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格尔讲学极为明晰易解,不似他写的著作那样晦涩难读;因为他极其注意听众的理解力。”
2、费尔巴哈说“信仰是爱的反面”,确实如此,爱、道德是与理性一体的,而信仰从来就是排斥它们。发明地狱的是信仰,而不是爱和理性。对爱来说,地狱太过恐怖;对理性来说,地狱又太过荒谬;对道德来说地狱是一种残忍。而在信徒看来,地狱却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地狱,用什么来责罚不信者和作恶者呢?所以有信仰的人多是有野心的独夫,必然要迫害他人。
3、“中国”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起着反衬西方文明的作用,没有中国的落后,也就显现不出黑格尔所处的西方文明的先进;反过来说,没有黑格尔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立场和观点,中国也不至于那样落后不堪。黑格尔按照他的评判模式,在他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的材料中,解读出他所要看到的、一切低级、落后和愚昧的东西。如此解读是系统的,全方位的,举凡哲学、思维方式、语言、道德、政治、宗教等等方面,凡是他认为人类精神有进步的领域,都有“中国”阴影的反衬。
4、黑格尔辨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
5、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当前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正确。
6、因此恩格斯指出,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会得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取代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所以黑格尔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7、他的这一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8、知无知是思想激荡的地方,欢迎你加入我们《哲学史讲演录》的共读学习。
9、信仰使人气量狭窄,再也容不下怀疑和不同的意见。如果遇到怀疑者,信徒就立即产生恨意,进而过渡到迫害。不信者之间却没有这种意识,从来都是教徒之间的迫害,却很少有不信教者对信徒的迫害。信徒不爱活生生的人,他只爱上帝,只爱他自己的欲望,他厌恶所有干预他欲望的人,他甚至还要布道,还要所有人产生跟他一样的欲望。——信仰者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埋藏着作恶的种子!
1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8期:毕达哥拉斯派与塞诺芬尼
11、宗教信仰是什么呢?费尔巴哈说:“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相对抗的主观的东西。”简单的说,信仰就是对某种主观的东西无条件的确信,这种确信是排斥理性的。
12、辩证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需的,不可跨越的,否则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真理。(黑格尔哲学属于)。
13、其实稍微了解黑格尔哲学都能看到,黑格尔哲学里面“3”这个数字非常重要,一切事物似乎都以“3”出现,比如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分成3个大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逻辑阶段又分为三个阶段: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等等。为什么黑格尔这么注重“3”呢而仅仅因为辩证法包含正题、反题、合题的3个阶段。
14、这让我想起了在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里面,作者说,我们往往认为“脆弱”对立面是“坚固”或者“坚强”,而忘记了,“脆弱”至少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反脆弱”;我们往往认为脆弱意味着风险和损失,而坚强意味着安全,但“反脆弱”恰恰意味着从风险中获益,事物并非矛盾对立的,非此即彼的,世界也并非完全合乎逻辑的,而是混乱和随机的。
15、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16、黑格尔的哲学建树基于他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17、黑格尔的辩证法逻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因为他用运动变化的辩证思维,解释了这个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人类认知的几乎所有领域,看似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但问题恰恰出在他们的基础逻辑上。
18、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构成了整个思想发展史,也构成了整个哲学。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旧时代哲学的批判而获得统治地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厮杀的战场”。整部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
19、黑格尔反对将哲学视为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他认为这种错误观念无异于主张“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勿先下水游泳”,就像“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不懂哲学的人也一样会思考,只是说哲学会让人更明智地思考。
20、黑格尔又以为,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人们有了足以把它同其他所有事物分开的充足知识,那么这个事物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导出来。但黑格尔的这个见解是错误的。也就是凭借这样一个错误的见解,黑格尔建立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不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一个真理:逻辑越糟糕,由它得出的结论就越有趣。
21、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5期:柏拉图(上)
2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0期:伊壁鸠鲁学派和新学园派
23、前面我们聊了,辩证法的核心是“正反合”,也就是“正题、反题和合题”,世界是在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中不断螺旋上升发展的,这是一个“正反合”的三元运动过程。
24、“主体”和“自由”是黑格尔规定“精神”的两个核心概念。精神的首要特性是辩证的运动,而“主体”就是运动的主体。主体在运动中逐步地完善自身,同时实现精神的价值。主体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价值,它就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自由。主体首先转向自身,在自我意识中获得思想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自我意识即主体性。其次,主体在创造文化的历史中获得政治上、生活上的自由。最后,主体在认识绝对精神的艺术、宗教和哲学活动中获得完全的自由。黑格尔肯定西方文化的不同形态,如希腊哲学和艺术、希腊罗马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和近代哲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和自由,它们构成了人类精神进步的环节。他否定中国伦理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无异于把中国伦理排斥在人类精神之外。
