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飞穿针”,歇后语,一指粗中有细,一指大眼瞪小眼。《三国志》以及一些正史资料记载的张飞“小事粗鲁、粗中有细,大事有谋,谋略过人”,有“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2、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板坡兵败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现在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来所属的集团。
3、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释)。
4、每次考试前都将平时作业和以前试卷中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这是查漏补缺最好的方法。
5、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6、三瓦两舍十字街口十字路头天寒地冻偷鸡摸狗屯街塞巷螳螂黄雀
7、顿足捶胸淡妆轻抹风兵草甲放刁把滥纷纷洋洋贩夫皂隶翻江搅海
8、“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而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话描写的人物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9、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1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诸葛亮得胜的重要原因是巧用了天时,固有“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之说。
1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可下载!
12、第二:赤壁鏊兵之时,庞统献连环计,出来后被徐庶抓住了手,说:黄盖用苦肉计,XX下诈降书,你有用连环计,你们是唯恐曹营烧不尽啊?庞统把徐庶拉到一边说,君当真要说破我计?庶曰:如果我说破你计我就不会来找你了.反正曹营要烧了,你教我一个脱身之计?庞统就告诉徐庶,你在军中散布流言,说西凉马腾,韩遂要发兵取长安.于是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
13、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一臂之力 不出所料 五内如焚
14、徐庶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曹操派他来本为劝刘备投降,他却私下劝刘备撤离新野。
15、全译就是把典故全部翻译。在翻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句歇后语时,有四点必须解释:1)和尚是没有头发的;2)汉语中,“发”和“法”发音相同;3)汉语中“天”象征着至上的权威;4)这句话意思是此人拒绝法律和政府。全译法的译文是:
16、应该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汉语一共有多少条歇后语,因为它还在不断地被创造。
17、当面错过东挪西撮大请大受登山涉水点头会意掉头鼠窜多言多语
18、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神,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19、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20、司马昭之心一一一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d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21、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