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脍炙人口什么意思)。
2、(出自):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3、(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4、(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5、(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6、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脍炙人口造句《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脍炙人口什么意思)。
7、(释义):像水声音常在罢了,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下影子,擦床琴发出……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8、李白的《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9、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这件事向孟子提问:脍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枣哪样东西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好吃。公孙丑说:那么曾参父子一定都爱吃脍炙了,可为什么父亲死后,曾参只戒羊枣,不戒脍炙呢?
10、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11、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12、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13、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14、造句:钓鱼必须使用鱼爱吃的钓饵,这也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吧!
15、(出处)现代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16、近义词:到处颂扬、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颂声遍野、口碑载道、喜闻乐见
17、成语解释: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18、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19、(词语解释):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20、(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21、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
22、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23、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欢吃羊枣(一种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后,曾参竟不忍心再吃羊枣。此事被儒家传为美谈。
24、(示例):凡所实施,光明正大。艰苦奋斗,不敢告劳。全国人民交口称誉。◎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25、(出处):现代吴晗 《卧薪尝胆的故事》:“他的卧薪尝胆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26、近义词:流脍人口, 交口称誉,爱不释手 ,口碑载道
27、人rén,声母是r,韵母是én,声调是二声。
28、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29、口kǒu,声母是k,韵母是ǒu,声调是三声。
30、(字词解释):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喜欢吃。
31、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32、(释义):你们要人,争着要把我们下,异口同声地称赞。
33、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34、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35、近义词:到处颂扬、流脍人口、交口称誉、爱不释手、颂声遍野、口碑载道、喜闻乐见
36、出处:闻一多《歌与诗》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扩展资料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