、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把“大彬如意”的作者是周桂珍。它是一把由周桂珍大师临摹时大彬原作的壶。临摹古人的作品从古至今都有,这款壶许多名家都在临摹。我拿周桂珍老师临摹的这款“大彬如意”介绍,只是感觉与大多数临摹时大彬作品的手艺人相比,周桂珍老师的临摹在保持原作的状貌上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也就是说,她临摹的这一把壶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形式和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周桂珍老师对于原作的艺术思维和深刻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创作观念,并通过她的创作形式完美的表达出来。
6、思亭壶通体素面无饰、气韵天成,真正体现了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素静端庄,洁净深沉的特点。细看思亭壶,犹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踩着优雅的步子缓缓而来,曲线柔美,气质不凡,带给人的不仅有艺术的美感,还给人舒畅、轻快的感觉。
7、春天你把梦想的茶叶装进茶壶,
8、 清闲供茗亊,珍重比流黄。
9、泥色呈古老苍松树皮质感,造型以松段一截做壶身,结构极严谨,比例合理协调,整体气势古朴。树皮斑驳苍劲,松枝虬蟠其上,针叶写形亦写意,形意俱佳。壶嘴与把手均以老松枝塑成,质朴古雅,挺秀有神,形象逼真;壶盖为嵌入式,口盖紧密无间,盖呈不规则形,有年轮效果。
10、悠悠几千载,文人自古多风流,描绘世态万千,展抒励志情怀,托寄闲情逸致,多离不开文学与书画,或字字珠玉,或精描细琢,得以绵绵无绝于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紫砂壶就是很好的载体。
11、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
12、壶身雕琢鱼龙,极为精细,壶盖上也有一条可活动的龙头,气势夺人,其器形之稳重、线条之流畅、构思之巧妙、寓意之吉祥,令人叹为观止。
13、《民窑行》——清代沈嘉征
14、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民国·李景康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15、蛋包壶造型古朴典雅,精致飘逸,无半点浮夸渲染之风,全靠本身的自然美取胜,这种自然美是紫砂壶返璞归真的本源。
16、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17、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就来科普一下,最常见的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18、值千竹书院三周年之际,我们按往年惯例,皆督造精美文房雅物,以为纪念。经千竹诸子商议,今年将以宜兴紫砂石瓢壶为选。
19、展览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一楼美术馆
20、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无从得知。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三、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词语
1、白菜和蝈蝈还屁颠屁颠忙个不停
2、远观美人肩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丝毫不留空隙,仿佛用手触摸,就能感受到它的温度。
3、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4、说到周桂珍,现在玩壶的人都不陌生;一提到她的名字大家就应该猜到这是一把老壶。因为周桂珍大师是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徒弟。说的再详细点儿,周桂珍从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早期拜师王寅春,后又跟随有“紫砂泰斗”之称的顾景舟大师。现在已经是85岁的老人,早已不做壶,定居在北京了。
5、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6、放一把洞庭碧螺春反而闹心
7、看鸱彜扑满,磊磊邱樊。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
8、春天来了,品一壶春茶,开始春天的步伐,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9、那么磨难必定会照亮你的路。
10、他,便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制壶名手,邵大亨。
11、 直并抟砂妙,,还夸肖物良。
12、汉君壶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趋于低谷时所制,为大众服务之茗壶,至今比较珍贵。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现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汉君壶原似曼生扁石壶之式,清末民初为平盖汉君壶,基本定型。
13、葫芦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时下最珍藏的便是杨彭年制的套环钮葫芦壶。壶体设计新颖。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14、其实,现在丁山几乎家家户户做壶,芸芸众壶,区别在哪里?
