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喵咪(笔名),本名曹瑞萍,1970年生,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纸媒及网络平台,现从事基层文化工作。曾用笔名菡萏明月、荷花玉人。
2、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和季节的转折点。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3、清明节: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4、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5、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6、本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每一首经典诗词的能量可以凝聚在一起,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来一份安稳,在你不能去到远方、只能将梦想托付于诗词的时候,不必冥思苦想,只需要哼唱几句,就可以在诗意中驻足。”
10、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11、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即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12、青年笙演奏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乐队队长、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客座副教授。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作品《霸王别姬》音乐总监。他从小学习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热衷于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能够将戏曲的演奏方法自如的运用到乐队的合作当中,在演奏方面以“灵活”著称。2005年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场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与龚琳娜、老锣合作十年来,演绎了《忐忑》、《金箍棒》、《静夜思》、《将进酒》、《山中问答》等经典作品。2018年带领乐队参加了广东卫视器乐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并获得业内及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同年龚锣乐队获得“音乐先锋榜”国乐创新大奖!
13、3月5日~7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14、 谈到设计24节气的“初心”,石昌鸿这样说:
15、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诗歌和对联。
16、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17、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8、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19、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20、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2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22、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23、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4、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25、“一九二扇子不离手。三九冰水甜如蜜。四九争向路头宿。五九树头秋叶舞。六九乘凉不入寺。七九夜眠寻被单。八九被单添夹被。九九家家打炭壑。”
26、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27、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