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鞭辟入里,举一反穷源竟委,切磋琢磨,含英咀华,追根溯源,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穷原竟委,咬文嚼字,精益求精。
2、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囫囵吞枣造句大全)。
3、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4、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5、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囫囵吐枣,一知半解,望文生义,含英咀华,生吞活剥,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6、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7、(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8、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9、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10、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11、小明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2、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
1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4、(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只是不理解,不加分析笼统接受。囫囵:整个儿。
15、“囫囵吞枣”:做学问不可以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要把问题看明白。
16、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7、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