25、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活动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由思想的运动。哲学的目的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
26、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章中,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接露了黑格哲学中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体系解体的必然性。
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28、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6期:培根和波墨的哲学
29、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
30、甚至可以说,在日常的事实世界里并没有绝对的矛盾。罗素认为,无论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持什么看法,一个事实都不可能与另一个事实相矛盾。比如贫穷与富裕并不矛盾,而只是不同。黑格尔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多面性。
31、于是,但凡需要对事物进行划分,黑格尔都会把它分为3份。比如他的历史论述就只承认东方世界、希腊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人的世界,其余似乎根本不重要。罗素说,为了对称,这样做当然也行,但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似乎就没有说服力了。
32、“现在黑格尔的讲义已经听完了,除掉他的美学而外,他的全部讲义我都听过了,他的《逻辑学》甚至听了两遍。”
33、在辩证法中,事物发展到后一个阶段,其实蕴涵前面所有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消失,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会作为全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存在。
3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4期:经院哲学的基本主题
35、“在东方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在希腊只有少数人自由,在日耳曼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皆自由,这就是人作为人是自由的。”
36、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37、黑格尔用辩证法“精确地”介绍了这个世界,看起来完美,但往往看起来完美的,其实同时也意味着偏见、不全面或者忽视了细节,脱离了现实,把哲学变成了一种逻辑思辨的游戏。
38、信仰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违背理性,其实就是心情的无限与感情的过度。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超脱外界的束缚,渴望暂时压服理性,以让想象力的翅膀自由驰骋。信徒渴望奇迹,就是渴望超脱于自然之外,因此费尔巴哈说:
39、信仰的排他性同样存在哲学、历史、政治等领域中,一旦我们坚信了某个观点,并持续很长时间,就很容易使这个观点变得偏执和片面。如果某种学说被人奉为官方哲学,它也会很快沦为教条和戒律,进而僵化并腐朽。信仰是有d派性的,谁不拥护基督,谁就是反基督;谁不拥护我,谁就是反对我;信仰的排他性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一大阻碍,需要理性的怀疑来补救。
4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5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哲学
41、哲学知识本身,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哲学史昭示的是一系列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凭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赢得理性知识的珍宝。
42、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43、宗教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生活,二是人的本质。只有人才有宗教,动物没有,因为人具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的本质。
44、 全书分为“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
45、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当时的东方还没有达到自由的原则。他说,在东方只有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主导性的范畴不是自由,而是恐惧。意志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怕死的。思维不是自由的,而是依附性的。
46、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黑格尔还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47、西方哲学都有这个传统,喜欢用火、光明、太阳来打比喻。火的哲学体现一种自我燃烧,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时烧向外部世界,灵魂的自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能动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动性的作用。
48、应该承认,哲学思想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基础,而新闻传播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并且掺和着许多现实因素而形成的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49、黑格尔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0、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51、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2期: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
52、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发生分化和解体。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哲学。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施蒂纳则鼓吹无政府主义。
53、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另一个就必然为假,那么这两个陈述就是矛盾的,反之亦然。但两个相反的陈述完全可能均为假,尽管它们不可能都为真。比如好人和坏人是二元对立的,但几乎所有人,都并非好人,也并非坏人,也就是说,除了好人和坏人之外,大部分人并非这两种绝对的对立,而是不好不坏的人,或者不坏也不好的人。
54、信徒愿望不死,神就可以获得不死之身;信徒愿望万能,神就可以万能。宗教绝非真正的禁欲主义,它只是把所有欲望都集中在一地方,进行极度的放纵而已。世间还有谁的欲望比那些苦行僧、炼丹道士更加强烈呢?——他们渴望超出生死生死轮回,渴望长生久视,渴望住进天国。因此,教徒绝不是清心寡欲者,他们是最贪得无厌的鄙夫。
55、很多第一次参加谌洪果讲座的知友都说:买的时候觉得50元太贵了,听完才觉得太便宜了!所以,谌洪果老师精心准备的亚里士多德系列绝对超值啊!)