15、紫砂者,秉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致。其土矿出顽石间,若求学者处迷惑中,殊为不易。故以心为器,以瓢为寄,法自然,依天意,乘槎浮于海,去沉沦之苦。造壶为茶器,取之陶冶,用之茶水,饮啄间不薪畜乎樊中,非识量冲远,不能雅兴高齐。
16、⬆︎本图顺时针方向依次是裴石民制矮石瓢壶,其余为顾景舟制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壶、矮石瓢壶、子冶石瓢壶、小石瓢壶、中石瓢壶。
17、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18、华夏陶瓷,自江西仙人洞以降,距今万年有余,至东汉走完了由陶到瓷的旅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19、⬆︎探究每个角度的纯粹,是做壶,也是做自己,这就是书院的学风之一。
20、泥质细腻,色泽极美,整款壶形如神灯,刚柔之意融入神灯这款传统壶型中,更具意境。光洁圆润、典雅喜人,对立面均衡,顶钮、虚盖、直颈、敛肩、鼓腹,线条疏朗。口、盖、沿、钮几近完美。
四、古人形容紫砂壶泡茶的句子
1、掀髯笑,盈崖绿雪,茶亊正堪论。 词出自清.陈维崧〈満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 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返堆时大彬。-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 〈论瓷绝句〉.清.吴省钦 陶出玲珑豌,供春旧擅长。
2、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欲识黄山正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是老舍先生写的赞美黄山。
3、请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壶上的吗?尹秋云是民国中后期的,没猜错的话应该壶盖内侧还有个“秋云”两字,先看壶后看款,我说实话,这壶价格不会太高
4、此壶容量约300cc左右。壶身直径3cm,壶通身高7cm,最宽处14cm
5、再到清代陈曼生更是把紫砂壶与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紧紧联系起来。陈曼生,酷爱紫砂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是第一位在紫砂壶上铭刻作诗。后来者清代瞿应绍,字子冶,书画家,他在杨鹏年所制石瓢壶上刻竹,后人称子冶石瓢,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杨鹏年制汉瓦壶上洋洋洒洒刻着“放下屠刀否,心莲倾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紫砂壶自身带有文化气息,佛缘,岂有不受文人雅士佛教人士喜爱呢?
6、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7、它,习惯了旧时那廉价的砖茶
8、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印、题铭、绘画、书法、雕塑、镌刻诸艺术,共融一体。
9、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10、“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出处:米芾的《满庭芳》
11、深夜泡上一杯可与明月对饮,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从很久之前人们就在饮茶,茶不仅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酒醉,实乃佳品。
12、⬆︎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13、 田园淳朴处,牵车鬻畚,垒石支垣。
14、壶肩饱满匀称,向下渐收,构成大致倒三角比例,窃冕圆润。壶把缚约,壶流柔和,整器端庄清丽,轻盈柔美,亦称圆珠壶。据《阳羡茗壶赋》记载:“圆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内盛香茗,如软玉温香,不啻掌珠,赏心悦目也。”
15、顾景舟先生的学生葛陶中有一篇文章讲到关于养壶,大意是:好的泥料也需要有一个月的养壶周期,因为一个月的退火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能急于求成。
16、马踏飞燕(作者:赵洪福)
17、宜兴紫砂起于宋元,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作为一门优秀的手工艺,它包罗万象、流芳溢彩,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艺术瑰宝,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都是兼具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的艺术品,带给人强烈的美的感知。明代文人周高起著有《阳羡茗壶系》一书,书中提到“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这是对紫砂壶的一种赞美,可以说,它是中华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对文人雅士而言,紫砂壶更是一处精神依托之所。
18、邵大亨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紫砂大家,青年时代已经盛名在外,“紫砂泰斗”顾景舟对他评价极高,其中就有“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这样的盛赞。这盛赞中,一方面表述其技艺之精湛,另一方面则表述其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节。据说,邵大亨从不无缘为权贵制壶,也不无故制作不符合自己艺术标准的壶,他的身上流淌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节和匠人的底线。“龙头八卦一捆竹”就是其个人艺术水准与内心信仰的极高体现,该壶现藏南京博物馆,为“国宝级”藏品。1994年邮电部发行《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4枚,其中有一枚便是这把壶。
