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展现和总结华语作家,诗人的优秀作品创作成就,《文学高地》编辑部与国家正规出版社联袂合作,编辑出版大16开,224个页码的综合性文学季刊。2016年12月1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文学高地》首发式暨研讨会,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几十家网站和几百个微群报道,转载。2017年3月25日,《文学高地》编辑部成功举办智圣汤泉杯·《文学高地》年度诗歌颁奖典礼暨到沂蒙山采风活动。2018年4月,《文学高地》编辑部与《青海湖》杂志社下半月刊联合举行了路美杯全国诗歌大奖赛。《文学高地》所有发表作品的作者,无稿酬,只寄样刊,更欢迎作者自愿订购。另外还与国家正规出版社合作,为广大作者出版印制个人专辑专著。
2、解释:孔夫子念的文章都是文言文,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一个字一个字理解意思,字虽少却意思深,因此这句歇后语是咬文嚼字。
3、如果现在是1968年,这时,当你惊魂刚过大乱岗,前面又是一个大粪场,官方名叫青阳肥料厂,老百姓习惯称大粪场。1958年已经建立,随着城市扩张,大粪场不是城市景观,后搬到这里,其臭味顺风可达二里,好在周围都是农村,农民对这种气味并不反感,并深谙其与生活的因果关系。在这里干活的人也高农民一等,他们都是吃商品粮,拿工资的,他们是市民,还得经组织安排到这里,他们不说下湖、干活,他们把下湖叫上班,把干活叫工作。他们把全城公共场所的粪便集中到这里来,晒干,卖给生产队。大粪,当之无愧的“大”,人之所为,肥力高,长出西瓜又甜又沙。生产队来买还要打通关系,毕竟生产队太多,土地太多,所以,大粪很臭,但这里的人很吃香,有的地方也来青阳城机关公共场所偷大粪,还会发生争斗,以致民兵指挥部出面调解。当时的农业还没有滥施化肥,或者说还没有普遍使用化肥。有机肥最受重视,所以,粮食无毒还很有营养,别看老百姓都吃的粗粮,还缺少油水,可比现在人精神好多了,劲头足,也没有奇奇怪怪的病,伤风感冒,打两个喷嚏就好了。
4、董沟,是我小时常去的地方。这是被树木淹没的村庄,树木横竖斜直,肆无忌惮地伸向它们所需要的空间,走进村头,还不见屋子在哪,那时都是矮小的草房子,破破烂烂,断断续续,绵延一二里。门口有一大沟,或许就是董沟的来历了。这一带叫“沟”村名很多,比如前面说过的徐沟,王沟,还有华沟。董沟具有代表性,一条大沟上接重岗山,下通青阳城里濉河,左右连通很多大沟小溪,每年大雨,这里就汪洋一片,家家户户不约而同都往屋外面刮水,这还算好的,再大一点的雨,就不需要刮水了一一房子都冲走了,能挽留住几根房梁棒就算希望还在。我们这些无知的家伙,看大水浩瀚反以为有了用武之地,虽说刚十来岁,可再深的水也淹不死我们。田野里的水相对平静,波澜不惊,可能受到高粱、玉米、树木等干扰所致,大沟里的水,就一个漩涡接着一个漩涡卷向我们,我们鱼一样穿过,玉米都只露个穗子似招手求救的样子,我们浮在玉米穗子上都有了飞翔的感觉,而从没注意过大人们满面愁云。这时候,上级就安排抽水机来抽水,水泵一端插在董沟里,一端伸在堤外,日夜不停向堤外抽水。抽水的人都是南方分配来的学生,是技术员,当时地方柴油机还很少,特别三十马力以上的更为罕见,别说一般人能把它搞响,就是叫你摸一下还未必敢摸。这些人被视为救星,龙王,他们轮班日夜坚守岗位,他们有信心把这一望无际的大水抽干,他们简直就是龙王。他们吃饭安排在我大姨娘家。大姨娘做面食无人可比,人品也好,家里也仅有两个小孩,也很懂事,丈夫去世多年,在农村算是“清净”人家了。大队干部经过权衡全庄子上只有我大姨娘可委以重任。