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2、《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3、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讲解)。
4、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5、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
6、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传习录》
7、《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8、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9、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10、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1、说起王阳明心学,许多人听过却没学过,学过却不一定明了。当今社会的快餐式学习节奏,什么都讲一个简单直白。要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就在于六个字和四句话。
12、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13、解析:“美大圣神”这四个字我很喜欢,《传习录》里还有四个字我也很喜欢,那就是“纯然洁白”,每个人一开始都是纯白的灵魂,是后来才慢慢染污的。先生云:“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去人欲,因为人欲会遮蔽天理,沉迷人欲会趋于禽兽之列。圣贤并不反对人伦,夫妻属于人伦,正淫要节制,邪淫必须要戒除。去人欲,并不是不结婚生子、不传宗接代,而是去除自己的邪念!去人欲可以用思无邪来解释,关键还是心地要恢复干净。《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很多戒友在戒色前,每天都有很多邪念,他们的头脑简直就是邪念的根据地,各种回忆,各种幻想,看到女性就意淫,在戒色后学会修心了,不断对治自己的邪念,这样就是“日损”,每天都在减少邪念,最后就会发现心地恢复干净了,那种感觉太美好、太快乐,是真正的大爽!先生云:“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去除邪念才能正气爆棚!战胜心魔是最伟大的壮举!攀登上珠峰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登上月球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一位戒友说:“脑子特清醒,心理特别祥和,甚至感到幸福的感觉。真的,好像恢复纯净了,脑子一下就充实了的感觉,又好像回到过去的快乐回忆中,反正这种感觉就是特别爽啊!我感觉不到痛苦了。”他的心灵恢复纯净了,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爽!手淫的快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手淫就像沉溺在粪坑里以吃屎为乐,而心灵恢复纯净后,就像自由翱翔在天际,那种纯粹美好的感觉给人强烈的喜悦。戒色宛如奇迹,当你进入美大圣神的心灵状态时,你自然会感受到真乐,你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感觉。
14、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5、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6、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7、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18、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19、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关键是很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有个典故,王阳明抓住一个小偷,他不是简单粗暴地打屁股教育,而是想以德服人,于是大吼一声:把你的良知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