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在争斗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抽缩进两条大腿之间。(重点词:搐股)(2分)
3、(1分)(1)吕氏春秋/吕览 (2)(1分)心志,情志(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这个故事很有趣吧,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苏轼用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耕种的事要去问像农民这样了解耕种之事的人,织布要去问像女佣这样了解织布的人。凡事要去问行家。画牛当问牧童。病当问医、学当问师......
6、师:你们猜,此时看到一位聪明的牧童,我这位处士会说些什么呢?
7、读过他的什么诗(3个学生说读过的诗,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可选择其中一首让孩子背背)(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8、 朱元璋之恶超乎你的想象!网友:明朝先民太可怜了
9、《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
10、历来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基本都认为苏轼写这个故事是为了强调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向生活中的行家学习。又有人说,经过实际的观察,牛相斗时固然有尾巴搐入两股间之情形,亦有掉尾而斗之状况,所以戴嵩这样画也未必完全错。
11、《书戴嵩画牛》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12、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3、然而,野牛的彪悍好斗却也是人所共知的。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斗牛”的传统风俗。而我国的斗牛习俗,则要溯源至公元前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
14、像这样的文言小短文说明一个道理的,我们之前学过的故事,没有学过的,我推荐下大家课外去阅读。
15、生:尾巴是在摆动的。请大家看两幅图。你看哪一幅图,是摇动着尾巴,牛尾在摆动?
16、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钟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17、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朝代)秦相_______(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3分)
18、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19、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0、生:古语有云,就是古人说得好,耕田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婢女,这是不可改的道理。
21、师:也就是多向别人请教。你看,我们大家又从故事中明白了道理,术业有专攻,要想做好事,就要向内行请教。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22、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设计得都很巧妙,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23、师:笑话。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讲清了事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4、gǔ yǔ yǒu yún :“ gēng dāng wèn nú , zhī dāng wèn bì 。” bù kě gǎi yě 。
25、神仙福地:从“洞天福地”一语化来。道教传说中国名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都是神仙栖息之所。
26、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27、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8、是本笔记,记录了苏轼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失为“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书戴嵩画牛》就是此书中的一则小故事。
29、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30、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1、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