做集体饭,集体提供柴米油盐,多少能落点好处,还给工分,这也算是照顾这孤儿寡母一家了。大姨娘命苦,原来三个孩子。丈夫早逝,大儿子的媳妇都说好了,和女孩子家也过了帖,择好了日子,决定在当年腊月二十四成亲,谁知,八月十五中秋节一大早,大儿子去砖井挑两桶水回来,把水桶一丢,说一声,妈妈哎。就断气了。从此,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成为我大姨娘终身的隐痛,每到这一天她都不吃不喝,暗自在一边流泪。大姨娘把余下两个孩子带大成家了,自己却得了肺癌,医生说,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最多三个月,买点好吃的给她吃吃吧。大姨娘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没等医生开出院证就回家了。大姨娘回家坚持干点家务,七十高龄比青年人还能干,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八十四岁那年才去世,把这事说给那医生听,他坚决不相信,更不脸红。
5、那时,既使有人有其他的想法,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生产队长,大队书记,就是土皇上。
6、赵庄东面有个水库,得益祖先的阴德和智慧,这里许姓出了一文一武两个进士,就葬在水库里面。其中武进士许三老爷,不愿镇压农民起义,假装眼疾,辞官回乡当农民。后有烈士许朗也是赵庄出生,长眠于泗洪烈士陵园。青阳为市时,做过民主政府青阳市长,后战斗中弹尽粮绝,身负重伤,被敌人押赴刑场是用筐子抬去的,就这样他一路高歌,一路高呼口号,敌人无不寒战,吓破魂魄;民众无不动容,震撼心灵。
7、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8、孔夫子:即孔丘,我国古代思想象、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书”与“输”谐音。比喻总是失败。
9、记得生产队时代,参加劳动的一般妇女,大都是杨李氏,周王氏,或者是狗蛋娘.二丫娘,等等,那个时代的妇女是没有名子的,穷人家有了孩子,随便起个地瓜,大奋就行,遇到下雨天生的,就叫雨来,冬天生就东升,春天生的就叫春生,只是夏天生的,就没有叫夏生的了。在茶棚街上,乌龟.王都有叫的,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传说,启个贱名好养活,那时,医疗条件落后,小孩好生病,难拉补,其那个时代文化人少,找人启名是要花钱的。王庄,一位王老大生了儿子,传宗接代了,皆大欢喜,全家高兴,找算命先生起个名吧,算命先生,先是子丑寅卯,金木水火土,念叨了一番,拇指掐食指,掐中指,反复多次,才开说.这孩子是个福命娃,又是玉字班,就叫玉莹吧。老爹给了先生五个铜板,好事成双,喜事连连,第二年,老婆又生了个男孩,这次,老爹舍不得五毛钱,自己起个名吧,老大叫玉迎,有来有往,有迎有送,就叫玉送。
10、在北戴河,我向河南几位女作家介绍我家的一条黑狗,每讲到一个细节,她们就说,啊,这我在英国一个作家的书里看到这样的描写,又说挪威也有一个作家这么写过。我说,我很少读什么名著,除了无聊时翻翻书,她们表示不解,问为什么?我说我更爱读的是自然的书,社会的书。我熟悉一条狗,理解一条狗,读懂一条狗,到了相互心领神会的境界,远比你们看十本写狗的名著收获要大。就说大考山吧,你若在这里住上十天半月,夜里起来在坟墓间转转,白天看看来送葬的人,来烧纸钱的人形形色色的言行,你还会去书中去寻找那些言不由衷的人生感悟,去摘录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来励志?来修身?来为人?