19、你的茶壶如何清理丨茶垢莫作包浆
20、“形易成,韵难得”这便是紫砂界对于西施壶制作的界定,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具备圆润丰腴的外形,更要将其韵味散发出来,视觉结构完美呈现的同时,还要有内涵神韵,妩媚娇俏,大气简约,方能体现西施壶的极致韵味。
五、古人写的关于紫砂壶的诗句
1、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2、蛋包壶看似简单普遍,甚至有人认为有点拙,有点俗,实则是拙中藏巧,俗中透雅,制作起来难度很大,能做好、得其韵者寥寥。
3、砂壶不然,它是长生不老千年不朽之物;它水火兼容何惧腐蚀;它冷暖两宜,不挑主人不嫌贫富;它不变应万变,无论何时何地那怕天涯海角,甚至遗忘抛弃入土千年,变不了它的身份和那份真诚。
4、千姿态,玲珑方寸,秀清魔幻。
5、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6、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7、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清·高江村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8、《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9、随侍家童供春(亦书龚春或龚供春)见寺僧抟泥为壶,深悟其法,创制树瘿壶式,极为精致。树瘿壶呈栗式,如古金铁,嘴及把,仿树枝弯曲形状,壶体朴雅古茂,酷肖百年树瘿。
10、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11、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12、有一定玩壶经历的人都知道,大彬如意,是明朝紫砂艺人时大彬创作的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后人为了纪念时大彬在紫砂艺术上的突出贡献,把他创作的这款壶称之为“大彬如意壶”。
13、你就会倒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来。
14、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15、就给它1000个跨过去的理由。
16、乡愁就在你呷一口的慢慢品味中。
17、宜兴陶瓷艺术中长盛不衰的“五朵金花”,
18、释义:欢喜的和你吟诵并一起品尝紫砂壶泡出来的茶,羡慕你的潇洒和余情。
19、呈铁栗色,表面细润,是以优质紫砂泥制作。壶身呈莲子式,平肩高颈,压盖微穹,三弯嘴粗大,把环而方,扁珠状钮,为典型清中期手工制作特征。加底向内包卷,大平底,做工精细,形制敦实古朴。
20、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顾老晚婚,需五十才与比他小十一岁的徐义宝结婚,仅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徐患鼻咽癌,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顾景舟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仿佛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叫声,从而在这只外型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凄血哀号。
六、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
1、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2、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供春所制砂壶,款式不相传他制作过“树瘿”、“龙蛋”、“印方”等壶式。其中以“树瘿壶”最名贵。清末民初,仿制品甚多。供春树瘿壶简称供春壶。
3、TEL:13921326788
4、总会给勇敢的人留下攀登的路。
5、思亭壶的壶嘴自壶腹向上胥出,采用细长的三弯纤长柔美,恰如美人的纤纤玉手,令人赏心悦目。壶身如葫芦瓢,壶把蜿蜒秀丽,高截盖与壶口相切,形成一个完整的葫芦;子母线切合严密,气密性极好,圆球形壶钮,干净利索,壶底采用一捺底,整器均匀。
6、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7、可以说当时的紫砂壶跟明朝以及清朝比起来,做得不够精细,而且尺寸也比较大,实用性更多。不像清朝那时候的紫砂壶更多的一些赏玩性,当时的紫砂壶大多被人们用来泡茶或者煮水。在明万历之后便兴起了紫砂壶,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一些有钱的人慢慢出现了,再加上文人特别喜欢紫砂壶,一时之间紫砂壶被卖出了很高的价钱。
8、梅尧臣先丢下一句“小石冷泉早留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在紫砂壶身上;欧阳修跟着丢下一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在紫砂壶身上;郑板桥按捺不住,也跟着在紫砂壶上刻下“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9、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10、每天早上两个简单的选择:
11、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欣赏紫砂壶,那么它的知识面一定是非常宽广的。
