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无挂碍,言出必验!心无挂碍,出自《心经》。指心里没有牵挂、妨碍,在判断事物时,我们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不要受外物所干扰、迷惑甚至左右。放心分析,大胆探测,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或者断语就一定能应验的。因为没有牵挂,就没有负担,没有负担精神就很轻松。所以这时候看到的事物也是更接近真相的。
2、可是这种事情其实不可笑,它反应出了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是十分单纯的,是很少使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沟通的。而使用直接的方式沟通,就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很容易产生暴力,很容易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却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国家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毕竟只要有斗争,只要有摩擦就一定会有伤亡,有伤亡就意味着有资源损失,有资源损失就意味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等等这一些都是从小到大相互关联的。(道德经的精髓八字)。
3、守静,解释为保持清静,无所企求,每临大事有静气。
4、“诚”首先可以作为自我的选择,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其次“诚”的实现还需要后天的自我努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修身”。
5、居住之地要选择自然祥和之地,心态要祥和平静、波澜不惊,与人相处要仁爱而坦诚,对人讲话要诚实而守信,为政公平而正义善于治理国家,立身处世要担当做事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采取行动要把握好机会和选择好时机。(道德经的精髓八字)。
6、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8、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境况,现在你是得宠的还是失宠的,你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得宠时,你要学会站在众人的后面,将自己的光芒隐去。当自己失宠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要保持一颗精进的心。要明白世事皆变化,否极泰来,学会以“无畏”的心去坦然面对得失、宠辱,你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9、守时,君子待时而动,守时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10、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2、以道观象,以象明理!我们观察事物象要以自然道理,法则来看,当你看懂、读正确了自然界用象来表诉的语言,从而就能正确判断这些现象中的定数与制化,约束原理。其实就是把物象转化为卦象,然后再直读卦象所显示,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比如东方有大树,东方、树木为震卦,对应长子,树木旺,高大,即长子能够出人头地,事业兴旺发达等。
13、 其实,人人都可以读懂《道德经》,关键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频率匹配到虚无,这就是致虚极。
14、“诚”发自于内心,“信”是表现在外面的事,“信”在人际关系中可以验证,“诚”与否,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知道。
15、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最大的美德。中国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1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那么我们该如何若水呢?老子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 让我们一起聆听易经的智慧.发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婚姻的风水命理.揭开你的困惑…
19、“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20、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实际上是在强调因循自然。
21、我们从这些成语中,洞见人生智慧,本次先分享这5个成语,可以说字字都是真智慧,个个都是大境界,值得认真品读领悟。
22、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23、为什么我们现实社会所追求的都是与老子倡导的理念相反呢?因为遵循他的理念就会复归大道,而人类一直在背离大道方向上前进。所以他讲: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也!
24、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25、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水,从俯瞰万物的高山之巅,顺势而下,滋润万物不求回报已是伟大至极,却又安身于低洼之处。而且,水以柔弱为品德,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但就是这无形的柔,可以慢慢化解刚强的力量,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印证。
26、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明君,他著的《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周易》上说,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如吕尚遇周文王,就是如此。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机会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27、《说文解字》里面说,“诚,信也”,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28、守信,指保持诚信,遵守信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9、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0、法无定法,我心为法!预测方法其实就这么简易,简便的,不要认为这是多么复杂、深奥的。完全是在易经范畴之内的,但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学会活学活用。也不要完全拘泥于古人的那些预测方法,要根据时代的不同,环境地位的不同加以合理区分,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心为主,就是最好的预测方法!天下所有烦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并且都有很难了却的烦心事,如果自己能够置身事外才能看得更透彻,更准确,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1、守时不是准时,而是把握时机。时机、时势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在社会中我们不能创造时机,而只能做好我们能做的,等待时机,把握时机。这就是守时,一个守时的人一定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会让机会白白溜走。
32、对人而言,就是不刻意。只要你不刻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顺其自然。
33、如果想不再“宠辱若惊”,就要将外在的那个被功名利禄困惑的假我彻底抛弃,转而看清那个原本纯朴自然、真性情的真我,内心清虚守静,无为而修身。
34、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当然如此。就是宇宙运行的绝对性。
35、做人无非两个过程,知道别人,了解自己,前者能让你取长补短,而做到后者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谦虚无争反而能走在众人前面;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很好地生存。
38、汉武帝便去询问公孙弘,公孙弘一句辩解也没有,全都承认,反倒让汉武帝认为他为人实在,以后再有人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都不以为然。
39、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40、这个道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包括自然之道,也包括社会之道,更重要的是,它是指导我们做人处事的为人之道。
41、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42、 守静笃,在内心的静,而不是外在的静。
43、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44、通俗地说,我们喜欢生,害怕死,须不知,对自然规律而言,生和死,是平等的。谁能逃脱?害怕它,不如改变心态,客观看待它。
45、居安思危,逢凶化吉!如果能在顺境中考虑到逆境即将到来,并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逆境或许也就不会来了,即使来了也有办法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老子《道德经》中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经常好自我表现的人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好自我夸耀的人反而难有什么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而道德崇高的人,即使不求名,也必能声名远播。
4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7、对于守信,古代有很多的典故,其中应有在秦末的时期,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48、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从好事中看到危机,就能够居安思危,及时处理危机。从坏事中看到机遇和希望,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甚至反败为胜。
49、 致虚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频率匹配到虚无,才能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