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
1、▲段泥竹节壶壶身由著名陶刻艺术家任淦庭刻朵朵梅花,另一侧刻“两腋生风,漱石作”底刻款为“自怡轩”
2、紫砂壶上可以刻一些诗句显得有文化,也可以刻姓氏,很有家族感和仪式感,很不错的!
3、由于身份原因,供春结交的都是一些读书人,文人爱喝茶,大家在一起谈论文学时品茶聊天,所以供春壶在文人中一下传播开了。
4、从陶刻的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陶刻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5、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
6、“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
7、这是我们推送的第454期资讯。新朋友加关注吧,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文章推送
8、款识:阳羡泉海铭。钤印:范、范曾(盖)、范曾陶艺(底)。说明:此壶取德中壶式,稍有变化。耳形鋬,直流舌口,平盖压于壶口,盖沿稍突出。壶体刻绘:“钓鱼担云”,落款:范曾。此壶以紫泥抟制,泥质纯净,书法内涵散淡,在一壶茶汤中,让心灵归于云淡风清之态。容积300cc
9、家门口的这个石头上想刻个字,不知道刻什么字好,..和”更好,和睦,和谐,代表人与人之间非常协调,互相陪衬,互相帮助,这样做什么事情都能比较顺利、平稳。对于家,对于事业,都是良好的状态和境界
10、在中国数百年紫砂发展史上,有20位宗师,他们有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紫砂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紫砂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丰碑。
11、紫砂壶身刻绘诗书画印很有文人气息,具有良好的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其中刻绘的字体用隶书体比较好看。
12、紫砂壶自明时大彬后,基本制作技术和工具初步成熟,而在制作一些特殊造型的壶时,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模具了。
13、流传到今天的铭,大多篆刻在墓室、石碑之上,是历史严肃的面孔。与此不同的是,紫砂壶铭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生活之味。
14、紫砂壶壶盖不好,泥料再好都白搭!
15、成交价:RMB172,500
16、范泽洪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1967年生于陶艺世家,1986年进紫砂工艺二厂学习陶刻和装饰艺术。得道工艺美术大师指点,使其作品更加完美,在紫砂壶造型结构的创作设计及技巧上更进了一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范泽洪老师做的壶挺好的,紫砂印象网就有的,您可以看看
17、我的紫砂,我们的紫砂。
18、“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19、清黄玉麟制吴昌硕铭桃子壶
20、壶铭之思,刻之于壶,铭记于心,心之所属,即为上者。
二、紫砂壶德钟是什么意思
1、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2、戒指上刻字一般都是刻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字,或者日期啥的。很多人都会刻两个人名字的首字母中间加一个爱心的符号。如果想要特别一点还可以刻英文或者是其他文字啊,更有专属性,至于刻的内容也可以是歌词或是一句情话。我的戒指是定的DR戒指,这个戒指男人实名定制,一生只能定一枚,刻的是相恋的日期,想的是就算以后忘记看看戒指上刻的日期就一切都记忆犹新了。
3、题铭:“如何此一啜,有味出吾囿。鸣远”
4、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美人肩作为传统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来,是一款经典器型,同一种器型在不同的工艺师手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神韵与气韵来,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
5、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6、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7、近代裴石民制段泥三足鼎壶
8、欲语云何,我的紫砂。
9、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它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
10、但是紫砂壶烧成近1200℃温度,内壁绝无釉装饰饰,所以也无铅、镉溶出之虑。
11、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
12、经典器型15|之合欢壶
13、吴云根为紫砂七老之是朱可心师兄,同样为花器大家。
14、据说,笑樱壶起始明代,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仔细欣赏“笑樱壶”,其造型交融着和谐漫流的姿态,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内质。“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的是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这和紫砂材质朴素无华、善解人缘的气质相吻合。
15、柿圆壶以柿子为型,表现了制壶者对成熟之秋的感怀,也表现了制壶者对柿子以硕大红润之果实来报答自然的赞美。
16、清中二泉刻蒋裕泰制德钟壶
17、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个性鲜明,令人玩味不尽。
18、可报春壶式系列作品是现代紫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朱可心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首创的一壶多种装饰新壶式,梅报春的壶盖、壶把与壶嘴皆以树枝为型,但壶身却是圆润光滑,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美丽逼真。报春之意体现在壶嘴的梅枝、壶身一枝梅、壶盖的枝干纹饰上,报得春意不须万花遍丛,只需一枝梅暗自开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19、五件头——1壶2杯2碟;
