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对一个人,喜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能够永远的生存,厌恶他的时候,就恨不得他立马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3、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出自)《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5、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8、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0、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1、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12、(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4、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15、不要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你要先去了解别人。
16、(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17、工匠想要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把工具做得精良好用。
18、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1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21、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3、出了问题,君子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6、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27、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28、(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29、(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0、三军可以失去主帅,但一个人不能丧失他的志向。
31、(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3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3、(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34、(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36、(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37、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38、(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39、古代人学习,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现代人学习,视为了给自己装饰门面,给别人看。
40、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41、(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42、子路问孔子的志向,孔子回答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43、(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4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一《论语·述而》。
45、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46、(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7、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48、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9、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论语经典名句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51、(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52、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53、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这些富贵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得到了又能如何?
5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55、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56、(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