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第一次看到这副对联,是小学的时候,在我们县新华书店,翻一本讲对联的书,看到这个惊讶得不得了,觉得太厉害了,居然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个字都给串起来了,还讲了诸葛亮一辈子干过的所有大事。这种对联就属于你看了一眼,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它非常特殊。
2、诸葛亮七擒孟获,通过攻心之策而平定了南蛮,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千百年祭祀。作者认为,诸葛亮的“攻心之策”在治理地方上很有裨益,只有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够赢得胜利。
3、第一副,上联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关羽的大哥是刘玄德,三弟是张翼德,所以说他跟有德的人做兄弟。那么下联是什么呢?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他的朋友是赵子龙,老师是诸葛卧龙,所以他的师友都是人中的龙。这个对联啊,有意思是挺有意思,但它其实就是玩文字游戏,我们学写对联的话,一般不去学这种,这种纯粹就是巧了。德兄德弟,但他自己名字里没有德,龙友龙师,但他自己也不是龙。所以这种对联,就是看个乐呵。
4、 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
5、虽然这副对联比较文雅,也比较依靠读者对典故的认识和理解,的确不是通俗易懂的对联。但不得不说,这是一副文采飞扬的对联,虽然是集句的方式,却显示着作者的才华,也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对于诸葛亮的敬佩。
6、3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 。
7、七纵即七擒孟获(抓了孟获七次,又七次放掉,使得南方心服口服,为讨伐曹魏奠定了后方的稳定);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称为八阵图。
8、 (8)叙事联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 枪刀映日,金鼓震天 三载亡秦,五年灭楚 外患未宁,内忧将作 招军买马,积草屯粮 放鱼入海,纵虎归山 四海难容,一身无主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9)抒怀联 重扶社稷,再立江山 斡旋天地,补缀乾坤 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扫清奸d,恢复中原 (10)明理联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情虽兄弟,义同君臣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11)外貌联 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 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 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写诸葛亮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 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9、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10、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两钓渭水,两父子两邀姜太公。
11、下联出自《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2、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三国争霸,三君主三势分天下。
13、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堪,不少地方都爆发了起义,当时四川境内就有白莲教、红灯照起义。朝廷任命岑春煊为四川总督,并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平定此地的叛乱。赵藩内心十分清楚,之所以会有这些起义的发生,都是因为朝廷和当地官府的腐败,但因为官职低微,他没有能力阻止朝廷的做法。
14、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
15、其五任南阳知府。在一个地方五任知府,这在古代十分罕见。这罕见的背后,仍然是才能。
16、上联缅怀了诸葛亮的功绩,“许先帝驰驱”出自《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东连吴会”,指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
17、 (14)环境联 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18、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19、4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20、第6副对联:王佐奇才,儒者气象;伊吕之间,管乐之上。
21、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22、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算是一个奇人!说他是个奇人,有两个原因。
23、上联化用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名句,赞颂了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忠诚,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第3副对联:梁父吟成髙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25、尽管顾嘉蘅政绩卓著,但许多人知道他,却是因为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6、第8副对联:誓欲龙骧虎视,以扫荡中原,惊风雨,泣鬼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时当地裂天崩,求缵承正统,失萧曹,见伊吕,西汉功臣,东汉功臣。
27、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文人赵藩。对联主要从“诸葛亮治蜀”的角度展开,既是对诸葛亮的歌颂缅怀,也是对诸葛亮精神的活学活用,在当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28、下联用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来对应数字词,别出心裁,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忠心耿耿,可以说相当巧妙。
29、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30、很多人都说,顾嘉蘅此对联,是为了平息襄阳与南阳的躬耕地之争,甚至说顾嘉蘅是“和事佬”“和稀泥”的。其实,这都冤枉了顾嘉蘅,一副对联只能说明顾嘉蘅境界高。其实顾嘉蘅是有明确立场的,他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三顾茅庐发生地就在南阳卧龙岗,他是诸葛亮的崇拜者,更是“诸葛亮躬耕南阳说”的坚持者,有图,有真相——
31、 (12)内质联 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 写孙策“招贤纳士,屈已待人”; 写西凉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2、文宣,就是孔子。关羽是山西人,他在孔子的时代后面,所以叫“后文宣而圣”。“文”对“武”,“千古”对“一人”,很好。这副对联里,上下联是不能反的,还不仅仅是因为平仄的问题,平仄都是可以调整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拿岳飞来和关羽比,这不算抬高关羽,关羽是一点不在岳飞之下的;而拿关羽来和孔子比,那是真的把关羽抬得非常高了。如果是写孔子的对联,是绝对不能这样写的。因为你写关羽,就是要抬高他,所以要把孔子放后面,孔子放前面的话,后面的岳飞根本就镇不住了。
33、第2副对联: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34、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35、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6、两表酬三顾(上联),一对足千秋(下联),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37、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38、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合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9、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
40、下联化用杜甫“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名句,说诸葛亮治国的才能堪比伊尹姜子牙,盖过萧何曹参。
41、第1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2、 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43、第4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44、 (13)动作联 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 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 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 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 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 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 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45、翰林纪晓岚的妙联: 与乾隆对的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向右翻
46、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47、认真说起来,这个对联最精彩的还是上联,而下联则稍微有点“逊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下联的“平西蜀”,已经被上联“收二川”说过了。下联的“定南蛮”,已经被上联的“七擒”说过了。
48、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49、 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50、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歌颂诸葛亮的9副对联,文采飞扬,情真意切动人心。
51、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52、奈何天不遂人愿,在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先后六次到京城参加会试,却均已落榜而告终。公元1893年,赵藩被调到四川做地方官,虽然官职不太高,但他为官清廉,工作相当努力,丝毫不畏权贵,多次亲自带人赈恤灾民,当地百姓对他非常钦佩,称赞他为“赵青天”。
53、结合上下联,不难总结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诸葛亮在出山之后,先后帮助刘备收复东川和西川,并平定了南蛮等部落,然而正当蜀国逐渐强盛之时,刘备却在夷陵之战后病逝,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感谢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于公元228年起,先后发动了六次北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诸葛亮最终都无功而返,空留一生遗憾,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在临死前,诸葛亮曾想用点天灯的方法为自己续命,然而最终都失败了。
54、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5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只有淡泊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只有清心内收之时,才会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