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接着,皇叔继续显示出他高明的政治手腕,向朝廷上表,推荐孙权代理车骑将军(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这个时候,荆州刺史刘琦死了,《通鉴》载,孙权以刘备领荆州牧。
2、《通鉴》上说,孙权“以备领荆州牧”,好像刘备的荆州牧是孙权给的似的,其实大错特错。
3、也就是说,刘备借荆州,可以理解为,就是借了包括治所江陵在内的南郡。
4、而荆南四郡: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名义上还在曹操所把持的汉室的管理之下。(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
5、欢迎来稿,为《千古名将英雄梦》拾遗补缺,莫要遗珠了名将风流
6、话说得很清楚了。而“但求三郡”之语,更颇有退让之意。
7、(借这个图看一下,荆州七郡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8、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9、《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吴录讲,刘备对周瑜说:
10、然而,江陵易手说到底,并不能算刘备的功劳,甚至不能因此夸赞周瑜:
11、因此,孙权特意派遣特使前往江陵,与刘备相约共同伐蜀,获得地盘后两家平分,如何?为了说动刘备,孙权在信中是苦口婆心:
12、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权当即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入蜀,向刘备“讨债”,要求刘备归还荆州。
13、我正要打凉州。等打下凉州,就把荆州全部还给你们啦~♪
14、辛辛苦苦打下南郡的周瑜,充分发扬了高风亮节的精神,直接把南郡的南部划给了艰难创业的刘备,这其中就包含了油江口!其实,早在刘备攻取荆南四郡的时候,就曾驻军在油江口,对这地方也是有感情,干脆给它改名“公安”!这地方就成了新的荆州治所!
15、虽然在名义上,刘表有权管辖荆州的全部七个郡,但前面说了,南阳郡被袁术占据,刘表奈何不得。到后来,南阳又先后被张绣、曹操攻取,一直不在刘表手中。所以实际上,刘表能够管到的地方,只有其余的六个郡。
16、赤壁之战后,孙权立刻派周瑜进攻南郡,但遭到了曹仁的顽强抵抗。在此期间,刘备一方面派兵帮助孙权攻占了部分南郡,另一方面占领了处于政治真空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攻克南郡治所江陵,基本将曹操的势力赶出了荆州六郡。
17、殷观,字孔休,生卒年,不详,籍贯郡县,不详,他一生行事如何,也不详(注2)。事实上,他在历史上就留下了这一句话,这一个光彩耀人的时刻。
18、建安50年,刘备陪妻子回家探望亲戚,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并未给与回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他发誓一定要拿下江陵,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典故
19、我们回头审视一下,皇叔从寸土未有,到拥有四个郡,可谓是赤壁之战后的最大赢家。然而,皇叔仍不满意,皇叔依然要进取。
20、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21、陈矫等人,看到曹仁出城救(送)人(死),都害怕得不行;等到曹仁回城,陈矫等人不禁对曹仁感叹:
22、“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23、为此,刘备使出“拖”字决。孙权气不过,遂派吕蒙率军开向南郡,命鲁肃牵制驻守江陵的关羽部。刘备则亲率益州之兵数万救援荆州,双方隔江对峙。一时间,两大盟友竟剑拔弩张起来。
24、南郡之战后,周瑜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于发展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东吴无法单独对抗。
25、至此,刘备与孙权的荆州问题暂告解决,尽管不算公平,但不管怎么说,双方的旧账确也一笔勾销,因而也就谈不上此后谁欠了谁的情,谁该还谁的债的问题了。
26、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27、孙权听闻深以为是。而对周瑜的建议,孙权则“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28、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由刘表控制着。孙吴虽然屡次进攻荆州,最终也仅获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在刘表死后,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防止遭受迫害,则带领荆州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夏口镇守。曹操南下之后,刘琮投降,荆州六郡(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名义上都属于曹操的统治之下。而赤壁之战的争夺,则是被曹操、刘备(刘琦)、孙权一分为三的江夏郡。
29、三百个人,打数千人?难道不是送死吗?“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
30、公元209年,对于刘备来说,几乎天天都是好日子。这一年,原荆州牧刘琦病死了,这是刘琦的不幸,但对于刘备来说,那可是幸事。
31、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32、吕范也劝孙权留住刘备。但孙权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正应广揽英雄豪杰,故没有接受周瑜和吕范的意见,没有扣留刘备。但孙权也并没有答应刘备“都督荆州”的要求。
33、正在孙权为难之际,那剩下的1%的幕僚发话了。史载:
34、既然是荆州牧,那就得有像样的治所。但偏偏,荆州原本的治所——襄阳,在曹操手里牢牢捏着!而荆南四郡的位置,做治所又不太合适。
35、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
36、孙权见刘备势力大涨,便将小妹嫁给了他。孙刘和亲,一时间好不甜蜜~
37、当时在争夺荆州时,周瑜和曹操打了一仗,曹操败走,但周瑜也受了箭伤。趁这个机会,刘备就抢占了荆州。周瑜恨刘备占了荆州,要发兵与刘备一争高低。周瑜的谋士鲁肃劝说周瑜先礼后兵,周瑜身上有伤只好同意。