12、关于欧阳修的介绍:
13、紫砂壶看着比较小,但其实它有着很深的内涵,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壶的上面有字有画,这些都是古人的思想体现。要说它真正出现在什么时候,其实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紫砂壶。那时候的紫砂壶大多都是圆形,而且也有把手,当然还有提梁。制作起来也是比较繁杂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工具出现,大多都是靠人工打造。
14、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15、茶禅一味,作为茶器之首的紫砂壶,静谧唯美,周身弥漫虚静之气,紫砂茗壶本身就是禅意的典范和代表,禅趣佛理与紫砂茗壶融为一体,一把壶一尊佛。禅的真、空、妙之境即是紫砂茗壶精神内涵的体现,随着袅袅茶香沁入心脾,更融入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多一份淡然,多一份通透,多一份质朴与纯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豁达。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徜徉于紫砂茗壶的禅趣佛理,顿悟人生真善美,感悟人生的真谛。
16、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17、陶瓷赋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价值。珠光宝气,为豪门闺秀之装饰。披挂在身,炫耀富有,自然有几分庸俗和妩媚。
18、“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
19、看大师、书画土丸中,怡情鉴。
20、译文:大邑县烧成的陶瓷碗又轻巧又坚实,扣打它如同敲击磬玉,哀婉的声音传遍了全城。
1、宜兴的紫砂艺术品以壶最具特色,紫砂壶淳朴古雅,富有民族风格。古人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对宜兴紫砂陶的“不是珠玉胜似珠玉”的高度赞美。
2、展开双臂热情接待稀客贵宾
3、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
4、今天你把开水装进茶壶,
5、景舟先生去世前曾专程赶至上海再看一眼此壶,足见其珍贵。
6、大亨式仿古壶,为暗假底,壶身壶盖以及壶钮,以饱满的圆扁圆形为主,壶口和壶盖由两条浑圆的线条合成,壶嘴壶銴,圆而满,圆而润,与壶体衔接自然天成。
7、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最佳须使用特级紫茄泥。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8、昨天的陶瓷,记载着远古的东方文明。今天的陶瓷,孕育着现代人的理念和智慧。明天的陶瓷,预示着更为广阔的用途和神奇。我赞美陶瓷,她是美化人类生活的天使。我讴歌陶瓷,她是造福人类的上帝。歌哉美哉,永恒艺术,中华陶瓷!
9、马踏飞燕丨圣珠提梁丨汉风丨春竹套具
10、特殊陶土,精心烧制,宜兴紫砂,壶中极品,誉名第天下闻名,国之瑰宝,引以为傲。
11、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12、大亨所制鱼化龙,泥色深沉纯正,整个壶身呈扁圆形,饰以水波纹线条,江水翻涛,壶盖与壶身的水波纹紧密衔接,无一丝错位。
13、一个事物的诞生有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看看紫砂壶起源和发展。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晓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器已经与茶与文人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为紫砂壶诞生提供沃土。又明代正德年间书童龚春创制树樱壶,为紫砂壶鼻祖,龚春为阳羡进仕吴颐山的书童,耳濡目染和文学熏陶,想必也品茗。供春壶仿金沙寺旁银杏树树樱制作而成,赋予壶美感和文化气息,供春壶的诞生就与文化文人学士分不开。
14、在装饰上创造性的应用丝网印花、窑变、飞红、重饰纹片等数十中工艺技术,在静态中寓以动态的韵律和节奏,使古老的青瓷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风貌。
15、⬆︎壶底篆刻,已经请金陵忍冬楼主宋骞刻。
16、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17、“乳鼎壶”,壶体简洁腴润,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体现了乳鼎壶的含蓄美,壶盖与身截成一体,壶钮、嘴、把采用暗接过渡,整壶更显秀润雅致,充分的体现了紫砂的特质。乳鼎有时候又被称之为“玉乳”,与乳鼎不同之处在于底为平底,无三足而立,依然显得端庄典雅,不失风韵!
18、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国际大酒店C6幢8楼
19、秋天你就能倒出你理想的收获来,
20、逸公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制壶工巧,大壶古朴可爱,小壶亦佳。其书法楷、行、草齐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或飞舞。或沉着。非干嘉后辈所逮也。在本期年代末,也有名列‘四大名壶’的‘逸公壶’出现。
1、从往茶壶内注水开始,茶香的氤氲四溢;单手执壶不论壶柄的光滑或粗糙,握住的是所有喝茶人的期待;专注在泡茶的那一刻,心透过眼神凝视着茶器并静静地等待;出汤时充满力度的水线,在茶海中激荡回响;最终啜饮的是一杯淬炼过且沁透心脾的甘露。每一次执壶行茶,都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开下学习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