20、寓意好的银手镯既然是送给宝宝的礼物,自然就会寄托家人对他的祝福,因此把对他的期望刻在手镯上最合适不过。在中国,讲究一个“福”字,与之相关的成语有很多很多,长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寓意好能表达自己祝福的话刻上去,常见的词语有:岁岁平安,长命百岁,平安喜乐,吉祥如意等等。有意义的银手镯是给自家宝宝的,当然要有专属性。而最能彰显专属性的,莫过于就是孩子的名字,正式名字、英文名字或是乳名均可,名字对于孩子的意义就像身份证一样重要,是要伴随孩子一生的,因此在手镯上选择刻孩子名字的人还是挺多的。收起
三、德钟紫砂壶价格
1、14岁拜汪生义为师学艺,31年受聘于宜兴陶瓷职业学校任技师、工场教员,作品"云龙鼎"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54年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李芹仙、汪寅仙、李碧芳、潘春芳、许成权、范洪泉、谢曼伦、曹婉芬、王小龙、高丽君、倪顺生等。
2、借鉴松、竹、梅题材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圆形壶身似竹筒。此壶壶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形艺术突出。
3、经典器型5|之吴经提梁
4、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当地人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
5、2012年翰海春拍12,880,000成交
6、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7、任淦庭为紫砂七老之是七人中唯一的陶刻大家,也是近代最为出名的陶刻大家。
8、十大器型1|之子冶石瓢
9、经典的紫砂壶壶型远远不止这21把,以上这21把经典紫砂壶是最常见的经典壶型,不知你已经拥有了几把呢?
10、顾景舟、韩美林提梁盘壶
11、(6)为什么老壶里不常见有本山绿的壶?
12、▲虽然壶盖已经缺失,但仍以独特的残缺美在紫砂收藏界有着重要地位。
13、文事奋木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在古代,天子为了了解民间的社会风气,人民的生活状况,每到春天会派专人到各处采集民间的诗歌,这种行为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采风”,归纳总结后报告给朝廷加以考察。同时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也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这里铎的木舌可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14、现在的日子里,这种人不少。
15、武事奋金铎——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时的军事长官曾挥舞旗帜召集村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训练。我们看古代打仗的小说,经常有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即鸣铎,就是摇大铃铛。宝铎含风,响出天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铎的作用更主要集中于乐器和建筑装饰了。目前我们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古建筑四角的铎铃装饰。
16、你还有什么想聊的吗,欢迎扫码。
17、吴云根制山水填诗柿子翻盖壶
18、此壶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典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道光帝成功平定了张格尔叛乱,这也是他本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功绩,当然志得意满,让内务府置办相关礼器作为此次功绩的纪念,他对内务府的出了一个难题,是“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最终,各地呈上的数百种礼器都未能满足清廷的需要,唯有邵大亨这把“龙头八卦一捆竹”将易经之中所有64个卦象全都收入一把壶中,天下乾坤一壶掌握,真正巧妙地做到了“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这一点,深的道光皇帝的喜爱。
19、清早期大彬款平盖德钟壶
20、清蒋裕泰制二泉刻紫泥德钟壶
四、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看
1、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如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以及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2、你周围也有这样的人吧,用自己的眼看德钟壶,会读出意外之意,味外之味。
3、有史料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亦在所不惜。”
4、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梅调鼎出于文人爱好,在慈溪林家院内创办浙宁玉成窑,聘请制壶艺人及书画名家制作茶壶、水盂、笔洗等紫砂品,落款有“玉成窑”、“林园”、“调鼎”等。品位甚高,均为精品。紫砂界曾有这样的评价:“千年紫砂,绵延之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
5、2013年嘉德春拍828万元成交
6、底款:陶中造壶把款:葛盖款:陶中此壶用细润的纯净红泥,经全手工拍打成型制作,造型来源于清代大家邵大亨的神品。大亨的真品几经社会变迁,许多已毁于瓦砾,传世者稀于凤毛麟角。作者于仔细观察和深刻研究后,领略韵致,反璞归真,以自己数十年的娴熟功力,借鉴古人技法,始终能从神到形都完满还原出来。这款作品讲究实用功能,将一切简之又简,却胜过许多装饰。隐隐然如谦恭君子,即使庙堂之上,丝毫不怯。
7、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在2016年春拍中以3220万元成交。(中国嘉德)
8、感谢邀请,德中壶是紫砂壶中的传统器型,钟最早是乐器,礼乐之用,德钟便是由乐器改制!德钟壶最早由大亨创制,后经艺人不断创新又对大亨德中进行改制,有剑字流德钟和壶身加高款德钟,不论器型怎么改变,德钟也一直是紫砂壶的经典!不仅拿握舒适,造型古拙大器且出水利落,形神兼备!我是汲老,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9、任淦庭又名干庭,字缶硕,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在家排行老长兄淦坤,精于刻纸,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是专工花鸟人物。
