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一个论证段,密集地使用从名言名句中跳脱出来的词汇,那么就大大增加论证的丰富程度,这就是名言的“拈词连缀法”。
2、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仿造句式法使用效果:仿造句式后,论证段的语言是不是更有气场了?
4、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
5、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6、公元615年,李世民率军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又多次跟着李渊征战疆场,功勋卓著。
7、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8、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9、 ——我看见镜中有花在开放,镜外却花谢。丑陋的心灵企图用模糊视线的方法掩盖自己的卑鄙,但他却永远不知,面对自己的,永远是虚假的繁荣和真实的丑陋,因为当面对他人时,一张真实的面容显得更加扭曲和肮脏。
10、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是家中第二个孩子,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11、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12、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13、李世民虽然多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大局为重,又念及骨肉亲情,多次忍让。李渊又断事不明,对李建成也不加处置。
14、这就话的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一个八字成语。
15、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16、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齐走入玄武门。
17、不进取,无所作为。大丈夫要像雄鸟奋发向上,展翅高飞,怎么能像那雌鸟一样,伏在地里?
18、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下一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下一句是什么
19、(解析)背着柴木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启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