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你会看到,这些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被赋予多种解读方式。
2、莎士比亚是第一个把这一百年的英国历史拉通加以描绘的人,这是他的创造。在小四部曲里,我们印象尤其深的是理查三世。如果我们觉得《哈姆雷特》里的新国王可恶,那么理查三世则是可恶之极。他面貌丑陋不说,还极其残忍,简直心如蛇蝎,禽兽不如。我们在读或者是看《理查三世》的时候,牙根儿恨得痒痒的,恨不得把他食肉寝皮。在读或看大四部曲的时候啊,我们会觉得那胖子福斯塔夫特别好笑,又肥又胖,又吹牛又撒谎,可是他被哈尔王子他们骗了之后啊,就象夏洛克被没收了财产一样,又可怜兮兮的。他啊,真有点儿鲁迅笔下的阿Q的味道。福斯塔夫太好笑了。传说伊丽莎白女王看了,就说:“莎士比亚,福斯塔夫太好笑了!给我写一出戏,叫他谈情说爱!”于是,十四天后,莎士比亚就写出了一个新剧本:《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3、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4、好戏君从“英国剧院现场”获赠了三套已经售罄的“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纪念邮票”
5、理查二世继承祖父王位,但是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刚特(注)把持。(莎士比亚历史剧)。
6、莎士比亚至少创作了十到十二部历史剧。其中包括小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大四部曲《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另外还有《亨利八世》。小四部曲描写英国1398-1485年间的混乱状态,大四部曲则探索这混乱背后的原因。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容易使我们想起我们国家三国时候的状况。
7、有关对应物的一般观念,我所知最出色的段落来自塞邦德《自然神学》的删节本,这个段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观念。它恰切地表达了人类秩序始终居于其中的宇宙秩序。塞邦德这段话的主题是天使的数量和次序:
8、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我们见证他的成长,看他如何利用国家赋予自己君主权利,看他在战时如何进行道德选择。其中一个很有争议的时刻是,当亨利俘虏大量法国人,得知法国军队重新集结准备进攻时,他下令杀死所有的法国俘虏,这违反了所有战争条约。在道德上亨利完全错了,然而在战略上他却是对的。如果俘虏再拿起武器战斗,亨利的军队就会腹背受敌。
9、严格来说,《赵氏孤儿案》并不能叫历史剧。原著是一个文学作品,其中人物都是艺术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但是在中国人心目中,它呼应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包含了传统文化里面的所有道德元素。所以,这部剧目在中国人心目中几乎和正史一般,占了很重的分量。
10、就在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创作氛围里,《秦始皇》顺利开机。
11、在另一场合,布鲁姆甚至进一步对莎士比亚赞誉道,“莎士比亚比柏拉图和圣奥杜斯丁有着更广泛的意义。他涵盖了我们的一切,因为我们用他的基本认知力去理解世界”(Bloom,Bloom’sShakespeare ThroughtheAges xii)。毫无疑问,莎士比亚不仅创造了一些单个的人物,同时他也创造了整个人的个性特征。通过他的超凡卓绝的戏剧想象,那些历史人物,不管是实有其人还是完全虚构的,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令我们终身难忘。今天我们在阅读他的悲剧《哈姆雷特》时,不禁会想起哈姆雷特这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确实是丹麦的一个王子,但他的意义却又超过了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任何单个的王子。如果我们将莎士比亚创造的所有人物放在一起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发现,他实际上重新书写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人类的历史。这应该是莎士比亚的永恒性和普世性意义之所在。
12、上述引证虽是些片段,却表明莎士比亚心中有一整套观念(doctrine)。我已经围绕这个问题写了另外一本书,因此在此只做一简短说明。
13、WangNing,isZhiyuanChairProfessorintheInstituteofArtsandHumanitiesat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andChangjiangDistinguishedProfessorof ForeignLanguagesat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HisresearchinterestsincludemodernWesternliterarytheoryandcomparativeliterature.
14、中期(1601——1607):七部悲剧、四部喜剧
15、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16、以十二个历史人物带动十二个故事,并折射十二段历史。《东周列国·战国》中的十二个故事并不是一个一个拍摄的,而是同时开拍。单机拍摄,三十二集的篇幅,阎建钢拍了整整一年。
17、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上海大剧场后续引进了这一版本的高清放映版,先在5月登陆北京,即将在10月与上海的观众见面。
18、作为一位戏剧艺术家,莎士比亚显然将历史审美化和戏剧化了,甚至他的一些历史剧都是用诗体写成的,例如《理查二世》就是用诗体写作的,而且写得极具抒情特色。直到1590年代后期,他才在《亨利四世》(上、中、下)和《亨利五世》的写作中引入散文体和喜剧的因素。有西方学者认为,莎士比亚在这些剧作中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这些人物远比现实中的人物更为复杂和丰满,达到了他的成熟作品中所体现的叙述多样性(Shapiro150)。这一评价自然不无正确,但我认为,莎士比亚对历史的叙述还不止于他的历史剧写作,他的强烈的历史意识还体现在他的优秀悲剧和喜剧的创作中。如果我们全面地阅读并综合地理解莎士比亚的所有剧作,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他除了具有超凡的艺术想象并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外,他本人还应当被视作一位历史主义者,这不仅是因为他写了一些历史剧,更重要的是,他的那些最优秀的悲剧,以及喜剧《威尼斯商人》等,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形式的历史剧。当然,这些剧作中所展现的历史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历史的叙述,而非忠实的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在这些剧作中,作者作为一位历史主义者,不仅创造了卓越的艺术,而且也创造出一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尽管我们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他的这些历史叙述并非忠实于真正的历史事件记载,但它们却是一种“文本化”或“戏剧化”的历史叙述,因为莎士比亚首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艺术的语言和手法创造了历史。正如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客观地记载世界上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更在于他可以根据历史的必然规律描述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毫无疑问,莎士比亚就属于这样一类艺术家。
19、不过,如果人在感官上与兽类相连,在理解力上与上帝和天使相连,那么他在社会性上最是他自己。下面这段文字是大约1598年从意大利文译过来的,毫无疑问会被每一位伊丽莎白时期的人所接受:
20、(QiaoJie.TheDanishBackgroundsinShakespeare’s Hamlet.ForeignLiteratureStudies3(2003):42-)
21、伊丽莎白时期有关世界秩序的观念总体上是中世纪的,虽然摈除了很多中世纪的细节。宇宙是个整体,每个事物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上帝的完美作品。任何不完美的地方都不是上帝的作为,而是人造成的;因为随着人的堕落宇宙也经历了相应的堕落。尽管有这些堕落,上帝完美的标志仍在那里,而到达救赎的两条路之一就是研究创造物。不过,尽管整体的概念是基本的,但对于伊丽莎白时期的人们,世界的真实秩序以三种不同却相关的方式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来:一根链条,一系列对应的层面,随音乐而起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