10、收藏门部落识人、明心、鉴器、格物、悟道
11、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2、成交价RMB1,097,600元
13、我的紫砂我做主。
14、西泠印社2013秋季拍卖会
15、顾景舟也曾在上海制壶也是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仿制时大彬壶时,成品壶内刻了一个小小的“景”字,粘上一点脂泥盖住。
16、▲顾景舟收藏的大亨德钟壶
17、印款是作者的署名,也是紫砂壶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制壶高手的印章一般是篆刻名家所刻,如陈曼生为杨彭年制印,吴大徽为黄玉麟刻印,潘稚亮为王寅春裴石民制印等,一般艺人请刻章艺人制印,所以紫砂壶上印章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收藏品价值。
18、吴德盛的店主名叫吴汉文,他本人能书善画,所售紫砂壶的署款为“企陶”、“潜陶”、“岐陶”等;注册商标为圆形阳文四楷书“金鼎商标”。当时为吴德盛制造紫砂壶的艺师主要有冯桂林等人,另外还有署“漱石”、“岩石”、“友石”、“石溪”、“涂庭”、“耀庭”、“北岩”等铭文刻款,它们都是当时著名的紫砂壶艺人的印款。
19、乳钉壶为"曼生十八式"之由杨彭年作壶、乔重禧刻铭,此为仅见。黄泥壶能似此壶坚洁亦属罕见。这是本山绿泥与紫砂泥对等相配制,古时用石磨粉碎加工,泥质稍粗,故砂质隐现似花岗石。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对诸传器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与大彬之皇皇重器,好比一钟一笛,各臻其妙。
20、壶有韵,玩无界。
五、德钟紫砂壶有哪几种
1、▲时大彬虚扁壶上海博物馆藏品
2、再加上禅茶一味的文化,
3、在成形技法方面,时大彬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4、紫砂壶印章款识是紫砂壶生胚上施加印文。表明紫砂壶的制作者,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十分相似。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
5、仿古壶可以说是现代每个制壶人学徒时期学的第一把壶。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6、孙高士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可见在元末明初之际,紫砂器上就有了铭刻。
7、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蟜龙昂首,气韵出众。
8、泥色呈古老苍松树皮质感,造型以松段一截做壶身,结构极严谨,比例合理协调,整体气势古朴。树皮斑驳苍劲,松枝虬蟠其上,针叶写形亦写意,形意俱佳。壶嘴与把手均以老松枝塑成,质朴古雅,挺秀有神,形象逼真;壶盖为嵌入式,口盖紧密无间,盖呈不规则形,有年轮效果。
9、▲冯桂林制任淦庭及吴汉文刻紫泥柿子壶
10、经典器型16|之水平壶
11、“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12、有人说壶铭不应该浅白直接,最好是要含有多层意味,让人深入思考。
13、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14、▲《荆溪紫砂器》著录邵大亨德钟壶
15、“邵景南制”、“景南”款此壶泥色纯庄重儒雅,壶身造型取自“盅”型,圆形平钮与器身形似,直流,耳型鋬。壶肩线条圆转,过度自然,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邵景南,清代道光时期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号留佩主人。
16、▲民国朱可心制任淦庭刻竹鼓壶
17、建议“如鱼得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也很符合送给游泳教练的意义的哦
18、井栏壶流大多数是一弯嘴,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长似鲸虹,短如鹰喙,曲直皆微妙。此壶式也应属曼十八之列。一改当时繁琐,守旧,题材狭窄贫乏的局面,以其造就简洁、明快、新颖的壶式耐人寻味。搏得当时文士的青睐。多少年来经历时间考验,终成紫砂壶式中的传统经典。后来之匠师从井栏之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19、传统经典款式,历代名家制作较多,风格各异。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平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续下来,深受人们喜爱。
20、典型的传统壶型,清代邵大亨初创,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六、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
1、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
2、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3、1973年,朱老先生已届古稀之年,但为了工厂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了这款高档的同一种造型多种浮雕装饰的系列茶具。通过对传统造型的提炼和精心改进,使之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该系列作品分别以梅、竹、柏、松、桃为题材,朱老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形象,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提炼取舍,梅花疏影横斜,柏枝青翠、竹叶潇洒,青松苍劲、桃叶枝美叶秀,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刻画塑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以少胜多的艺术感受。朱可心是我心目中除了顾景舟最佩服的制壶大家。(总要带点个人情感干什么..呵呵)
4、▲顾景舟配盖的大亨高德钟壶
5、王寅春为紫砂七老之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制作茶壶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称。
6、清末黄玉麟制铺砂提梁壶
7、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紫砂泰斗顾景舟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8、清晚期梅调鼎铭何心舟制南瓜壶
