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比如“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虽然都形容说话,但前者多作褒义用,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后者多作贬义用,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在“他引经据典, ,众皆悦服”里只能用“侃侃而谈”,而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里只能用“夸夸其谈”。“弹冠相庆”与“额手称庆”亦然,前者为贬义,后者为褒义。前者指一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掸掉帽子上的土,互相庆贺将做官或得势;后者意思是双手合掌,举到头顶,表示庆幸,常用来表示人们遇到喜事或听到喜讯后互相庆贺。在“有了狐亲狗戚的靠山,阿猫阿狗都得 ,否则什么都无从说起”里只能用“弹冠相庆”,而在“久雨之后倍觉欣喜,想农家必 ,谓天公不肯绝人矣”里只能用“额手称庆”。
3、(示例):诸公热诚毅力,十倍仲恺,当有善法,济此艰难。庶几~,危亡共拯。 ◎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
4、例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5、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形容非常团结的成语)。
6、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7、众虎同心 (zhònghǔtóngxīn)
8、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9、例14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10、我国运动员张虹不畏强手,最终勇夺金牌,铩羽而归。
11、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
12、在各级d的组织中形成经常健全的、团结一致的、联系群众的领导核心,是极端重要的。
13、吴越同舟 (wúyuètóngzhōu)
14、(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15、《易经》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传说,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形容非常团结的成语)。
16、(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7、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18、华夏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19、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20、 众心如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1、并肩作战: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2、道教所提倡的“柔弱不争”是懦弱可欺?不对!
23、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4、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25、出自《易经·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一语中的“大而能谦”这条成语,后用来指既有一定的知识、名望、地位或财产等,又能够谦虚待人的人。
26、众人划桨开大船,团聚力量大;双桥好走独木难,有国才有家;团结一致爱中华,齐心协力建设家;凝聚中华精神,携手你我他,祝福祖国更加强大!
27、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28、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29、同甘共苦: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30、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31、“谦虚”是中华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易经》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易经》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32、晶莹剔透 挥毫泼墨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从语境写露珠来看应选“晶莹剔透”。“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从语境“一幅幅画卷”来看应选“挥毫泼墨”。)
33、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34、一虎难敌众犬: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战胜不了众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35、同心叶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3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到别国。现多比喻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37、“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华夏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华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华夏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38、例30中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
39、综上所述,华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华夏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40、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