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成为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
2、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牡丹亭》
3、中国古代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一心要把爱女杜丽娘培养成“闺范女模”,他请陈最良任教,命丫环春香伴读,以《诗经》向丽娘灌输封建“后妃之德”。然而与杜宝愿望相反,丽娘却向往自由,无心读书。她不顾父母的拘禁,与春香同去花园赏春。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断井颓垣,一片凄清。冷落的园景,更引起丽娘无限感慨,游兴未尽而归。丽娘思春,悠然入梦。梦见与一秀才相会在牡丹亭前。群花翩翩起舞,赞美这对纯真挚诚的青年情投意合。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5、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6、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关注戏曲中的人物个性,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7、诗人、乐评人、自由撰稿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早年曾学习音乐,后开始涉及音乐评论、诗歌及文学写作,出版过《最后的夜曲》(欧南音乐随笔)、《歌剧经典》(与李莉合著)。在《作家》杂志、《歌剧》杂志、《艺术评论》、《文艺报》、《文汇报》、《黑龙江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目前担任《歌剧》杂志、“半度音乐”「欧南评演奏」专栏主笔,以西方经典歌剧及版本对比的方式,评论、介绍、推广中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
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9、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牡丹亭》
10、 《游园》、《惊梦》如今已被无数次搬上舞台,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在荧幕上映。我想,它的经典之处有二:首先,对于全剧而言,它起着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杜丽娘正是因为有了游园的经历,才能与自然、春天相结合,进而意识到生命原来是如此美好,进而打开情欲,在梦中与柳梦梅有了云雨之欢,又有了后来的“为情而死,死而复生”。可以说,杜丽娘的情是因为游园而被彻底唤醒,作者通过“寓情”的方式,让杜丽娘真正发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第中国戏曲的成就是融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的集大成之产物,而汤显祖的《牡丹亭》又最具代表性,全作之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语段,也有许多是出自《惊梦》之中,如“皂罗袍”、“醉扶归”、“步步娇”这些曲词,真乃精美绝伦。以上两点,便是《游园》、《惊梦》的经典之所在。
11、一九四七年,在姐夫沈从文家里,张充和认识了当时北大西语系教授傅汉思。他是德裔美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很有兴趣,他们是一见钟情,相互吸引,相识七个月后,傅汉思和充和举行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婚礼采用基督教形式,但按中国规矩,新郎新娘也在结婚证书上盖了章。一个多月后,充和随丈夫前往美国。她随身携带着一方古砚,几支毛笔和很少的行李。
12、审美鉴赏与创造 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在诵读中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13、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14、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15、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牡丹亭》
16、一九二九年,上海,中国公学。一个男子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坐满了人,他原来精心准备的开场白却一字都说不出来,就这么呆呆的站了十分钟,学生们就这样看着他,就像看一个羞涩的小孩子一样,彼此这么尴尬着,学生也没有起哄,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背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哄堂大笑,他们不是笑老师胆怯,而是觉得他很可爱,用笑声宽容了他的惶恐。(牡丹亭最有名的一段)。
17、简析:这是第四十二出《移镇 · 夜游朝》中杜丽娘父亲杜宝的一段唱词。杜宝临危受命,由扬州移镇淮安,抵挡李全。站在扬州渡口,远望渺茫的淮水,心中有无限的愁思,唱词雄浑典雅,荡气回肠。杜宝是杜柳爱情的绊脚石,直至剧终,杜宝都不肯原谅自己女儿和女婿的婚恋。这样的收束,表达了汤显祖所思考的情与理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令人深思。
18、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19、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20、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汤显祖《牡丹亭》
21、(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22、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23、(简析):这是《题词》中名句。“情为何物?”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梦中情”到“人鬼情”,再到“人间情”,杜丽娘因情死,为情生。
24、译者的“前言”首先引用了汤显祖的“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者而生”。汤显祖知道这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世人是不相信的,“形骸之论也”。所以他辩解说,故事是有本源的,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是强词夺理,但我们读了书,看了昆剧《牡丹亭》后,深深地感动而原谅他了。在汤显祖来说,“情”是伟大的,它来自内心,不可抑制,是对冷冰冰的封建理性的胜利。
25、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26、往早了说,有京剧大师梅兰芳、昆曲泰斗俞振飞联袂出演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27、等到周有光成为语言大师,成为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之张允和已经80余岁。她每天跟丈夫依然娇娇闹闹,遇到矛盾轻轻跺两下脚,周有光不得不投降。夫妻两人每天上午一道茶、下午一道咖啡,喝时把杯子高举碰一下,举案齐眉。更多精彩搜索关注往事钩沉话历史
28、这种剧本的改编在明代也是一种风气。明人李渔把是否适合登场搬演作为衡量审度剧本的重要标尺。何况,《牡丹亭》有五十五出之长,还有地方色彩。因为《牡丹亭》等“可称是宜黄戏声腔的串演本”(《汤显祖编年评传》黄芝冈著吴启文校订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316页)。王染野也说,“汤本原著《牡丹亭》决不是昆曲,而是他家乡的宜黄戏”(王染野《汤显祖的〈牡丹亭〉本来是昆曲吗》,《剧影月报》江苏省文化厅主办1912)。《牡丹亭》脱稿后第二天就排演,第三天就演出。但有不同艺术观点的吴江沈璟依据昆曲格律加以修改,以后又经冯梦龙等不断修改。当时邹愚公在无锡用昆曲唱《牡丹亭》,汤氏还想去看。
29、(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