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形容心静的诗句)。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3、3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8: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熖啤だ畎住侗狈缧小罚
5、这是一首赠答诗,描写了一种在小暑开放的花——石竹花。石竹花颜色鲜丽,让人疑觉它被朝霞染上了霞光。花瓣精巧好似用匣刀细细剪裁。它不惧酷暑炎热,能在小暑绽放。蜜蜂也爱它颜色动人,思念丈夫的女子看到它也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诗人见到此花更添离愁别绪,思念友人的心情百转千回。诗人借物抒情,通过小小的石竹花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
6、"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7、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8、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每一个不懂爱旳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然后经历一场撕心裂肺旳爱情,然后分开。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旳人,却不敢再爱了。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任何事、任何经历,包括爱情、工作,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9、不产生无谓的想法,不做无谓的事情,始终保持内心的干净与宁静。形容心态很平静的句子让一切随缘,随性,随心,悠然自得,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凡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1、只有拼出来的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送给自己共勉。
12、说到这一点,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也描写了类似的状况。旗子是最能感知风到来的,诗人感觉到凉意却看不到旗子的摇动,说明这并非是真的有凉风,而只不过是在夏夜当中的心静自然凉。
13、这首古诗也是如此,一开始诗人就告诉我们。晚上太热了和中午一样炎热。闷热的天气实在无法安睡,所以就打开房门,在月亮下稍微站一会儿,期望能有一点点凉风。
14、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诗)
15、临风散忆,过往的路段极速漂移,迷幌成剪影,上演幕幕擦身于瞬间。感情不过一夜尘埃,瞬时开合兴衰,风化了爱的虚名。
16、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唐代惠能《菩提偈》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17、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18、凡鸟爱喧人静处,闲云似妒月明时——唐·司空图《山中》
19、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唐·崔颢《入若耶溪》
20、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
21、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22、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禅诗,同样妙绝古今。他有一首《观潮》七绝:“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此诗,据说是苏轼临终时,给少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南怀瑾先生在《圆觉经略说》中指出: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以后的境界。庐山风景太美了,钱塘潮非常壮观,这一辈子没有去的话,死了都不甘心,非去不可。等到到了庐山,又看到了钱塘潮,本地风光,圆明清净,悟道以后,就是这样。没有悟道以前,拼命地学佛呀!跑庙子呀!磕头呀!各种花样都来,要有功德,要怎么苦行都无所谓,要怎么刻薄自己都可以。“未到千般恨未消”啊!及至到来无一事,真的大彻大悟了。怎么样呢?“庐山烟雨浙江潮”,原来如此。这使人联想到《五灯会元》所载南宋黄龙派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著名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里讲了三般见解,指的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亦即入禅的三种境界。这与黑格尔所讲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有相同的机理。最初境界与最后境界看似一样,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最初的山水是纯自然的山水,而大开悟时的山水已经是禅悟的山水,禅与自然合而为一了。青原禅师这段语录与此诗确有相通之处,说不定是接受了东坡居士的启发与影响。
23、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4、回眸一笑嫣然娇,断魂飘摇上碧霄。愿与卿卿两相欢,不发毒誓不肯饶。——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