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妮:最出名的是顾城,还有海子、舒婷,这些他们知道,北岛就很少人知道了。现在的孩子的兴趣点不在这上面,他们最喜欢的肯定是打游戏嘛。我觉得这也挺好的。一个平常的社会里特别关心诗歌的人从来都是少数,只有在社会突变的情况下,才会全民读诗写诗。八十年代所有人都一股脑地热爱文学,并不正常。
2、对方不爱她了,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他们不能在一起,但作者自己仍爱着那个人。(席慕容诗集100首目录)。
3、 敬亚老师在《一个人怎样飞起来——论王小妮》一文中谈到:“1985年,是王小妮诗歌最凶险的一年。那一年,她写的是“恶”。南迁深圳她笔下的善,步步后退。那美,似乎已无力、无意与恶对抗……她的句子中,风吹草动,阴气逼人!
4、我们,在路上的我们,被时间追赶的我们,热爱活着
5、当然,这都是我猜的,若要知道作者本来的意图,就必须问她本人啦 。
6、受惠,到毕业止——一个外部阴影,正朝她降临!
7、过年的日子是随心所欲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不经济的日子。除夕连着初初二接着初三……不知无觉间,仿佛只是听了几阵鞭炮响,只是吃了几顿丰盛饭,年就三级跳般地舞着她的俏身子,从我们面前一闪而过了。
8、完成区域地理课本P124——134中国地理填充部分
9、《发明启示录》(龚镇雄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10、仪式由莱芜三味书屋经理王同瑛主持。垂杨书院院长亓凤珍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恒杰先生共同为垂杨书院莱芜文化创意中心揭牌。艺舟书舍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田超先生题写了匾额。
11、她总是埋着头,把老师絮絮的声音也深深地埋进桌面。她站起来,走过我桌子旁,飞快地扔下一叠纸。……她又回到了某个小村。她说她还是村里那棵玉米,她还是灶里的那堆柴火……她看见山坡上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用火的方式偷吃年轻的黄豆。她看见他们的嘴很黑很黑,他们的镰刀很白很白……她能写得极快!她几乎可以一天写出十几首诗。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朝各代的风采。诗词佳句中蕴含的文采佳韵,是旷世才子们情怀的表达。从《诗经》中的文笔中,体会“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爱慕,体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壮志,借诗句表达情感,从情感中体会诗句。汉赋中的长篇大论,有爱国之情的激昂,更有汉代历史文情的刻化,从文化中感受历史,由历史体会文化。唐诗更是文化传承的顶峰,“云想衣裳花想容”多美的诗,美中渗透着文化的符码,语言的深奥。宋词,从小词中体会大雅,从微言中兴于文化之大,从小词中感受境界,从境界中领悟人生,王国维口中的三大境界,起于小词,起于文化,可见文化与人生境界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元曲中余音绕梁的曲调,又何尝不是文化的符码,曲中有意,意中有情,是后来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根本。明清小说更有韵味,《红楼梦》等著作,又何尝不是文化的体现,《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文化符码的体现。可见文化从古到今的传承从未断过,人的感情,意境,生活,都有文化的记录,文化是广义的,他在我们身边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文化是精髓,根基。
13、1976年,叶嘉莹52岁时又遭遇致命打击:大女儿和女婿车祸不幸离世。就是那个在最困顿岁月里,跟她一起寄人篱下、躲在床底、坐教室最后一排哭喊妈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