9、逸公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制壶工巧,大壶古朴可爱,小壶亦佳。其书法楷、行、草齐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或飞舞。或沉着。非干嘉后辈所逮也。在本期年代末,也有名列‘四大名壶’的‘逸公壶’出现。
10、九件头——1壶4杯4碟;
11、欣赏茄段壶可以从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生活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12、时大彬听从陈继儒等文人的建议,改作大壶为小壶,使紫砂壶更适合文人的饮茶习惯,把文人情趣引入壶艺,使壶艺与茶道相结合,把壶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3、释文:幽壑松涛如狮吼,登高清野忘世俗。款识:庚寅昌鸿书钤印:昌鸿(盖)、李(把)、昌鸿怡陶(底)备注:附作者本人证书。李昌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58年来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1984年,与沈遽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容积:700cc
14、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有诗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15、▲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松树葡萄纹笔筒
16、蒋裕泰陶器店创立于清光绪年间,店主蒋贞祥,店址设在蜀山南街,以经营紫砂陶器为主,所订制茗壶钤“阳羡蒋裕泰制”印记,盖钤“裕泰”椭圆圆印。蒋贞祥自己能制壶,亦有署“蒋贞祥”的印款。狮球壶盛行于清末民初,尺寸小者较为少见。
17、经典器型14|之思亭壶
18、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为求读书清净,县官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读书于宜兴(旧称阳羡)南部山区的金沙寺中,闲暇时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他见寺后山上一颗千年银杏古树,树身结着树瘿,像团起来的圆瘤,奇特可爱。于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壶身,(那时候还没发展到拍身筒这个工艺步骤吧?呵呵)再接上与树瘿纹路相似的壶嘴、把,用手指按揿壶身表面并留下许多指螺印,烧成后果然生动异常,连老僧与吴颐山见了都连声称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19、朱可心制任淦庭刻竹鼓壶
20、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1、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
2、十三件头——1壶6杯6碟。
3、清嘉庆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紫泥觚棱壶,为吴昌硕旧藏,于西泠印社2015年秋拍中,以35万元成交。(西泠印社)
4、▲大石瓢壶顾景舟制任淦庭刻
5、壶铭之美,在于切壶切情,不低俗,不嫌恶。如,陈曼生在却月壶上铭:“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6、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制壶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
7、2019年,这是唯一拍卖过千万的紫砂壶!
8、什么是紫“砂”,紫“砂”有什么作用?
9、顾景舟、韩美林此乐提梁壶
10、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11、经典器型11|之掇只壶
12、钤印:国良(底款)铭文:壶中日月长,手制于阳羡蜀麓时中夏月(底)容量:450cc简介:陈国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制壶技术全面的何道洪习艺,先从事于花盆等紫砂陈设陶艺制作。1983年开始制作茗壶,曾入中央工艺美术院研习造型设计课程,精炼技艺。被称为新生代的代表之一。
13、曼生十八式之也是陈曼生本人之所爱;壶铭日:“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阐释了“合欢”之义,若是东坡的门徒,三五知己,无酒有茶,品茗谈天,足矣。
14、款识:“玉珍之玩,大彬”壶底刻字拍品为清代早期朱砂胎质,窑温烧造充分,红润细腻。壶型为德钟形,平盖、折肩,线条简练力道,壶把遒劲,壶底刻字“玉珍之玩,大彬”,品相完好,殊为难得。
15、黄玉麟,生于清末,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16、57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六十至七十年代设计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
17、裴石民,著名紫砂艺人。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
18、清杨彭年制陈曼生为江听香铭石铫壶,成交价368万元。(中国嘉德)
19、为明·时大彬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艺趣盎然,也是早期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代表作品。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泥质是较粗的调砂,经烧成后,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时壶刻款是仿唐代欧阳询的书体,铁划银钩,笔力劲道,是鉴定时壶真伪的依据之一。
20、经典的紫砂壶壶型远远不止这20把,以上这20把经典紫砂壶是老七和众多壶友一起讨论挑选出来的壶型,不知看了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一样喜欢呢?
1、直腹圈足,阔口出唇,短弯流,环状柄。平盖,宽带拱形钮犹如牛鼻,牛盖莲子故此得名。制作此款作品老师都会精心选用精品泥料,牛盖切合紧密,整体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牛盖莲子壶”为裴石民先生六十年代于宜兴紫砂厂所创制,遂成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发展至今仍是一款不可超越的经典。
2、挺好的,现在比较流行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