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孔子名言语录)。
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古人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人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孔子名言语录)。
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11、·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
12、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3、(译文)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14、·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8、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19、(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0、·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21、(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22、·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23、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24、(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25、(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6、(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29、⊙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31、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3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33、·过犹不及。(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过了和不足是一样的。
3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35、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会讲究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会相互勾结在一起,而不会顾全大局,讲究团结。
36、(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38、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39、(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41、(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42、翻译: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3、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44、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6、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4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8、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0、(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5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52、(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53、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5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5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7、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8、(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59、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0、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61、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2、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6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4、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65、(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6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7、这十句是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及翻译。适用于“学习”的常考作文主题。
68、(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9、⊙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71、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72、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73、(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7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75、(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7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77、⊙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8、·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79、⊙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80、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81、(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8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3、(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84、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行事,其中必然有人在某些方面可以当我老师的。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85、(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