38、在民间老百姓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三国题材歇后语之也是《三国演义》在民间巨大影响力的体现。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与小说《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并不一样。那么历史上的“借荆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39、可是,这并不能满足孙权的野心,谁都知道荆州的战略重要性。鲁肃曾向孙权这样描述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荆州这块地儿没有谁不想得到,曹操想得到,因为他想要统一全国;刘备想得到,因为他要立足发展;孙权想得到,因为他要全据长江。
40、而“借地盘儿”这种事儿,在历史上,更是绝无仅有,作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竟然答应了,从哪个角度讲,都讲不通嘛。
41、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42、当时作为大都督的周瑜不同意,然而不巧的是他当时病逝了,由鲁肃当起了东吴的大都督。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说是借,然而孙权并没有完全拥有过。
43、如今荆州“借”给了刘备,而孙权被“关在”了江东。为了破局,孙权只得穿过妹夫所占之荆州,远征益州了。
44、荆州不是一座城池,而是很大一块地方。东汉划天下郡国为十三个州,荆州便是其中之它包括荆南四郡,即长沙郡(今湖南东北部)、零陵郡(今湖南西南部)、桂阳郡(今湖南东南部)、武陵郡(今湖南西北部),和荆北三郡,即南阳郡(今河南西南部),南郡(今湖北西部)及江夏郡(今湖北东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稍有实力的州郡长官无不称霸一方、割据自守。
45、然而,嫩归嫩,吃哑巴亏这种事,孙权可不干!
46、就在此时,曹操出兵消灭张鲁、占领汉中,益州门户洞开。大敌来临,刘备急忙与孙权讲和。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商定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孙刘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虽然保住了南郡,但实际上吃了大亏,以此换取孙权出兵攻合肥,迫使曹操回师救援。
47、刘备之所以对孙权这样低三下完全是当时形势所迫:
48、刘备觉得大家说得也有道理,正准备同意,一人大步流星出列,坚决反对与孙权共同伐蜀!
49、本年,周瑜病死。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军队,命程普兼南郡太守(南郡没给刘备)。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孙权同意,于是,从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属扬州)中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番阳郡(即鄱阳郡,江西省波阳县);从长沙郡(属荆州)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汉昌郡(湖南省平江县南);又任命程普兼任江夏郡太守,鲁肃为汉昌郡太守,率军驻在陆口(湖北省嘉鱼县西南陆溪镇)。
50、全文完,感谢将粉们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51、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52、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尽起家底,沿江出峡,向孙权寻仇,企图夺回荆州。却被陆逊在猇(xiāo)亭一把火,烧尽了所有。
53、“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54、扔一个江陵,若能让孙刘二虎竞食,挑起两家纷争,于曹操何乐而不为?
55、这位牛人是谁呢?不好意思,不是诸葛亮,不是庞统,不是马良,不是赵云,而是一位百分之九十的三国迷叫不出名字的人物,荆州主簿殷观,也就是荆州牧刘备手下负责文书起草的办公室主任。
56、虽说赤壁取胜,但在合肥方向,孙权还是不能实现对曹操的压制。整体上看,曹操的实力仍是强大,仅凭孙权一家的力量,迟早是玩不转的。
57、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夺下了汉中,刘备倍感压力,于是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刘备占据的一部分、桂阳让给孙权。于是荆州就变成了曹操控制南阳,刘备控制南郡、武陵、零陵,孙权控制江夏、长沙、桂阳的局面。
58、“周瑜卒,(程普)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还镇江夏。”
59、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
60、而周瑜一生也致力于达成这个计划,甚至在他死前不久,还专程去拜见孙权,请求由他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堂兄)一道,率军西征刘璋与张鲁,得到了孙权的首肯。但没想很快,此次西征因为周瑜之死而宣告流产。
61、南郡以北的南阳郡,现在在曹操的手里。汉水流域的襄樊,以及南阳盆地的宛(yuān)城,此时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62、公元215年,经过孙刘两家的友好协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备。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63、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64、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65、鲁肃无法只好将文书带回给了周瑜,周瑜打开文书观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借了明年还。"周瑜马上说:"先生上当了!"周瑜说这明明是一句滑头话,无论哪年哪月都可以说‘今年借明年还’啊!
