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今日的悲伤里,最为苦涩的是我昨日欢乐的回忆。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忘却是一种自由的方式。除了黑暗之路,人不可能到达黎明。除非我的心碎了,否则它又怎能被开启?《微言》
2、《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纪伯伦《先知》
4、.你可能宁愿在痛苦中,也不愿冒风险去丢掉你熟悉的不幸自我而跃入一个未知中。(纪伯伦污句子)。
5、当你遇遭不幸,向邻居诉说时,你正将自己心灵的一部分托付给他。倘若他胸怀宽阔,他会感谢你;倘若他气量狭小,他会鄙视你。
6、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7、37)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纪伯伦污句子)。
8、“这他娘的怎么跟我气质像了,张一曼分明是污嘟嘟的老司机好伐~”
9、仅仅在昨天,我认为我自己只是一个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苍穹,一切生命都是在我里面有韵律地转动的碎片。
10、今天看来,谈论道德似乎和熊培云的那句话一样,太过天真与乐观,但若没有这份天真与乐观,我们的个人与社会又将何以为继?
11、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在天上翱翔了。——泰戈尔
12、10)揭开面具,你们的欢乐就是你们的忧愁。当你没有忧愁,你又怎知你是快乐的?幸福总是依据于疼痛。
13、又如同纪伯伦说:完满的世界,相同的内里,两个人如同是完全的“一”。
14、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
15、我没有仇人,上帝啊,如果我有仇人的话,就让他和我势均力敌,只让真理做一个战胜者。
16、当你施予时扭开脸不去看那受者的羞涩时,你才真正宽厚。
17、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18、——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19、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它,虽然它的道路艰难而险峻。当它展翅拥抱你时,依顺它,虽然它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当它开口对你说话时,相信它,虽然它的声音会像狂风劲扫园中的花朵似的击碎你的梦。爱虽然可以为你加冕,但也能将你钉上十字架;它虽然可以帮助你成长,但也能将你削砍剪刈。它会攀至枝头高处,抚慰你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叶子;但也会潜至你的根部,动摇你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20、如果执法者遵从法律并且有德行,社会自会朝着好的方向走。比如在2012年底,美国有位交警在给一位生活困难的汽车司机开罚单的时候,暗中给了这位司机100美元。因为执法者体现出的德行,这条新闻里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最可怕的情况是,政府单方面要求社会在德行之内服从,而自己却在法律之外为所欲为。
21、38)我们的心才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
2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3、只有一次把我窘得哑口无言。就是当一人问我‘’你是谁‘’的时候。
24、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住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25、在温热的毛线围巾下,软软的唇音诉说爱情的句子的声音,简直好听极。
2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7、25)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28、生活是一条船,慢者认为它太快,于是离开了它;快者认为它太慢,于是也离开了它。《情与思》
29、“Darknesscannotdriveoutdarkness,onlylightcandothat.Hatecannotdriveouthate,onlylovecandothat.”(黑暗不能驱逐黑暗,但光明可以;仇恨不能驱逐仇恨,但爱可以。)
30、爱情里最棒的心态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直到有一天我不愿再这般爱你,那就让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31、早拿“文艺”俩字说事儿来调配老司机的酸碱度,我不早就接受啦~多年经验来看,真正配得上“文艺”一词形容的人类,品性至少不会太恶劣。
32、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3、9)你背朝太阳,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纪伯伦《沙与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