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门弟子之中,冉雍以德行著称,为孔门十哲之一。除了这些评价,据说孔子在临终之时还曾对弟子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后来,战国大儒荀子对他很推崇,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他:“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可见,冉雍确实是孔门德行卓著的高徒。
2、B.“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答案:《诗》即《诗经》。本章提到了学习《诗经》的六点好处,分别是:
6、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7、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C.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10、论语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如果开篇前为“子日”“子谓”“孔子谓”笔字,则直接取谈话内容中前两个字,如果开篇固定词组或人物名称为一个字,则取前三个字。
11、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12、“学而不思则罔,…”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13、B.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14、(2)提问:根据本章说说具体要如何做才能践行仁德?
15、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16、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17、“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18、其中几个字的注释为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1、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2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3、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4、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雍也》)
25、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6、二是因为不取不合义的利,故乐自义来。除此之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亦还有一层较为消极的意义即是: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
27、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2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9、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3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 。
3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没有尽到家臣的职责的句子是 , , ?
35、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36、试译: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还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37、(3)答案:首先,在物质条件上应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的对象应该是“有道”的人,选择正确的学习对象后,还要不断反思“正”己,纠正自己的缺点,才能说是“好学”。
38、“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39、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40、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