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
2、 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3、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4、梁涛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农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5、荀子批评墨家只知道“实用”,一味地主张实行薄葬、削减各种礼乐用度,这是根本不知道“礼”的起源和作用。他说,人天生就是有各种欲望的,有了欲望就要去追求满足,如果人人都不受限制地去追求欲望的实现,那么必然产生矛盾和争斗。先王制定礼的规范,就是为了进行一种限制,让人内心的欲望,与外在的物质条件之间能实现一种平衡,不至于因为“僧多粥少”而打架。这点我们从人类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就像摩西(犹太教创始者)《十诫》中规定“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奸淫、偷盗、做假证陷害人、贪恋他人的所有”等,也是基于同样的出发点。荀子认为,儒家要人“发乎情,止乎礼”,就是想让“人之所欲”和“人之所得”可以两全其美;而若按照墨家的做法,则将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他认为墨家对于儒家进行非议,是不了解古来相传的文化精神。
6、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8、在齐鲁之南,这片膏腴之地的累累硕果,是农耕传承与践行精神共同孕育的绿色结晶,而滋养它的园丁,正是今天的兰陵人。
9、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10、荀子对于惠施一派的批评与庄子的观点近似(参见上文“为什么说惠施能言善辩”一题),他也认为所谓的“名”,只是对于实际事物或意思的一种表达而已,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在这上面纠缠较真、求之过深的,只有笨人才会揪住这些不实在的东西,弄得人家头晕目眩,并以此自鸣得意;儒家非常讲究“正名”,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但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否则不会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和好处,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一点上,荀子的见解与孟子也是相同的,孟子曾说“辞达而已矣”,也就是言辞达到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过了反而会有害。可以说,名家、墨家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没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产生很广的影响,与荀子的否定有很大关系。在荀子所著的书中有一篇题为《非十二子》的文章,就对上面提到的墨翟、惠施等总共12位思想家一一作了批判。
11、 王光烈士就义处----杜村乡辛庄村。王光(1919~1943)山西运城人。自小家庭贫寒,37年,王光毅然加入抗日救亡宣传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d,1941年任冀氏县一区副区长。1943年任冀氏县四区区长,同年10月,日寇对我太岳区进行了“铁滚扫荡”王光任反扫荡总指挥,为掩护群众转移,不幸被捕,惨遭敌军割乳剖腹挖其心脏,王光壮烈牺,年仅23岁。1947年太岳二专属为其刻下纪念碑文,“王光烈士身虽女辈,然在反扫荡中从未稍后,只身遇敌,因忠贞不屈,而遭剖腹。”
12、站在儒家立场的荀子,面对烽火连年的动荡和人性私欲的膨胀这种“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在《性恶篇》专章论述“人之性恶”的同时。
13、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14、荀子在兰陵执政了近二十年,著书立说、传道授徒,把先进的思想文化与人文情怀,融入进民风淳朴的兰陵,沉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5、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16、《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17、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18、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