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训里有读书,就会使家风生动起来,醇厚起来,就有了内在的生命力,就多了精神向度,就接通了地气,高出了庸常。
2、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
3、如果连自己的命运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要谈使中国更美好,这是空话,只是听起来高尚但毫无实际意义的假话。
4、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5、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是一生的高贵。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小编给你罗列一些:
6、丰富自己。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
7、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读书带来的好处)。
8、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需要广博的见识、大的格局、掌控情绪的能力做支撑,这些读书都可以给你。
9、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10、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当我们生活失意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读书会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使我们感到快乐。
11、时间久了,你就会感觉自己越来越静,越来越稳,在外界刺激与内在反应之间,有了宽阔的选择自由,处事更从容,待人更平和。
12、人,只要开始觉知、觉察和反思,就预示着改变会发生。
13、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14、 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在茫茫书海中遨游,就像即将渴死的金鱼,遇到大海一般。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15、读书越多,在科学和思辨中浸淫的时间越长,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便会越深刻。读书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16、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17、向圣贤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18、关于“好书”的定义,我想,未必一定是大部头——哪怕是那些浅显小文,只要能给予阅读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温暖的慰藉,我们的篮子里,便会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
1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刻,换成一种享受。
20、在我们忙碌的生活方式中,每天都在不同的方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尝试多任务。例如,您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处理任务,通过qq与人聊天,查看电子邮件,关注微博以及与同事互动之间分配时间。所有这些多任务处理都会导致高压力和低生产率。当你读一本书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正在阅读的内容上。你的眼睛和思想沉浸在故事的细节中。这可以提高您的注意力和注意力每天至少阅读一本书20分钟,你会惊讶于你将会更加专注。
21、二是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书读得越多,越容易觉得自己无知。而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整个人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会咄咄逼人,不会恃才傲物,不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老话说“一瓶不响,半瓶晃荡”就是这个意思:瓶子满了自然晃不起来,反之晃得越高、越轻浮的,必是因为还有太大上升的空间。不信,看看那些被我们称为“大师”的前辈,看看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约略可见一斑。
22、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23、 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
24、读书不仅可以使孩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面,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增强了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孩子从中汲取了文中的精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孩子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25、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孩子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孩子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26、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27、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所以读书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更能开启我们心智,让我们在面对琐碎杂乱的生活琐事时能够不骄不躁。让我们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28、多读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有家教,有教养的文化人。因为多读了书就会从书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就会很有气质。
29、读书读多了,你会发现很多的书籍,都是在用不同的角度阐释同一个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核心规律,是几万年都不曾变化过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底层规律,包括个体奋发求存的底层规律,包括健康长寿的底层规律。
30、生活充满了挑战。当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中经历不同的事情时,一点点的动力就会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关于生活经历的励志书籍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读一本好书,名人的自传会鼓励你,你也会学到帮助你实现个人目标的技巧。几乎一切,书籍都会告诉我们,怎样才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妻子、女儿、儿子、母亲、父亲,甚至是员工。
31、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或者换个说法,读书会带给我们那些好处呢?
32、我想,这是我认为要读书的第一个原因吧。后来工作了我常和学生们聊,我们读书求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自己有能力的条件下,通过自我的奉献让中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33、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
34、好书在手,物我两忘,古今中外悉收眼底,宇宙八荒全在心端,世间实在是难得读书这样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养成习惯,受益无穷。
35、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他们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
36、我喜欢读书,喜欢夜深人静时遨游在书的海洋,也能在热闹喧嚣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寂静。腹中有书气质华,读书让我们气质淡雅,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水的心境。书还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捷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浸润书香。
37、 可看清自己世界的苍白、浅薄与陈旧,寻求改变。
38、下周共读《九型人格: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诀》,长按图片,立即加入!
