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牧童的古诗六首
1、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
2、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 杜甫 《 古柏行 》
3、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这首诗描绘了守边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
6、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7、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
8、清明:二十四节气之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9、伦杀淮南炎杀攸,天将造化马为牛。 —— 陈普 《 咏史 其四 司马宣王 》
10、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11、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 朱熹 《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
12、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13、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 孟浩然 《 送王昌龄之岭南 》
14、目录长歌行七步诗敕(chì)勒歌咏鹅回乡偶书咏柳凉州词登鹳(guàn)雀楼春晓宿建德江凉州词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鹿柴(zhài)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hè)刨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pǔ)歌(其十五)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其三)赠花卿(qīng)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绝句(其一)江畔(pàn)独步寻花(其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渔歌子寒食滁(chú)州西涧(jiàn)塞(sài)下曲游子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其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悯(mǐn)农(其一)悯农(其二)山行清明江南春……
15、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 高启 《 牧牛词 》
16、淮岸经霜柳,关城带月鸿。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17、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18、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黄庭坚
1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这是一幅多么精彩的画面。这是独属于中国文学所表达的场景,就像是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的心灵在这里感受到一份安宁。
二、
1、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晌。 —— 寒山 《 诗三百三首 》
2、吕岩(713~741),字洞宾(即吕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黄巢之乱爆发后,携全家到终南山,放迹江湖间,转而学道,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这个故事为小说、戏曲的题材。吕岩所作的诗,流传很多,全唐诗辑为四卷,流行于世。
3、客满烧烟舍,牛牵卖炭车。 —— 卢延让 《 雪 》
4、蓝天白云:春柳(组诗14首)|旷野牧童:情人节有感神爱咏|西山布衣:游昆明湖诗4首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一牛可代七人力 隔岸横州十里青,黄牛无数放春晴 路隔陇头高似岸,人骑牛背稳如舟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7、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 —— 杜甫 《 雨 》
8、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 佚名 《 大雅·生民 》
9、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 佚名 《 明月皎夜光 》
1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鸡肋天教辞怒臂,牛心公与慰谗唇。 —— 毛滂 《 曹使君舍夜饮归步月出城色山色如画作诗一首 》
12、(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4、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还作牛领虫,六趣受业道。 —— 寒山 《 诗三百三首 》
17、骑鹤腰缠空入梦,跨牛髀骨惯行山。 —— 方一夔 《 宋震翁以诗见推次韵为谢 》
18、⑦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9、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0、未有苍龙剑,神光射斗牛。 —— 赵迪 《 别赠蔡茂 》
三、
1、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米家袍笏风流在,牛相亭台景物分。 —— 黄衷 《 庭石歌 》
4、金甲:金属做的铠甲。
5、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6、投荒万里无归路, 雪点鬓繁.
7、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 —— 寒山 《 诗三百三首 》
8、织女牵牛饯我车,归来篱菊已荣枯。 —— 邹浩 《 次韵德符寄世美因以招之 》
9、④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10、③弄:逗弄,逗引。三四声:不多,表示笛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11、早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取出冻了一晚上的冰。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当做银钲。轻轻敲打,冰块就像玉磬一样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又听到另一种像玻璃落地摔碎的声音。
12、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13、老子骑牛沙上去,仙人化鹤苑中还。 —— 汪元量 《 函谷关 》
14、牵牛秋思今何限,尘海茫茫两不知。 —— 曹家达 《 无题次渔洋山人和西樵韵 》
15、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16、牧童放牧归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他蓑衣还没脱,就躺在草地上,惬意地欣赏起天空的明月来。
17、牛郎只在河西住,乌鹊为桥早晚成。 —— 王佐(汝学) 《 问汉亭 》
18、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19、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0、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王维 《 田园乐七首·其四 》
四、
1、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
3、卢舍满眼麋鹿场,牛羊绝迹靡无薮。 —— 邓炳 《 左州元恶就擒州印复还偶成 》
4、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5、玉祀堪沈马,金堤岂辨牛。 —— 皇甫汸 《 丁酉夏值邵伯河决舟几冲溺适涂郡侯治水堤上爰藉神威遂获利涉因赋短律用代晤言涂盖侍御左迁今官也 》
6、”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7、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 胡曾 《 咏史诗·黄河 》
8、珠母光芒今吐月,豹驹才气已窥牛。 —— 陆佃 《 依韵和毅夫儿病 》
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0、宋代诗人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2、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
13、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 岑参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
14、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15、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 丘为 《 题农父庐舍 》
16、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17、宋朝划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定都于北方的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统一全国。而南宋则长期定都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偏安江南。大部分的北方地区则在金人的铁蹄下沦丧,作为主战派的陆游等人主张收复中原,但屡遭主和派的阻挠。外有民族矛盾,内有国家冲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陆游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18、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 崔道融 《 田上 》
19、诗词选自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20、七十二城余鬼哭,火牛阵血动天哀。 —— 聂绀弩 《 金台四首 其四 》
五、
1、鹤飞来吊客,牛卧卜连冈。 —— 司马光 《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首 》
2、烟光牛渚外,秋色雁行边。 —— 蒋冕 《 题画 》
3、爵禄不入心,牛肥了耕稼。 —— 许及之 《 归牧图 》
4、河鼓临牛渚,天孙度鹊桥。 —— 李昱 《 牵牛织女 》
5、侵晨白鹤洞,日午黄牛滩。 —— 陈永正 《 慰友阻风 》
6、旧欲将雏卜邻去,未应须办十牛田。 —— 陈造 《 次韵常粹俞君任二首 》
7、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 —— 朱有燉 《 元宫词(一百三首) 》
8、农告西成将洗车,牛在田兮郎不家。 —— 曹家达 《 洗车雨 》
9、旷野牧童:谢华铭兄——回敬李华铭兄为弟作《史记》,小诗一首以表谢意。
10、这一首唐诗是吕洞宾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1、这样的场景虽然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但是确是非常有特色的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12、秋夜:秋天的夜晚。
13、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1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5、物我元须各安稳,自苫牛屋织鸡栖。 —— 陆游 《 初冬杂题 》
16、土牛郭外才驱厉,綵燕筵前已得春。 —— 文徵明 《 壬子元旦饮毛石屋家观郡邑迎春盖明日立春也次东坡韵 》
17、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8、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19、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