11、父亲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长眠在自己的老家南面的山头,他无数次走过的地方。
12、现在,该说说九朵梅花山了。在梅花镇西望,似乎有几个起伏的高岭或曰山头吧,具体几个也没人认真数过,先人说,是九个山头,才叫九座梅花山的。梅花山又有了传说,一个有情有义的农民石义舍己为人,感动了梅花仙子,得到梅花仙子的赠树,从此,不仅全村百姓生活有了改善,而且荒山秃岭开遍了梅花,此事传到南京,朱元璋听说比他花园里还要好上十倍,这不是犯上又是什么?!于是就带着刘伯温,又是刘伯温,他们来到梅花山,要挖走所有梅花,以壮观其御花园。老百姓纷纷跪下,苦苦哀求,那是我们身家性命啊!已经成为石义妻子的梅花仙子前来劝阻,说了一番皇恩浩荡,天下归心的道理。刘伯温看出名堂,阴笑着,说,好啦,好啦,都起来。我只要石义家门前那一棵就行了。谁知那一棵是梅花仙子的化身,众人不知。爪牙们闻风而动,动手就挖,梅花仙子向石义说明真相,万般无奈,只得回天宫了,于是含泪,撕下一块衣襟作为留念,化作一阵风走了。从此梅花山没有了一棵梅花。那片衣襟落在山顶化为一片平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旱涝保收,至今如此。梅花山后来栽过梅花,也曾开过,映衬进士湖的湖光,就有了湖光山色,这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举动,但失去了“梅花仙子”,梅花山就成没花山了。后来有文化情怀的人们在山上栽了树,栽了梅花,树已蓊郁,花已渐开,被一些没有文化情怀的官僚一砍了之,种上了庄稼。
13、乡间风俗具有很大的约束力,一般人无法逆转,即便官府强行禁止,乡村依然悄悄进行,要么一旦官府松懈又会死灰复燃,这是不是民心在起作用呢。这些风俗似乎是在维系一个古老的情感,似乎也在维系乡间的和谐,把握民风的风向,感知民心的温度,很多看似繁琐又荒唐的现象,人家做的认认真真,有板有眼,不厌其烦,若不如此,当事人家和旁观人家似乎都觉得终身遗憾,索然无味,没脸做人似得。假如一家死了老人,这家人把死者悄然无声背到地里挖坑埋了了事,这个人,这家人都将是人人鄙视,人人离弃的对象;假如一家人取了媳妇连一张红纸都不见,只见这家多了一个陌生的女孩,人们就会浮想联翩这家一定肮脏阴暗,不可告人。所谓明媒正娶才是硬道理,就算死人也得光明正大,轰轰烈烈才好么。有人说红白喜事铺张浪费,人情债重,须知面对这些事情发生,当事人的情感无依托无抚慰无法释放,若不搞这些仪式心里一生难安。如果按毛主席当年所说“村里人死了,开个追悼会”,村干部到场送个花圈,安慰几句,老百姓会那样折腾吗?
14、那人那驴,确有原型,你有兴趣,哪天有空,三阳带你去看看??!!
15、在郯城,有满月,新媳妇儿回门的传统。结婚满一个月。新娘的父亲要去接女儿回娘家,这是一‘很隆重的礼节,婆家要办丰盛晏席,找村中德高望的人,或是有身份地位,能说会之人坐陪。有一年,茶棚街上一户人家娶了儿媳妇,满月后,娘门老爹来叫闺女,老爹是个古板的乡下老汉,坐陪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老公公是个新潮人物,头发梳得溜滑,脸刮的发亮,精神焕发。老亲家一看,不高兴了,说,您哥,去叫你爹来赔俺拉呱。不好,出事了,在炎城,一般同辈人称大哥或兄弟,对晚辈才称您哥,。乡下风俗,男人不论多大,娶了儿媳妇都是要留胡子的。老爹看到亲家光滑的小脸,生气了,这不是,不分老少么!老爹翅着胡子说,我怎么看你这人,不照调呵。俺可是老户人家,1踏场了,赔客的为难了。老爹一跺脚,走了,此后,大慨好多年,老汉也没来走闺女,。叫闺女的风俗,不光是叫闺女,叔叔,大爷还要叫侄女,女方家族大的,很是麻烦。还是新事新办好。农村的风俗有的是很有道理的,有的真的要改革,移风易俗了。农村的一些方言,也是很好听的,有一次,三阳陪几位朋友到北关五一个乡村画家家里做客,画家夫人炎城普通话,说的特重,酒菜预备好了,说,你看您来了,俺也没办什么盐味,随便炒点青扩扩,您别咸呼,随便吃点,外地的朋友,听了,是一头的雾水。三阳只好做个翻译,你看,大家来了,我也没做什么丰盛的菜,随意炒几个青菜,请大家品尝啊!画家夫人说,三阳说的比唱的好听!
