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角色朗读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体会这两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学生互评,互补,互助,共读提升)
2、《离骚》与屈原政治生涯、战国时代风云密切相关,全诗有极现实的思想内容和生活内容。诗中运用了大量超现实的语言意象、创作手法,把历史与神话、真实与想象奇特地糅合为一。
3、 这篇戏剧(历史剧)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4、师:前面我们讲了,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很多事物特殊的含义,请你做一下归纳、整理,体会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5、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6、赏析:前路漫漫、又长又远啊,但是我就算是上天入地,也将会对它进行求解探索!
7、课文一开始,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清晨,我吮吸着木兰花上的坠露,傍晚,我餐食着菊花瓣上的蓓蕾。
9、3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1)既然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矛盾冲突。
11、X——XX虚词X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12、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苍色,所以称沧江。沧,水深绿色,通“苍”。
13、2022年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37PPT)
14、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15、明确: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1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7、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18、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19、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20、明确: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21、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22、原因: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关于《离骚》中的有关诗句《离骚》中表现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3、(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地由右侧登场。
24、①民生:游国恩《离骚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屈原自己。
25、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26、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7、1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好修”为乐,至死不变。
29、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课件(21张PPT)
30、5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31、 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2、课文节选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要善于“移情”,学习屈原追求理想、保持节操、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喜爱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并产生共鸣。课外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以及《读本》中的《涉江》、《国殇》,你会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
3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34、③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5、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