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片写景,时间是作者搭船到某处去的一个下午。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驶,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时间、地点、人物都或明或暗地展示了出来。
2、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3、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4、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5、此词写离愁别恨,词人登高怀远,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音律谐婉。
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永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7、他所用词牌比当时士大夫所用的丰富,有些是未见别人使用过的,这类僻调词牌现存59调73首,其曲调可能是柳永独创的,或是来自民间的俗曲。柳永笔下,同一慢词词牌,却有不同的词律与字数。(柳永诗词特点)。
8、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9、柳永一直在追求仕途,奈何科举屡试不中,也许是仕途失意,心灰意冷,也许是漂泊江湖太久了,柳永有了归家之情,于是写作了这首词。而柳永的遭遇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怀才不遇的人普遍遭遇呢?
10、当时,绮罗丛里,知名虽久,识面何迟。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未同欢,寸心暗许,欲话别,纤手重携。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从此词中可看出,有景有情,又显示出作者的放荡不羁。
11、“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能改斋漫录》)是柳永的一面,“因旧曲,创新声”(《宋史·乐志》)是柳永的另一面;“音律谐婉,语意妥帖”(陈振孙语)是他的别个一面。我想,“穷途舍命作诗人”(闻一多语)也是他极其重要的一面。解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参印它作也似循了考究老路,但,我还是愿望将这些话出来,以求证于大方之家。
12、(简析)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13、描写歌妓的生活、思想以及自己的缠绵感情。这类词数量最多,如《迷仙引》等。这些词写得感情真挚,委婉含蓄。
14、(简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15、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16、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作者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17、柳永这几方面的拓展,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苏轼,对苏轼早期词作颇有启发,如《八声甘州》影响了苏轼慢词《沁园春》。苏词开阔博大的景象,雄浑矫健的音节,正有得于当时盛行的柳词;只是柳词往往笔锋一转,回到了柔情的描写,苏词则始终在开阔博大和雄浑矫健的豪气中。
18、(简析)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阕写居者高楼凝望、怀念远人之愁思。中阕写游子在旅途对京都居者的思念。下阕“暗想当初”承上阕“思悠悠”,是行人的忆念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步步深入,结构有序,内容丰富。
19、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20、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
21、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22、平生意气遁入花红柳绿中,仍有激愤之音,不过换了浅堪低唱后只剩狂放,际会风云处已无消息,便纵情风月,任白衣飘飘。
23、描写羁旅行役,抒发江湖流落的伤感。这是柳永词在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暮雨初收》、《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等。在离愁别绪的描写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后的悲愤和失望心情,写得情深意切,凄楚悲凉,缠绵悱恻,生动感人。
24、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
2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6、柳永的诗词凄婉绵长、充满着儿女之情,他的用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他的词音律婉转、平易轻快。他更善于将情景交融,加上他词中的词都非常美,所以一般来说他的整体诗词充满着音乐和旋旎之美。
27、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28、雌霓:古代传说,虹出现时成双成对,其颜色鲜艳为雄,颜色暗淡为雌。又说,雄称“虹”,雌称“霓”。
29、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30、过片“游宦成羁旅”是全词的中心,为上片哀景作注,同时又引出下文,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行役之苦。“短樯”七字,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万水”两句,从“凝伫”来,因眺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展开叙说。“风亭”七字,追忆过去,慨叹现。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了。“刚断肠”
31、柳词也有直接描写男女交欢之怍,如《斗百花》、《菊花新》,以及描写妓女的姿态,如《柳腰轻》。
32、柳永(约985___1053)原名三变,其父柳宜,从论语中取:“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历。”取三变。字景庄,后改永,字耆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排行老有两兄,大哥;三复,二哥:三接,三兄弟时号“柳氏三绝。”柳永在族辈中排第又称,柳七。
33、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34、这是柳永写给两渐转运使孙何正的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但结果孙何正请柳永吃了顿饭,就打发他走了。只留下这首词,千古留传。
35、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36、(简析)这是一首相思词,描写了诗人辗转难眠,由“乍觉”到饱受煎熬,再到苦苦挣扎,最后发出真挚的誓言的心理历程,层转层深,历历在目,整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是颇具特色的一首小词。
37、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38、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39、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40、(简析)《戚氏·晚秋天》词是柳永自制的新调之共三片,长达212字,是宋词中仅次于南宋吴文英《莺啼序》(240字)的最长的慢词。
41、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2、这样的氛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没有一种“有病呻吟”之“经典”精神难于道出其中的原委。柳永词之所以深得歌妇倡优的喜欢,不独感怀颇深,亦包括了他是“有病呻吟”,这“病”既是他仕途多舛和官府之贬斥的根蒂,也是他长期深入民间了解下情的必然反映,他不会唱出高调,不会空谈治国,即使如《望海潮》那样的词句亦颇多疑虑,这是必然;更是他性情的真实流露。于此,满天暮雨后的冷落关河,不单是简单的羁旅愁思,也不单是简单的凄苦的个人情绪,其中蕴味不可弃去他孤独的命运叹惋。目睹无言流水,连辛幼安也会不避婉约地写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何等凄壮。
43、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44、这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词作。词的上片写词人因思念而辗转难眠,颇有五言古乐府之神韵;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整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45、下片重伤今,着重写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理。而今离人已经“渐行渐远”,加大了空间与情感的距离,“虽悔难追”。似乎当初若再委曲一些、再容忍一些,还是可以挽留住的,而今距离愈远,纵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根据这种情形,即使寄去消息,终究也是白费。“消息”两字分用,是一种修辞方法。她也打算过同他再继续那一段爱情生活,“重论缱绻”。无奈她经过“翻覆思维”,从现实状况下得出的预感,经过分离的痛苦和被弃后的冷静思考,她已认识到情感是不能勉强的,纵使可能重续旧欢,恩情也不似当时的“如鱼似水相知”那样融洽了。这几句丧气话,表面看来有点煞风景,但实际是一个久经忧患者对人情世故的清醒认识,是情感和哲理的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