56、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8期: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及洛克、霍布斯
57、这时费尔巴哈尽管对黑格尔主张哲学与基督教教义一致的观点存疑,但已几乎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了。在黑格尔死后,由于他的哲学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点,信徒们后来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黑格尔晚年的宗教思想,用他的哲学来粉饰基督教;另一派则发扬辩证法及批判精神,对基督教进行了怀疑,发起宗教批判运动。费尔巴哈跟施蒂纳、鲍威尔等人都属于批判宗教的青年黑格尔派,他表达了自己跟黑格尔的分歧——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就是哲学中最高的、最绝对的东西,费尔巴哈则认为它只是哲学中的一部分。
58、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期:哲学史是连续不断的觉醒
59、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60、在黑格尔看来,中国语言的落后反映了中国人缺乏精神、思想贫乏。他认为语言是“精神的特定存在”,“语言好像是思想的躯体”。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它的精神和思想是一致的。他把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看成是先进和落后的精神的区别。按照他的说法,在拼音文字中,一个名词由连续的语音表达出来,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独立概念,这是理智固有的最有价值的表现思想的方式。象形文字把名词分解成不同的图形,从而切断了名赐概念、语言和思想之间的连续性,把思想限制在图形的空间形式中,使精神丧失活力。他因此说,象形文字只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精神处于停滞状态的民族。
61、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按耐不住自己,跃跃欲试,一头扎进最迷人、最高贵的智性生活。
62、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6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7期:亚里士多德(上)
64、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辩证的,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相互联系的,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从而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对于黑格尔来说就是吸收了他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抛弃他的唯心主义思想。(首)
6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66、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8期:亚里士多德(下)
67、理性是人的思维能力,意志是人的欲望,心使人拥有爱。人活着,无时不在思考求知,无刻不想要随心所欲,始终渴望爱与被爱。但现实的社会生活窒息了这三种意识。无休止的肉体劳作剥夺了人们思考的时间,物质的困乏令人感到四处受阻,仇恨和嫉妒阻断人们之间的爱与被爱。
68、黑格尔说,思想必须独立,必须达到自由的意识,从而能把握住绝对的理念,能使存在者以普遍的方式被把握或思想。这种普遍的规定,这种自己建立自己的思想,是哲学的起始。
69、“人或是在恐怖中,或是用恐怖来统治人;二者是处在同一阶段。”
70、第恩格斯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是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向前推进而得出的革命结论.
71、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斯图加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72、黑格尔不把东方的哲学归进他的哲学史。这意味着东方的哲学不符合黑格尔对于哲学的定义。那么,黑格尔具体如何看待哲学呢?
73、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9期: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74、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这意味着,哲学不仅涉及理性,还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要融入哲学世界,就不能和生活脱节。
75、“信仰限制、约束人;它使人丧失了恰如其分地来评价别的跟自己区别开来的东西的那种自由与能力。信仰拘泥于自己。”
76、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77、神学的秘密就是心理学。我想要思维,我就设想出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我渴望满足,我就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道祖;我期待着爱与被爱,我就臆想出博爱众生的佛陀。任何宗教都可以在人的心理找到对应,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同样如此。
78、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哲学发展就是从花蕾状态到花朵状态,再到结果状态,这个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容纳、否定、推进。
79、在现实生活的苦难面前,人无法从自身中去实现三种意识,于是他们把这些意识对象化为某种精神,并使之具象化。这种具象化的精神就是上帝,我渴望知道一切,因此上帝必然是无所不知的;我渴望意志自由,所以上帝就是无所不能的;我渴望爱他人又被他人所爱,故而上帝博爱众生——只憎恨异教徒。
8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6期:印度哲学及希腊哲学引言
81、谌洪果,法学博士,知无知创始人。著作《法律人的救赎》、《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学城里的公民》、《归根复命》、《正义的思辨与判断的尊严》。
82、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琢磨它。
83、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