39、小的时候,我们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们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们现在的骨和肉。读书亦如此,也许你看过的书,已成过眼云烟。但看过的词句,读过的文字都将深深刻进你的生命,融入你的骨血,藏在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
40、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对书籍意义的需求不同,选择的书目自然不同。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里,出版的确变得越来越浮躁,于是越来越多的休闲文学、快餐读物占据了畅销书市场。可是,对劳碌了一天、神经紧绷的人们来说,或浅显温暖,或神幻奇诡的文字最大的意义就是满足了人们对于“放松”的需求。至于那些心灵鸡汤、情感小说,以细腻的文字去抚慰人心,未尝不是功劳。更何况,随着全社会对阅读投以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本来销量一般的经典好书、海外引进的优秀读本、深度分析的社科读物……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好书,开始成为畅销书。
41、每年发录取通知书时,这样的新闻很多。2018年全国有高考生975万,其中农村考生占了大部分。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村子里考上大学的屈指可数。要是哪家的小孩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村子都会沸腾。对于像我们一样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我们不一定要和城里的孩子比较,但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而这个时候,读书是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一种途径,虽然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渠道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去,但求学读书这种方式是大家最愿意接受的。
42、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读书,要经历读书的年龄,从小学至高中读书学习文化知识,使我们以后走上社会不至于变成文盲,到了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离社会不远了,所以学习的都是社会知识,包括我们的专业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43、了解这些底层规律,你就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跨度与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看待世界变化,看待社会变迁,看待成败得失,从而活的更明智些,更谦恭些,更坦然些,为人处事顺着规律,不与规律作对,少走弯路。
44、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文采,美感。
45、每一个孩子都是块可以开发的玉石,而读书,就好比打磨玉石的过程。因为读的书多,一些较难的学习领域他就会有接受的能力,并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这是任何辅导班也做不到的事情。
46、文| 叶萱 来源 | 《让一切随遇而安》
47、研究表明,阅读对大脑有很强的积极作用。通过保持精神刺激,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这是因为,保持大脑活跃可以防止它失去力量。大脑是肌肉,就像身体的其他肌肉一样,运动使它保持强壮和健康。与解决谜题类似,阅读书籍是锻炼大脑并保持健康的好方法。
48、6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49、一是养成学习的惯性。那是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好像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一样,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读一本可以引领你去思考的好书,便会感觉自己的大脑似乎生了锈,心里也空落落的。这时候倘若能有机会坐下来,用读书、思考的方式来塞满这种空荡,整个人便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很满足。所以这种惯性带来的或许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角度。
50、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我们都会很用心的读完,从而熟知书中的故事,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比的乐趣。但是,别忘了,阅读是一项无法评估其价值的活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明白,阅读本身其实是无价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是在读书,很多时候也是“浅尝辄止”。
51、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52、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 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
53、第二个好处:可以让我们变得强大起来。当别人讽刺挖苦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击,并且觉得对方的素质比较差,自己可以不屑跟对方一番计较,因为自己是要干大事的人。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和头脑接受到很多面对现实糟糕和挫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当挫折来临时,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化解,那么就会感到自己很厉害。当感到很厉害,就会越来越觉得书籍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可以让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54、其实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能够领悟背后含义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背后的那种自信和底气以及气质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够体现出来。虽然家人和老师经常让我们要好好读书,但是他们很难告诉我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现实的答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55、提高您的词汇量和写作技巧与发展您的沟通技巧密切相关。您阅读和写作越多,沟通就越好。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你成为更好的员工或学生。
56、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57、 读书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我们在进行阅读时,总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在书籍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58、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59、所以,我这样想:无论是大部头的深度凝练,还是浅显小文的点滴感触,只要能给予阅读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温暖的慰藉,我们的篮子里,便会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
60、没错,当你通过读书把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拿起笔去写作,不用怎么费脑子就能写出很有文采的作品,读书真的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更应读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畏惧写作。
61、 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62、一个朋友:白天上班累死,晚上带孩子累死,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哪还有力气看书?你都是什么时候看书,你不困?
63、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64、等我们读书毕业后,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是一个看重学历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需要看能力的社会,而学历和能力是需要读书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的。人生路漫漫,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收获我们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和内心的满足。
65、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一些人,面对一篇作文,就算是绞尽脑汁,用尽脑细胞也想不出来。相反,那些爱好看书,喜欢看书的人,写文章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分分钟就可以把一篇作文搞定。
66、我从十三岁开始爱上了读书,那个时候也没有钱买书,只能是借书读,特别是上初中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书,其中影响最深的书是中国四大名著,直到现在红楼梦里面的词诗句还能随口说出来。一本三国演义我看了六遍,唐诗宋词历历在目,我深深地爱着中华传统文化,我认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越看越爱看,越读越爱读,西游记就是动画片的老祖宗,只要看透西游记,任何动画片都索然无味了,读好书和优秀人物为伴,一点都不假。
67、当然,生活还是会过下去,或许是另外一种景象。我儿时的玩伴大都是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自从我读大学以后我们之间的变化和生活轨迹就越来越大。有时候春节回到老家,我看到他们的生活狼烟四起、鸡飞狗跳,我这这边风平浪静、青春年华。讨论的话题是挣了多少钱,打算再生一个小孩之类的,甚至是让我觉得更害怕的是,他们通过外出几年打工的经历似乎得出了一个信条: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不大,不读书一样可以挣钱,而且还能提前去挣钱。
68、故事说的是在20世纪初,山东平原县一户农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
69、 在我生日那天,父母特地买了一册《名人传记》,给我当生日礼物。我欣喜若狂,抱着一摞书就进了房间,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中,居里夫人身患绝症却依旧与镭进行“博斗”、霍金先生勇敢地与病魔斗争、比尔盖茨从一个一无所有的高中生,一步一步成为公司总裁的奋斗史……这一切都是我无法想象的。我沉迷在这些英勇事迹中,仿佛这些名人身上发生的事,都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里,我的想象自由发挥,在名人的记忆中畅游,令人回味无穷。
70、是啊,我们现在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了,更倾向于得到那些看似很难得到的东西才是幸福,比如说奢侈品、比如说出国旅游。对那些类似于可以读书、可以微笑、可以歌唱的小事,觉得算不上幸福。如果按照前者的定义,我们这个世界幸福的人太少;倘若按照后者的界定,我们现在幸福的人应该很多,但实际上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