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狄更斯不缺少激情,但缺少快乐。童年的不幸遭遇(他的作品里有多少流浪儿啊!)一直缠绕着他,显而易见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的作品微妙地反映了他的激情和不幸,还带着愧疚的感觉。狄更斯的深度随着年岁一起增长。相比之下,《匹克威克外传》调子还是轻松的(虽然也有舰队监狱的场景),《小杜丽》的情绪就是痛苦的,而去世前没写完《埃德温·德鲁德之谜》更是一本低沉而晦暗的书。“快乐的文坛圣诞老人”这一提法让读者更难看到狄更斯的完整面目。
2、疯狂的书迷挤着把脸贴在书店玻璃上,抢着读每一个能看清的字!
3、狄更斯的墓志铭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和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为弱势群体代言,追求社会正义,那么在《尼古拉斯·尼克贝》中,心系平民的狄更斯又是通过怎样曲折的故事为普通人伸张权益的呢?
4、托尔斯泰都忍不住说,“他是我曾见到过唯一一个天才”。
5、《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
6、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7、《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8、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在西方家喻户晓,一百多年来积聚的“人气”使其成为狄更斯的小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
9、编剧:查尔斯·狄更斯/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
10、《人鬼交易》是狄更斯1843至1848年创作的圣诞故事系列中的最后一部。
11、确实没错,他掀起的阅读狂潮,100多年来没有任何人能比肩!他的小说连载期间,每出一期必引发骚乱!
12、1812年2月7日,英国南部海港名城朴次茅斯,一所陈旧的砖屋里,诞下一个小生命。他就是后来英国文坛巨匠狄更斯。狄更斯这样写道:我诞生的时候,正巧是星期五的午夜,时钟直直地指在12点的位置。保姆和女邻居都说,孩子在这个时辰出生,命中多难,还具有看见鬼魂的禀赋。
13、有人说,这部片子是有点像童话的电影。因为在童话故事里,善和恶总是极端化的,即便是小孩子也能一眼看穿谁好谁坏。现实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主观情绪往往会与客观环境产生偏差,但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最终得到幸福,坏人最终受到惩罚。它所表达出来的善与恶都是赤裸裸,不加掩饰的。
14、如果有两个全世界都接受的小说家,那么一个会是托尔斯泰,另一个恐怕就是狄更斯了,也许后者会更受欢迎一些。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听人历数狄更斯的缺陷,比如对宗教、科学、政治乃至艺术冷淡,就断言狄更斯是“人类最伟大的朋友之一”。可能因为太受读者喜爱,直到不久之前才有人敢于评论狄更斯,用来比拟他的不是大家喜爱的家具,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雕塑似的作家,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激情澎湃,拥有狂放的想象力。
15、③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
16、议会通过了改革法案同意授予中产阶级市民选举权。《济贫法》允许穷人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17、②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18、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19、写《远大前程》时,狄更斯已经50岁了,对人生有了深刻思考,结合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写出了这部此生最巅峰的作品。
20、和《雾都孤儿》广泛的传唱度相比,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颗遗珠,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当时社会下的教育现状。虽然它没有名声大噪,但因为故事针砭时弊又不乏风趣,因此一直是舞台剧改编的热门,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共鸣和夺目的光彩。
21、尼古拉斯被送进当地的一所学校,校长是拉尔夫的熟人沃克弗德,一个以虐待人为乐的变态狂。最终,尼古拉斯不堪忍受这种环境,与另外一个被虐待的孩子斯麦克出逃。一路上,他们曾被好心的巡游剧团团长收留,也遇到慷慨的采瑞博兄弟,尼古拉斯还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玛德琳。最终尼古拉斯能获得成功,实现一家幸福团聚的理想吗?
22、《人生的战斗》创作于1845年,是狄更斯为圣诞节写作的五个故事中的第四个。
23、最后就是狄更斯面对工业革命形成的社会分层、贫富对立、阶级矛盾等问题,他提出了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雨果和狄更斯都是人道主义作家,但雨果赞成暴力革命,他在小说里赞扬那些共和革命的英雄们,而狄更斯反对暴力革命。狄更斯写《双城记》时曾经说道,“英国虽然没有爆发革命,但是在暗中燃起了那种烈火,群众的愤怒和不满,很容易使人想起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而且很可能从最不紧要的事件中爆发”,所以狄更斯写《双城记》就是要警告英国社会。他研究了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他看到法国革命血腥的一面,实际上法国自大革命以后,也是元气大伤,我们都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普法战争法国连德国都打不过了。狄更斯在小说里通过露茜和得伐石太太两个形象的比较,表达他的社会理想,得伐石太太在革命来临的时候,成为了复仇魔王,不仅要杀代尔那,还要杀代尔那和露茜所生的孩子,最后枪走火死去,而以爱、宽恕、公正为代表的露茜让代尔那获得幸福,让梅尼特医生疗伤,让代尔那得到救赎,写出了爱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在此,狄更斯写出了穷人和富人的对立,彼此的苦难和救赎,暴力的产生以及代价,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厚,狄更斯的小说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如果你去研究美国社会,看一看美国的富人为什么心甘情愿拿钱出来做公益基金,(20世纪最大的公益基金会产生)缓解社会分层、贫富对立的矛盾,解决发展与平衡的关系,就可以更深地体会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4、《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25、代表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荒凉山庄》、《 双城记 》、《远大前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