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逐渐打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思想集道家思想之大成.庄子对名利非常淡泊,却喜好沉思,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
4、平时,我把自己看得太重,太过自尊,总是用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只考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久而久之,年轻的我养成了怯懦和自卑的心理。但是,一踏进球场,我就会忘掉自我,专注踢球,永远保持着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
5、这种刑事被告席被置于法庭正中、具有囚禁和被监视意味的设计,与国际上通行的被告人在法庭上西装革履、大大方方地坐在自己的辩护律师身旁并不时与其商量讨论、从容不迫发表言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文思泉涌:形容写文章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
7、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8、不得不说,这样的反衬和结论都小题大作了一些。
9、 晏子解救犯了罪的石父,并带他一起回家,但石父很快就请求断绝交往。文中的一句话很能说明石父这样做的原因,这句话是(不超过5个字)(4分)
10、在现代社会,谁也不愿放弃坐汽车而退回到安步当车的时代,故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对环境的污染。
11、大义凛然:正义的气概令人敬畏: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12、她看到领导那种泰然自若行若无事的样子,自己也就镇定下来了。
13、神色自若、谈笑自若、从容不迫、安然若素、安然自若、悠然自得 、神态自若、镇定自若等。
14、做人,想要别人平和待你,首先你要认真地对待别人。当一切配合得匀称、适当和协调的时候,也就会变得和谐美好。
15、这出戏中,草民王猛举止放荡不羁,眼光炯炯,言语更是咄咄逼人,直面统兵数万的王师统帅,竟让周身弥漫着患得患失氛围、缩手缩脚的桓温一时相形见绌,略见窘迫。
16、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离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知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17、“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
18、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19、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
20、[成语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1、(李子菌提示)是不愿意搬家,而不是乐意搬家
22、2)结合语境。所填词语修饰节约,下文对节约作者用了“细枝末节”的问题,说明应和细枝末节相关相近,指小的不起眼不重要的事情,即琐碎,故B更符合语境。
23、经理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做事有条有理,从容不迫。
24、豆蔻年华:豆蔻开花的时光。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时光。
25、(参考语境例题)2014年国考逻辑填空第19题
26、同事的话不无道理。看朋友家的孩子和同事的孩子,身上有很大的区别,受了朋友的影响,孩子遇到问题往往是一点就炸,很少能冷静下来思考。而同事家的孩子则落落大方,不急不躁,处理事情明显有条理。
27、翻译:鯈鱼在水中是那么的自由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幸福呀。
28、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9、即使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他仍然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地说明来意。
30、出处:《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31、声名鹊起强调事物从无名,逐渐发展到成名;而名声大噪则强调事物从小有名气,到家喻户晓。
32、 太庙里老树、新树的和谐相们,形成一片怡人美景。由此悟出人的世界与树的世界一样,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现律之中,所以只要老者、青年能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祥和气氛就能日益浓烈,意思对即可。
33、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就以迅速地传播开去。
34、 从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解释):不慌不忙,得心应手。(出自):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35、从容的近义词——冷静、安定、平静、沉着、稳重、自在、舒缓、镇定、镇静
36、(参考语境例题)2008年国考逻辑填空第8题
37、 从全文看,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8、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39、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40、更甚者,不只看是破或看淡生与死后的视死如归,而是提前勘破生死谜局,料定事情因果,准确作出预判,做到胸中有丘壑,稳坐钓鱼台。就像许允的妻子阮氏。
41、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42、 说明自己难以与年轻人“赛力气”,而且为读树作铺垫,也与后文写人的世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自然地点出了主题。(意思对即可)
43、(李子菌提示)语意中有惭愧了,就不能自惭形秽地感到羞愧
44、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5、(李子菌提示)指人气焰大,权势很盛,消极色彩,不是指很流行
46、(李子菌提示)不好的程度大致相当,常用于消极语境。
47、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50分)
48、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49、(出处):《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50、能掌控得了自己情绪的人,都是真正厉害的,也能活得自在通透。
51、[典故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52、 蔬菜经过泡菜坛的洗礼,摄入适当的盐分,渗出过多的水分,微生物制造出味鲜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酸性缺氧的环境又使得维生素C得以保全……于是变成了集营养、卫生和美味于一身的泡菜,大大提高了蔬菜的食用价值。
53、但控制脾气这件事,并不是谁天生就有的,都是在后天生活中慢慢学习并改变的。
54、因为在年轻人的心目中,父母一直是坚强的、成熟的,即便不是坚实的磐石、强壮的大树,至少也能轻松做到自力更生、悠然自得。
55、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56、至于陪孩子写作业,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你再急躁,最终学习还是他自己的。教育孩子,最先稳住的其实是家长的情绪。
57、(李子菌提示)能言善辩强调口才好,辩才高;绘声绘色指语言生动;口若悬河强调说话多,不停止;侃侃而谈强调说话自信有底气
58、(李子菌提示)泰然自若适用于面对紧急危险的时候
59、庄子不由地赞叹说:你看这些鱼儿出游从容,在水里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内心可你也不是鱼,怎能知道鱼的快乐呢?
60、1)同日而语一般修饰同一类/种东西,不同时间相同看待;等量齐观和相提并论则修饰不同类别的事物相同看待;
61、(例句2)今日的上海民物丰富,风貌繁华,行走在大街小巷中,只见夹道的梧桐,丫杈交错,绿叶成荫,但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62、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63、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64、(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65、福利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连续三周,每周五奉上19年春季联考逻辑填空福利篇,为大家的备考保驾护航!
66、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67、望其项背:望见前人的脖颈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68、嫁给学校”逐渐成为许多校长真实的人生写照。如何在忙碌高效的工作与从容不迫的生活之间达到平衡,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很多事情的处理都存在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需要付出许多额外努力。
69、(解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
70、 B.近几年来,青少年真、假性近视和眼病的大幅度上升与大屏幕彩电、电脑、游戏机的关系很大。
71、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72、出处:《四书集注·论语·雍也》:“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
73、而谢安心中也并非全无波动。后续一个细节,才充分暴露出谢太傅真实的内心世界——表演过镇静从容,欣喜若狂的谢氏回身返回内室,抬脚过门槛,脚上木屐前齿“咔嚓”一声折断,而他置若罔闻,丝毫不觉。
74、陈陈相因: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75、(李子菌提示)忧喜、祸福都与人相关,修饰人与人的关系
76、(李子菌提示)指见得多了不觉得奇怪,不是指数量很多
77、乍一看,三者相同,但从语境用法角度,三者区别明显:
78、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