66、孙权大怒,派吕蒙等人攻取三郡,派鲁肃屯兵巴丘抵御关羽,孙权自己也亲往陆口督战。
67、这样,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一下子占据了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共五郡(当然这五个郡在名义上是刘琦的,由于刘琦不久后病死,所以它们自然归属刘备了),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同时期曹操只占有小半个南郡,也就是他自己所设的襄阳郡,和一个南阳郡,孙权则占有大半个南郡。一时间,荆州居然也呈现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68、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
69、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70、这下好玩了,孙权的徐州牧是虚的,因为徐州根本就不在你孙权手中!可是刘备的荆州牧可不一样,至少荆南四郡都在他手上!
71、注1:见《三国志周瑜传》:“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蹩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72、这虽然只是一场并不美满的政治联姻,可是对于北方的曹操——了不得啊,孙刘这下更难啃了!
73、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74、这三个地方,都没说是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的。我们只能说,司马光想当然了。这个荆州牧,是皇叔自己弄来的,让手下推举的,孙权已经是徐州牧了,没办法反对而已。
75、公瑾说了,刘备,那可是枭雄(曹孟德闪过……),又有关张此等虎将,必然不会久屈人下;为今之计,应该把刘备弄到我们身边捡拾起来,给他好住,给他好玩,让他玩物丧志;而对关张等人,则应令其各守一方,派像我这样的人削平他们。如今要是以荆州资助他们仨,必然养虎为患。
76、刘备很犹豫,现在孙刘联盟正在蜜月期,贸然翻脸不好,现在该怎么办,大家商量一下吧!
77、我们分两回来讨论这个事儿,先从瓜分荆州讲起。
78、就这点家底,不论孙曹哪一家不高兴了,刘备都得“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了。
79、鲁肃认为,应该积极回应刘备的请求,答应借他荆州,并安抚他。用现在的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多操之敌,自为树d”。
80、刘备当然不肯让路,早在周瑜死后,刘备获得南郡,就已经准备找机会摆脱孙刘联盟单干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对抗强大的曹操,自然需要孙刘合作,但攻取弱小的刘璋,则谁先下手谁为强,傻子才分你一杯羹!总之,好猎人会联合打虎,却从来都是单独逐鹿。所以,为了阻止孙权伐蜀,又不致双方公开翻脸,刘备又让殷观给孙权写了一封感人至深、满怀仁义、冠冕堂皇的书信:
81、《三国志·刘备传》载,(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82、两年后,刘备于白帝城病逝,一生是非功过就此一笔勾销,只给痴儿留下了“创业未半”的“疲敝益州”。
83、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坚持孙刘联合的子敬兄再度出马。史载鲁肃约关羽于相会于益阳,当面责备关羽说:
84、当时,荆州刺史名叫王睿。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王睿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王睿死后,董卓以汉献帝的名义,命刘表接任荆州刺史。但当时荆州的州治,也就是刺史衙门所在地南阳郡的宛县(今河南南阳)被后将军袁术占据。袁术和董卓是死敌,他岂能允许董卓任命的荆州刺史到宛县上任?所以,刘表只好将荆州州治迁到南郡所属的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并在此新设了一个刺史衙门。
85、至此曹刘孙三方分割了荆州,其中曹操占据了南阳郡和南郡少数地带;出力最多的孙权获得了大半个南郡、半个江夏郡和长沙郡少数地带;而刘备获得了半个江夏郡、小半个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成了赤壁之战后的最大受益者。
86、“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
87、嗯现在益州虽弱,但自守有余,张鲁虽然虚伪,却不见得会倒向曹操;孙刘两家如辗转千里去攻蜀、汉,就算是吴起、孙武在世也没把握取胜;而且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如果趁虚来攻怎么破?现在我们无故攻伐蜀、汉的“同盟”,却给曹操创造机会,这不是个好主意啊!
88、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
89、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围绕着荆州,孙刘两大集团可谓明争暗斗许久,最终爆发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吕蒙袭荆州之役,由此又引发了关羽被害、蜀吴夷陵之战等一系列对中国历史影响颇深的事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荆州这一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地盘真的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吗?
90、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以鹰派主将周瑜的死亡为关键点,孙权开始回到孙刘联盟的基础上推进江东事业。但之前周瑜描绘的美好图景已经把孙权撩拨的不要不要的(注1),所以孙权仍然想趁此机会西去取蜀,当然,现在没了周瑜,他就不能抛开刘备单干了,何况他在周瑜死后已把长江北岸的南郡都给了刘备,现在想要绕过刘备取得益州也是不可能的。
91、上回我们讲到,公元208年,十二月,老黄盖一把火烧了曹老板的船串儿,曹老板闪人了,命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县,湖北省江陵县),折冲将军乐进,留守襄阳(中央所设荆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北省襄樊市)。刘备和东吴军队,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