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格拉底相信,好人不会受伤害,宁愿受冤枉,也不冤枉人。好人,就是和内心保持对话,遵循内在召唤的人。(苏格拉底人物简介)。
2、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跟了他二十年。亚里士多德曾经受马其顿国王的聘任,担任过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雅典被亚历山大征服之后,亚里士多德以帝王师的身份重回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院。他的学生们后来被称为漫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希腊各邦掀起反对马其顿的风潮,他也受到波及,被雅典人控以“渎神”的罪名。为了避免苏格拉底式的悲剧,他逃离了雅典,留下一句名言:“我不要让雅典人第二次谋杀哲学。”随后第二年便逝世了。
4、(单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是以( )为主的教学方式。
5、❥普通话{在认定前完成,除语文幼儿外二乙以上}
6、 《图像的生与死》是一部讲述图像在西方的起源、演进和死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通过分析图像及其传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全书论述了西方人视角下图像从魔幻的到艺术的再到经济的演变过程,对技术革命与集体信仰对于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作者从西方哲学、宗教、艺术、科技、媒体等方面,对图像起到的作用和反作用进行了详尽又深入的解读,许多观点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如认为对图像的控制和传播造成了世界的差距和不公,能给读者带来很大启发。
7、(单选)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又有一个名称叫( )
8、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孔子死后十年,早于墨子出生一年。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在教育上,他和孔子一样实行“有教无类”,以“问答法”著称。他以完美道德的形象受到古今人同声称颂。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本人没有著作,他的哲学和教育观点主要反映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里。
9、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共六条。具体内容如下:
10、 梦想,就是在黑夜中寻找精神光明。沉思,就是在孤独中感受灵魂升华。只有善于梦想和沉思,才能产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11、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12、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关键看谁是来上这门课了。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而其首要的目标则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也是一本通识类哲学教材。它就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出版于2006年并风靡数十年的《西方哲学与人生》(共两卷)。
13、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14、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15、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16、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17、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18、苏格拉底: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
19、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
20、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21、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22、就是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人一心扑在学问上面,成为当时雅典众多智慧青年所爱戴的老师。
23、如果说苏格拉底用生命为之奠基的是雅典人民理性和思辨的传统的话,他的徒弟柏拉图则在老师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思考更广更深。亲眼看着他敬爱的老师被不义的判决所陷害,柏拉图年幼的内心必然曾激起过极大的波澜。影响柏拉图的,除了其恩师苏格拉底,还有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除了数学之外,他最有名的立场就是主张灵魂不灭。他的思想给了柏拉图很大的启发,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人一死就什么都跟着结束了,那么我们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八分之九十都是浪费的,我们为什么那么辛苦读书、求取知识呢?我们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呢?工作的目的究竟何在?反正最后都要离开世界,一离开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这一生付出的许多努力、奋斗所获得的成就与成功,都只是一种幻象而已。大多数人当然不愿意接受类似这种的消极、悲观的想法,这时就必须承认,人是有灵魂的。但是灵魂究竟是什么呢?柏拉图就想要想办法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灵魂不灭。
24、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写作了《对话录》、《理想国》等作品,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爱情观上,全面构筑了其理想中的世界。许多人谈到柏拉图式的恋爱,就会说那是个完全没有行动的爱情。他们认为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精神层面的,这其实是误解了柏拉图。柏拉图并未完全否定爱情的生物性表现,他以一个有趣的希腊神话来说明,古时候的人是男女合体的圆柱体,每个人都有四眼、四耳、两双手、两双脚,跑起来非常快,因为这个人的两部分志同道合、浑然一体。这种人圆满美好而且能力很强,不过神看了却很嫉妒,便将之一分为变成了两个人。从此以后,人们为了追求圆满的生命,便一生都在追求另外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