16、思旧,死舅的演变,清兵入关后,明朝败亡了,可是还有一些,明朝的遗老遗少,和一部分,大明朝的追随者,不愿接受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采取留发不留首的高压政策,那些明朝的遗老遗少和追随者,每到春节,更加思念他们的统治者,明朝政府,他们一起商量,正月坚决不剃头,表示对明朝的怀念,形成一种思旧的团体和思想。思旧慢慢的演变成死舅。这是文化人对老百姓的一种误导,也是文化落后的产物。也许确实有个甥正月里剃了头,老舅死了,那一定是巧合而已。
17、语面:孔夫子偷钱包 语底: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18、归仁直西北不远有苏洼、江桥、上陈、西菜、庙庄,这里有铁打铜包乌鸦岭和回龙闸的故事,真实性很大。据说当年这里要开凿水道,地方监工就谎报预算,把一条高不过一人,长不到二里的土岭谓之乌鸦岭,意即乌鸦都飞不过去,可见工程之大,难度之大,耗费之多,于是监工获利巨大,暗自惊喜,问题是皇帝要来看看这浩大工程,监工闻之六神无主,好在他一个手下文人平时得了他不少小便宜,正是用人之际,于是文人告诉他,皇帝出行对地名很敏感,若有忌讳,则会改弦易辙,不如在乌鸦岭前十里修建“回龙闸”一座,皇帝乃真龙天子,见此必“龙回”。虽说乾隆皇帝看见回龙闸,也有踌躇,但乾隆不是一般皇帝,思想解放,顾忌不多,且深入实际,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岂是一个回龙闸能挡得住?乾隆不是饭桶,一看就知这哪是铁打铜包,不就是多一点黑沙和鹅卵石吗?什么乌鸦岭?母鸡都能飞过去!那还用说,立斩!归仁领导应该把这里建成反腐倡廉的基地才对。如果乾隆换了阿斗,结果会怎么样?大清王朝还能撑两百六十多年吗?
19、在茶棚街上,如果谁家老(死)了人,三年以内是不能贴春联的,三阳曾在江苏等地,看到有贴褐色的对联。说明家中近期有人去世。一零年去大山西大寨旅游,住大寨大队,邻居一户人家,门前靠着一棵直径六七公分的柳树杆,老板告知.他家死人了。今年春节,三阳同朋友到江苏的朱村石门羽山等农村春游,发现很多村庄人家,不贴春联,不知何故,也许是十里不同俗吧,生产队时代,各个生产队,都有独立的仓库,一个大院,几间房子,屋内放储备粮,种子,农具等,还有专门的几间屋,饲养牲口,牛驴等,院子里则堆放饲料,柴草,杂物。每到冬季,村里的老少爷们聚集在养牲口的屋里,俗称牛栏,烧着柴草杂木,围在一起,烤火取暖。古今中外,山南海北,希奇古怪,胡扯八啦,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听的是,一楞一楞的。有时会为一句鸡毛蒜皮的话,争的面红耳赤。争眼攥拳,各不相让,几乎打起来,旁边有煽风点火的,喊好的,也有假惺惺,假装劝架,内心唯恐天下不乱,一傍的老牛,嘴巴慢慢的倒磨着。两只眼睛大大的,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漠不关心。与我无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